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主流媒体看晋江 >>正文

晋江: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补短板力促全面发展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20-06-12 11:57
  

  近日,晋江成功入列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将在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等四大范畴,享受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中央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性资金支持,支持启动建设补短板强弱项项目。

  自2014年2月获得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以来,晋江大胆试、奋力闯,着力处理好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的关系、产业与城市的关系、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产城融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之路,晋江城区建成区面积从82平方公里拓展至11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62.8%提升至67.4%。

  以人为本 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融合发展

  作为全面放开外来人口落户限制的一项新举措,去年晋江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员工落户政策,这些企业员工携带单位用工合同,即可申请落户至单位集体户,单位未设立集体户的,落户至单位所在地辖区派出所公共地址。

  近年来,晋江先后出台“无房也可落户”“先落户后管理”政策,通过在19个镇(街道)、395个村(社区)和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设立集体户的办法,让流动人口“落户无门槛,转入无障碍”。据统计,六年来共有超过6.4万名外来人员落户成为“新晋江人”。

  晋江外来人口常年保持在110万左右,如何增强他们对“新晋江人”的身份认同?晋江在户籍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下足功夫。

  为推动外来人口本地化,近年来晋江在福建率先实行居住证管理制度,赋予持证人教育、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等30项市民化待遇,六年来累计办理超300万张。以教育为例,目前晋江在校学生38.06万人,其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20.74万人,占全市学生数的54.5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晋江入学享受与当地群众同等待遇。

  同时,晋江全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坚持“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盖、待遇均等化”理念,每年将65%以上本级财力投入民生领域,构建完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环境和社会保障等7个民生体系。

  为更好地推动本地农民就地就近市民化,晋江坚持最大限度让利于民,六年来累计推进1450多万平方米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把好地段用于安置房建设,高标准配套安置社区服务设施,推动15万农民脱离“城中村”就地转为市民,群众生活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城乡一体 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

  作为晋江文化教育新地标,由晋江与清华附中合作创建的晋江新丝路文教园项目一期主体结构近日完成封顶。该项目背靠风景秀丽的紫帽山景区,以园区作为载体,将文化、教育作为纽带,展现高端教育风采,打造一处多产业融合的教育新市镇,园区建成后将成为晋江市对外展示交流的重要文化窗口。

  近年来,晋江围绕“强功能、提品质、兴业态、聚人气”目标,以国际化标准完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能级,先后改造城中村16个组团片区,建成65个现代小区、21个公园和一批市政、教育、医疗、文体设施,推动休闲旅游、文创设计、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产业不断繁荣壮大,成功引进福州大学、拔萃双语学校、树兰医疗、希尔顿酒店等系列高端配套,实现城市品质及承载力、辐射带动能力的显著提升。

  “农村富才能全市富、农村美才能全市美、农村稳才能全市稳。”在做精做强城市品质同时,晋江坚持“城市反哺农村”,加大资源要素倾斜助推乡村振兴,全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出台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专项政策,探索集体推动型、产业带动型、生态旅游型等8种新农村建设模式。截至2019年底,晋江全市395个村(社区)村财年均收入,从2013年的41.86万元提升至85.56万元,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共打造各级美丽乡村50个,大埔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福全村、塘东村、南浔村等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产城融合 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实体经济始终是晋江的“传家宝”,市场越是激荡,晋江越是专注实体。2019年,晋江五大优势产业、五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9.4%、13.4%,实业根基更加稳固,项目后劲接续释放,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四位。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晋江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也为城镇化深入推进创造了条件。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晋江着力加快“退二进三”“退城入园”步伐,利用城市优化腾出的产业空间,加快布局一批现代金融、科技研发、专业市场、商贸物流、文创设计等新业态、新模式。六年来,晋江有超过300家低效污染企业退出转型,每年盘活低效用地1万亩以上;引进包括万达、宝龙等一批高端商业综合体,中科院、中纺院等9家国家级科研机构;打造了创意创业创新园等一批科创平台。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的日趋完善,为晋江支撑了一批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产业提升、结构优化和人才加快聚集。近年来,晋江累计吸引各类人才28.5万人,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

  和谐发展 现代化治理与文明建设同步提升

  “社区是城市肌体的‘微细胞’,只有激活细胞才能强肌健体。”当前,晋江城乡社区全面推行“一个中心、若干网格”服务架构,城乡社区分别建成一个公共服务中心,梳理、承接村级组织《工作清单》164项政务工作,全面推行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构建“15分钟服务圈”,服务管理更人性化、便利化。

  为着力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千城一面”的问题,晋江坚持文化传承与文明创建并重,每年安排1亿元文化保护基金,保护9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保留修缮10个古建筑群、3000多栋古建筑和一批古树、古桥、古驿道,灵水、梧林等一批“乡愁记忆”得到保护,南音、掌中木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五店市传统街区成为展示闽南文化的城市地标,草庵、金交椅山古窑址列入世遗申报点。

  在2017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基础上,近年来晋江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把转变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结合起来,把募集的部分善款投入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目前晋江全市村(社区)均制定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红白喜事市民不比“排场”比“慈善”已成为新风尚。六年来,晋江慈善总会收到礼俗简办公益捐赠超过15.9亿元。

  (记者 黄祖祥 通讯员 谢佩龙)

标签:新型城镇化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