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衣食住行一“键”牵 小手机见证国人全新生活形态

www.ijjnews.com   中国新闻网  2017-10-14 10:45
  

  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的中国雄心

  从1994年中国首次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算起,中国互联网事业起步相比发达国家较晚,但中国移动互联的“弯道超车”折射了中国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的雄心。

  2014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站在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建议“十三五”规划,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在多数研究人士看来,中国高速光纤的铺设、智能手机的普及、领先的4G技术应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崛起等是中国移动互联网这几年快速发展的殷实基础。

  这五年,国内固定宽带平均接入速率从不足5M提升到超过50M,下载速率提高到14.11Mbps,是2013年初的4.8倍,即下载一部2G大小的电影只需145秒,不到两分半。同时,中国4G网络发展突飞猛进。2013年中国4G牌照正式下发,截至2017年8月底,中国4G用户总数已达到9.3亿户,占中国移动电话用户的67.2%,全球第一。

  白静回忆,“差不多五年前吧,那时我还在上大学,没有4G,晚上宿舍室友都躺在被窝拿手机刷网页,集中上网时网络特别卡,网页刷半天都没动静,互相‘指责’‘你是不是在下载图片?’”

  “那时大家手机上网最爱的一个功能是‘不加载图片’,这样网页刷的还能稍微快点。现在完全没这个担忧了,别说下载图片,就是在线看视频、打视频电话也不是问题。”白静说。

  明显,视频类应用成为3G到4G的分水岭。2017年二季度中国4G网络访问互联网时的平均下载速率达到13.46Mbps,相比3G时的几十K到几百K的实际网速,下载一首高品质的歌曲只需1秒,下载一部蓝光电影也就3-4分钟。

  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比拼中,中国也积极布局。2016年,中国启动了5G技术试验。目前,已经顺利完成5G技术试验第二阶段测试工作。其中华为、中兴、大唐、中国移动等众多国内企业都在积极参与。今年年底前,三大运营商还会完成部分5G场外测试的工作。

  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

  如上所述,在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世界中,移动支付、网约车、网络外卖、共享单车等商品和服务单独在中国发展很快,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分析,这和中国互联网企业勤于创新有关;另外也离不开中国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上海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分析,以中国移动支付为例,发展这么快,主要是中国用互联网的方式对传统金融进行了改造,使其达到了“弯道超车”的效果。

  譬如网约车——2012年,滴滴、快的等网约车企业出现,到2016年11月份,《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这期间,既给了这些新型互联网企业发展创新的空间,又给后面管理政策的拟定出台提供了充分的准备。

  记者梳理发现,“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发展新引擎”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已经写入。李易表示,“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共享单车,新兴的经济模式几乎都得到了政策支持。”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在新动能快速成长壮大的同时,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加快。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协同经济等新模式广泛渗透,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智慧家庭、智能交流等新业态方兴未艾。”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0月10日在介绍十八大以来经济领域进展成就的发布会上表示。

  根据官方安排,“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记者 吴涛 程春雨)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衣食住行|手机
稿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欧阳星欧阳星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