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央媒重磅报道福建践行大食物观的生动探索

www.ijjnews.com   福建日报  2024-05-18 10:35
  

  福建日报5月18日讯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对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进行着深邃思考和长远谋划,创造性提出并探索实践大食物观。30多年来,福建干部群众在大食物观科学指引下,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取得显著成效。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时段推出重磅报道,讲述福建践行大食物观的生动探索,在海内外引发热烈反响。

  5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长篇综述《福建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并配发仲音文章《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报道说,30多年来,福建践行大食物观,开发利用丰富的山海资源,因地制宜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展现了大食物观的实践力量,对于各地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启示作用。5月14日起,《人民日报》要闻版连续多天刊发文章,聚焦福建加快建设“蓝色粮仓”、推进林下食品产业集聚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发展设施农业、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等方面的积极探索。

  5月13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丰富食物“资源库”唱好农业“山海经”——福建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的经验启示》以及新华时评《念好大食物观的“山海经”》。报道指出,30多年来,福建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嘱托,在大食物观科学指引下,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培育形成畜禽、渔业、蔬果、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断破解粮源局限,构建了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5月1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践行大食物观的福建启示——因地制宜 走特色发展之路》,报道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率先提出并探索实践大食物观,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30多年来,福建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向海洋要食物,向森林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因地制宜推动特色现代农业转型,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5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践行大食物观的福建启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端牢中国饭碗》,关注福建更加丰富多元的食物供给,展现了大食物观的实践力量。5月16日,央视《焦点访谈》推出《大食物观 国之大事》专题报道指出,30多年来,福建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因地制宜推动特色现代农业转型,海上牧场、森林粮库、设施农业全面发展,多元化食物供给能力有效提升。(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5月15日,光明日报《红船初心》专刊整版聚焦福建践行大食物观的探索。《耕山牧海有“粮”策——福建牢记嘱托践行大食物观的探索》一文指出,多年来福建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大食物观科学指引下,不断探索创新,“粮”策百出,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粮食单产明显提高,餐桌上的食物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5月14日,《经济日报》头版刊发文章《念好农业“山海经”——福建省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成效调查》,关注福建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配发评论文章《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文章指出,30多年来,福建省牢记嘱托,在大食物观的科学指引下,不断探索创新、久久为功,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取得显著成效,粮食单产提高的同时,食物供给更加丰富多元,老百姓不但吃得饱,更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吃得安全。5月16日,《经济日报》头版刊发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署名文章《坚定不移践行大食物观 构建特色鲜明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5月14日,《中国日报》以头版转二版整版形式,刊发《福建创新引领全国粮食安全》一文,对福建践行大食物观的实践和成效,作了深入全面报道。

(本报记者)

标签:
稿源: 福建日报  编辑: 王佳欣王佳欣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