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接了自称是“京东客服”的电话 女子被骗108万元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22-06-10 09:41
  

  “京东客服”帮忙注销网贷账户,一番操作后,她却被骗108万元;银行卡存款不多,接到客服电话的他被诱导到贷款平台借款,转账19万多元……昨日,泉州市反诈骗中心发布预警,今年5月以来,泉州市冒充客服发案70多起,损失金额逾300万元。“6·18”将至,网络购物将迎来高峰,市民对冒充网购平台客服类诈骗务必提高警惕。

  案例:“客服”来电忽悠 “操控”受害人转账

  几天前,在中心市区一公司上班的黄女士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京东网贷部门客服,说她在京东名下有网贷账户没有注销,会影响征信。听到这里,黄女士有些慌了。客服又表示,需要黄女士将名下在用的银行卡余额转到指定的安全账户,转账后马上确认资金来源,无误后立即返还。随后,对方让黄女士到手机应用商店内下载一款名为“闪布”的APP。“客服”在“闪布”APP内和黄女士视频,要求她使用不同的手机银行向安全银行账号转账。

  黄女士根据对方的要求,陆续使用5个不同银行的手机银行向对方账户转账108万元。转完后对方说确认完毕,但是资金复位后有时间差,最晚隔天就到账。可直到次日,黄女士的钱还没有到账。这时,她才发觉被骗了。

  6月7日,市民秦先生接到自称京东客服的电话,说他的“京东金条”没有停用,会影响到征信。“客服”让他进入腾讯会议,里面有人自称是银监会监管员,说秦先生的京东金条额度与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共享在一起,如果要解绑,要将银行卡、支付宝、微信里的额度提出。秦先生根据视频里客服的要求进行操作,逐个核对微信、支付宝、银行卡内的贷款额度。微信、支付宝的申请贷款成功后,转到银行卡。根据要求,秦先生共向“客服”提供的安全账户转账7笔,共计19万多元。转完,对方还让秦先生再借一笔50000元“走流水”,这时秦先生才感到可能受骗,赶紧报了警。

  市民刘女士接到淘宝客服信息称快递丢失,要求其下载“开会宝”视频会议APP。刘女士根据客服的要求往对方的账户转了两笔钱,共26186元。

  数据:一个月发案70多起 损失达300多万元

  泉州市反诈骗中心统计梳理发现,近期冒充电商客服诈骗发案有所上升,且个案损失金额较大。今年5月至昨日,我市冒充客服发案70多起,受害人损失金额300多万元。其中,冒充京东客服的11起,冒充淘宝客服的13起。

  “这些钱多数是受害人多年的积蓄,有的银行卡没钱,还被骗子引导到贷款平台借钱来转账。”一名基层民警说,每每看到这个情形,他们也很难受。记者了解到,上述被骗的市民中,年纪多数在三四十岁之间,有的受害人甚至为硕士研究生。

  “为什么素未谋面,只是网络上自报家门、自称客服和某某银监会的人,受害者就会按对方的要求操作呢?”泉州市反诈骗中心一名民警说,如果生活中有陌生人直接找你要钱,还是几千几万元的大款项,相信绝大多数正常人的第一反应是拒绝,但因为网络、电话,这种警惕性却降低了。

  提醒:谈钱都是骗局 千万不要相信

  泉州市反诈中心提醒,包括京东在内的电商平台,客服电话不会主动外呼,外呼客服号码一般为固定短号。如接到自称京东客服的电话,按照上述手法操作的一定不要轻信转款;对电话内容存疑,可以拨打电商平台的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日常生活中,接到陌生来电、登录不明网站时,千万不要透露个人信息。包括身份信息、银行账户、验证码、各类密码,都要小心保管,绝不透露。一些骗子会将受害人引诱至社交账号、各类视频会议软件进行共享视频等协助操作,一定要果断拒绝。另外,个人征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任何人无权删除或修改,如对个人征信存疑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

  当然,所有的骗局都是瞄准了你的钱包。对方不管绕了多大的圈子,一旦要求操作转账、转到安全账户或者到各个借款平台操作的,只需记住一句话,谈钱的都是骗局,都不要相信,打96110反诈专线或者110即可。

  (记者 廖培煌 通讯员 白炯昕)

标签:诈骗|冒充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