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印象|2015年春晚“新”科技与“旧”元素混搭刷新文化认同
春晚的吉祥物总让人印象深刻,吉祥物又被叫为萌物,是代表着中华精神文化的吉祥事物,象征着幸福美好的事物。春晚史上第一款吉祥物是从2015年开始的。这一年春晚把国外动画电影中的动作捕捉技术搬上舞台,将真人模拟和动画结合,创造了“羊”年的吉祥物“阳阳”。传统元素与新兴科技混搭的“阳阳”,重温和刷新了我们对民族印象的认识,然而这在2015年春晚却只是一个开始。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节目《锦绣》中,穿着刺绣旗袍的模特在彩光中瞬间换装,“虚实结合、真假难辨”的全新视觉效果让人感叹。中国刺绣的美感与全息成像的神秘相结合,美的令人惊艳。唱着《蜀绣》的李宇春如同有着魔力一般,不仅能移形换影,还能随手挥出魔法,当四个李宇春幻化成一个走出虚幻背景时,小编的下巴惊的都掉下来了!
瓷器在中华民族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清秀素雅的青花瓷是瓷器的经典。杂技《青花瓷》在舞美和服饰中注入了大量的青花瓷元素,青花瓷的大美意境与杂技的惊心动魄相结合。杂技宛如活在青花瓷器中的灵动表演,创新的艺术呈现打破了传统的欣赏角度,让人赞不绝口。
相声也属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宋代的“像生”发展演变而来,是中华特色曲艺的一种。岳云鹏和孙越的相声《我忍不了》,可以说是小岳岳的成名作了。他的“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啊~五环,你比六环少一环”成为了识别度非常高的洗脑神曲。而以娇憨贱萌的表情表演“画了几个圈圈诅咒你”更是圈粉无数。这段相声辛辣的讽刺了社会不良现象。
乒乓球被称为我国的国球,《投其所好》中马晶晶一句“我们国家就不缺会打乒乓球的”燃起了全国观众的热情。“马屁精”马晶晶试图利用下属郝建打乒乓球的爱好来讨好新来的杜局长,听马屁精一席话,简直颠覆人生观。不过在清廉杜局长的监督下,郝建的乒乓球爱好最终没有被不良风气给污染;“工作要想做出成绩,没有捷径可走”这句来自肺腑的感叹,也成功拯救了我们的三观。
春节发红包是习俗,红包又叫“压岁钱”,意味着新一年的祝福和好运。结合移动互联网,2015年春晚特别增设了“摇一摇抢红包”等全民互动环节。这一年春晚的摇一摇互动总量达到110亿次。阖家围坐,全国人民一起抢红包,为这个除夕增添了别样的味道,形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年俗”。
春节凝聚着中国人对悠久传统的坚守,过年也是中国最隆重的日子。《车站奇遇》中蔡明赶着和一年未见的女儿团聚,在火车站遇上大年夜练车且不识路的潘长江。蔡明依旧“毒舌”,开口就怼潘长江,但是一路上两人磕磕碰碰,笑料百出。短暂的相处后,因为同样是牵挂子女的“空巢老人”而惺惺相惜。最终在神转折下,两个“父母”还给自己孩子相好了对象。
中国的相亲由来已久,大龄未婚“女汉子”一直是父母和家人特别关照的相亲对象。《喜乐街》中贾玲扮演的正是这样一位“女汉子”,只是亲人好友更关心的是她的工作状态。尽管自身条件并不优越,但和瞿颖扮演的“眼大嘴小鼻梁挺,退场胳膊长s型的“女神”PK,历经多次反转的贾玲依然心态健康、富有阳光。没心没肺的“女汉子”一开场便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氛围,特别是说到“朋友圈里发留言,说我失恋了,没人安慰、没人同情一群点赞的”,“女汉子”的心声更是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共鸣。
中国人安土重迁,寻根、思乡、团圆是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情愫。刘德华温情的《回家的路》,真切而艺术地倾诉了游子对家乡的眷恋、对父母的思念;记忆里“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先生的诗词《从前慢》,经刘欢、郎朗、吕思清合作演绎成了歌曲,大牌的组合,有创意形式,只能言过去而不谈现在的意境,让人陷入回忆;当岁月匆匆而过、父母转眼老去,莫文蔚煽情的《当你老了》载着老照片的回忆,让人感叹时光的流逝。
每当谈到一个民族,我们习惯用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来表达。正如想到丝绸、瓷器、刺绣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引以为傲的符号。民族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但却是一个民族永久的烙印。在这个一年一度的全民大联欢中,我们印象中的民族特色以一种与时代接轨的方式表达出来,还是熟悉的民族特色与中国气派,却是不一样的认知感受。
- 今年卫视春晚,春节档电影太抢戏了2018/02/14
- 温故知新丨2012年春晚回首三十载温暖和陪伴2018/02/13
- 起承转合| 2013年春晚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觉盛宴2018/02/13
- 不同凡响 | 2011“和谐号”进春晚、草根明星绽放光彩2018/02/12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