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主流媒体看晋江 >>正文

以新型城镇化丰富“晋江经验”新内涵(图)

www.ijjnews.com   闽南网  2014-12-23 09:44
  

  闽南网12月23日讯  晋江,作为长期稳居全国百强县第五的经济发达县,城镇化进程一直走在福建省乃至全国前列。拼搏敢赢、先行先试的晋江,早在2002年就引起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的关注,他提出“晋江经验”,引领泉州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热潮。

  城镇化的关键是人,图为今年7月12日第二届新晋江青年集体婚礼,来晋江打工的青年朋友将爱留在晋江

  在创新转型的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又针对晋江新型城镇化试点作出重要批示,6月9日,省委书记尤权带队前往晋江,调研新型城镇化成果,9月29日又在晋江举行全省新型城镇化现场工作会。

  晋江,再次迎来新一轮跨越发展的良机,正在申报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以五城同创为跳板,很快,晋江将成为泉州、福建、甚至全国的关注亮点。

  人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晋江多次提出新型城镇化要“两条腿走路”:农村人口市民化、外地人口本地化。

  自从住进梅岭街道许厝社区仙格安置小区的新家,老杨总笑嘻嘻的。

  老杨是晋江本地人,以前全家9人挤在许厝村的一栋破旧古厝里,每次亲友来,多放几个凳子就会感觉挤,还老漏雨,古厝也成了他的心病。周边同样是破旧的古厝,密密麻麻,污水横流,下小雨都积水成河,倒灌进家里,村道窄得只能过一辆小车。

  几年前,许厝村被列入晋江梅岭片区,开始拆迁改造。当时老杨心里还没底。“要上楼住套房,会不会不习惯?”竹苑小区的老李也曾同样担忧。

  仙格小区、竹苑小区,早年都属于典型的棚户区,如今都就地安置,不但地理位置好,还让居民不离乡土,周边迎宾路、世纪大道等已四通八达,幼儿园、小学、公园、体育馆和万达广场等公共服务配套也都一一齐全。

  再过几年,老杨、老李都年满60岁,到时就可同时领取新农合、失地农民养老金,也就是双份养老金。

  老杨、老李都感叹,“没想到政府会把这么好的地块,拿出来盖安置房,还特别给我们一份失地农民养老金”。

  另一方面,怎么把以技术熟练工、优秀高级人才为代表的外来人口留在晋江,则是晋江新型城镇化必须直面的课题。晋江拿出的行动是:做到“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盖”,让他们“容得下、进得来、融得入、留得住”。

  吉林人小芦的32年生涯,有17年是在晋江度过的。

  15岁那年,初中毕业的小芦随父母来晋江打工,一开始是跟在父母后面做帮手,在工厂里做流水线,后来也摆摊做过小生意,如今又回到工厂。

  在小芦看来,生活就是一个圈,绕来绕去回到起点,圆心则是晋江,始终不曾变化。实际上,17年来,他从未离开过晋江,对于老家吉林的印象,只停留在那个离家时雾蒙蒙的清晨,在脑海里,这个画面也渐渐模糊起来。

  如今,母亲都已60多岁,原本该落叶归根,但一家三口对于老家的眷恋,几乎没了,反而担心回老家会不习惯。

  眼看着母亲腰间盘突出,父亲中风,患小儿麻痹症而腿脚不便的他,勤快地工作在化纤厂的流水线上,不敢懈怠。

  听说可以无房落户,他准备材料,搬出一大堆暂住证、居住证,今年年初,落在梅岭街道碧山社区,因属于困难户,政府还给他安排一套52平方米的两房廉租房,月租金只要140多元。这下,小芦看到父母脸上挂满笑容,不再那么担心他的将来。拿到户口后,还办了新的身份证,他打算开个小店做点小生意,将来还要在晋江娶老婆、买房子,让父母安享晚年。

  一张小小居住证背后,蕴含着“同城同待遇”的丰富内涵。经修订,晋江已全面放开外来人口落户限制,今年8月又将居住证待遇拓展至30项,为外来人员提供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就业、住房、教育、社保、医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进一步放开落户条件,每年拿出1000个公办学校起始学位、1000套安置房购房资格(或自行购房补贴)等“超市民待遇”以吸引外来人口落户晋江。

  可以说,现在在晋江落户安家,除了不能分原有的村(社区)财和土地外,其他的已跟本地人一样。这正是小芦们愿意落户扎根晋江的根本原因。

  从今年1至7月统计的商品房、安置房、廉租房的购买数据看,外来人口购买安置房占比20%以上,购买商品房占15%以上,可见外来人口已愿意落户扎根晋江。

[1]  [2]  下一页  尾页
标签:新型|城镇化|晋江
稿源: 闽南网  编辑: 郭婧婧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