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做党信赖的“赶驴人”——记百岁老党员洪肇服的初心坚守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0-01-21 10:19
  

  洪肇服今年100周岁,是晋江目前年龄最大的一名共产党员。从1942年参加地下党工作,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迄今76年的党员生涯中,他时刻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为了党的事业而奔走不息。

  烽火年代,他是党组织的交通员、是晋江革命史上有名的“埔顶寮会议”的组织者,为了革命奋不顾身;建设时期,他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深陷冤狱不忘信仰;离休以后,他积极奔走,促成晋江市老促会、沿海区革命纪念馆成立,为老区发展殚精竭虑;直至耄耋之年,他仍积极奉献,以口述形式出版《晋江沿海革命斗争史话》……

  正如洪肇服在自己的回忆录《风雨人生路》中所写:“共产党员的初心就是勿忘人民,为人民服务是没有终止的,直到眼睛闭上才算完成使命。”

  一颗红心永向党,洪肇服是晋江一个世纪变迁的亲历者,他的革命经历和人生旅途并驾齐驱,谱写了一曲壮阔的人生传奇。2020年1月初的一天,在晋江市英林镇埔顶寮村的家中,面对笔者,追忆似水流年,满头华发的百岁老人中气十足,娓娓道来。

  从洪肇复到洪肇服

  “我本是晋江一个偏僻小乡村的贫苦农民,假如不是接受党的教育走上革命道路,也就只有在田地里默默劳作,终老林泉。”洪肇服的故事,从100年前的晋江市英林镇埔顶寮村开始。

  1920年,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小乡村一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里传来了一阵婴儿的啼哭声,点燃了这一穷苦人家在风雨中飘摇的“香火”。赶来接生的老阿妗目睹外甥有了香火接续,高兴地直拍手:“复起来了!复起来了!”父母受到提示,便为孩子起名为“复”,论辈分排序属“肇”字辈,姓名便叫“洪肇复”。孩子果然肇基且复兴,长大后参加了革命,成为人民公仆,为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又把“复”改为“服”,从洪肇复到洪肇服,不仅仅只是名字的改变,它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共产党人的见证。

  洪肇服年少家贫,父亲出洋谋生却是贫侨,收入只够糊口,母亲虽不识字,但明道理,不想孩子当不识字的“青瞑牛”(闽南语,意指文盲),家里克俭克勤,东挪西借,勉强送洪肇服上了私塾。洪肇服十二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书实在念不下去了,只好开始当雇工,先是当“短工”,十九岁当了“长工”,一年到头在东家干活,一天的工钱只够买两个烧饼。苦日子难熬,二十岁又逢国民党抓壮丁,不去当兵,就得交钱,为了留下劳动力,家里又背上了新债。贫且被欺,年轻的洪肇服,多么渴望能摆脱这样的困境。

  1936年,闽中地下党到晋江沿海开展革命活动,选定埔顶寮作为沿海区委的隐蔽交通站。洪肇服接触到一位地下党同志林春粟,他是一个箍桶匠,经常挑着箍桶担子走乡串户从事革命活动,也时常到洪肇服家,带来一些进步书籍,传播革命思想。

  联想到家中贫苦艰难、被人欺压等情形,洪肇服很受启发和教育,希望像共产党员一样,与穷人团结起来,和压迫自己的恶势力抗争。1942年,洪肇服加入地下党工作,在家中建立交通站,成为一名交通员,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两年后,洪肇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农历十一月的一天,在港塔村江北学校祠堂的后殿里,他面对党旗宣誓,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参加共产党,就是为了大多数的穷苦人民能得到解放。”说这话时,洪肇服的眼角有点湿润。正是从入党那一刻起,洪肇服就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地下党信赖的“赶驴人”

  洪肇服对党忠诚,绝无二心。为了帮助党组织筹措经费,他卖掉了家里养的猪,把院子里的相思树劈成柴火卖钱,甚至父亲从南洋带回来、家中仅有的、准备给妹妹当嫁妆的一枚金戒指也奉献出去。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频繁出入交通站,乡里人议论纷纷,母亲也觉得蹊跷,他不得不如实相告。母亲恐慌且担心,带着责备的口吻问:“这种杀头灭族的大事,你怎么敢做?”洪肇服依然不为所动,坚持将革命的理想向村里人宣讲,赢得了支持。

  交通站来人时多时少,时早时晚,没有一个准,饭做好了,母亲总是让同志们先吃饱,自己最后吃,有时只喝点薯渣汤。同志们问她怎么对大家那么好?她真诚地回答:“我们是同条船上的人,人和包袱都在船上,如果船没了,人和包袱都完了。”村里的乡亲们也无私地为地下党提供帮助,准备伙食、床铺,帮着辨别犬吠声和巡视村边安全,埔顶寮成为地下活动的“堡垒村”。

  在惨烈的白色恐怖笼罩下,地下工作危机四伏,仅发生在1945年的“科任事件”和1946年的“五·一事件”,洪肇服的领导和战友就牺牲了十多人。为了掩人耳目,他发起成立埔顶寮“八音社”,一大帮人隔三岔五地凑在一起吹拉弹唱,地下活动在演奏声中悄然进行。为了给组织提供相对稳定的经费,他灵机一动,买了一头驴子,从此,以赶驴运货为职业掩护,来往于晋江的塔头、伍堡、港塔等地,为革命筹集经费、送信、送情报、接送地下党员,风里来雨里去,成为地下党最信赖的“赶驴人”。

  一段惊险的往事至今历历在目:有一次,洪肇服带着上级“老祝”的一封密信,要送到深沪的科任去,走到湖仔厝时,遇到国民党乡警抓壮丁,他也在所难免,被押到英林乡公所关起来。洪肇服一再提醒自己要冷静沉着,巧妙利用赶驴的身份躲过搜身,身上藏着的一把“大曲七”(手枪)才没被发现,趁乡警不注意,他迅速将密信含在嘴里,嚼烂以后吞进腹中,躲过一劫。外头的“老祝”听到消息心急如焚,多方疏解,他才被放了出来。“要是没有练就胆大心细的地下党本领,我早就变成肥料了!”洪肇服打趣道。

  为了革命,洪肇服把身家性命全都押上了。他用勇气和智慧化解一次次的风险,保护了自己,也使得交通站安全运行了多年,直到晋江解放。

  小小埔顶寮成了解放区

  1947年11月,中共闽中地委在埔顶寮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闽中地委、泉州中心县委等地下党组织领导同志30多人,历时2个多月。

  如此大规模、高规格、长时间的会议,地点的选择至关重要,必须是群众基础雄厚的地方,而且要做到万无一失。时任中共埔顶寮党支部书记的洪肇服不负组织重托,带着开会的同志逐家逐户做工作,挑明了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大家保密,对外不能暴露;有生人进村要及时报告。

  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融洽的党群关系,使得会议奇迹般地顺利完成,与会同志放声高唱革命歌曲,小小埔顶寮呈现了解放区的欢欣景象。

  埔顶寮会议,传达贯彻了闽浙赣边区“8·28”指示精神,总结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隐蔽根据地、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成为解放晋江的关键节点。

  经过艰苦的斗争,1949年9月,天亮了,晋江解放了,晋江的劳苦大众终于翻身当家做了主人。

  卖面线糊的“大官”

  新中国成立后,洪肇服饱含热情,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并成为第一任晋江县金井区区长。洪肇服积极开展支前和社会治安工作,在土改和镇反运动中坚持原则、审慎对待,避免冤假错案发生,可谓初露锋芒。

  然而,从1952年到1982年的30年间,洪肇服在政治风浪中浮沉,起起落落,颠沛流离,足迹遍涉晋江、三明、福州等地,参加过机器厂建设、当过营业员、山里砍过毛竹、地里割过茅草,还干过养猪场……用洪老的话说,最“有趣”的是卖过面线糊。

  那是十年动乱时期,洪肇服被免去了省侨委副处长的职务,下放到晋江,安排在永和供销社一间饮食店卖面线糊。这在当时被传为“趣谈”,一个省里下来的“大官”不知犯什么错,被下放卖面线糊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一些好事者以吃面线糊为名,不惜大老远地跑来店里一睹这位“大官”的“风采”。洪肇服很平静,他在锅炉前熟练地烧水、搅拌面糊、举勺装碗,面线糊越做越地道,顺带着小店的生意都红火起来。他在等待,他始终坚信党是英明的,坚信一切会拨乱反正,重新回到正轨。

  “四人帮”垮台后,洪肇服松了一口气,认为这下可以好好为党工作了。万万没有料到,一个所谓的“四〇五”案件,将洪肇服卷进其中。洪肇服以反革命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老革命被打成反革命,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依然保持共产党员的铮铮硬骨,坚信我们的党一定会还他以清白。

  那段日子,在狱中的洪肇服身体越来越差,在许多人看来,这下他不得翻身了,但他咬牙挺了过来。

  天无绝人之路。1982年,党中央对“四〇五”反革命案彻底平反,同年5月,洪肇服被宣布无罪释放,恢复党籍和荣誉,安排在晋江县政协任副主席、党组成员。拨云见日,这年他已62岁了。

  “前面就是油锅也得跳”

  平反后,洪肇服没有计较个人恩怨,而是十分清楚地意识到,为人民服务的时间不多了。“以前在极‘左’路线的统治下,我也不可能不犯错误,党员的义务和职责我要尽,还有很多答应人民的事没有做完,我必须补过。”30年的风雨浮沉,他的初心和担当没有削减半分。

  曾有人问洪肇服:“您一生坎坷曲折,沉浮不定,后悔过吗?抱怨过吗?”他却说:“我的冤屈算什么?再说,生活不会因你抱怨而改变,抱怨多了,愁的是自己,苦的还是自己,既然如此,何不微笑。”

  在县政协副主席任上,洪肇服主要的工作是参与落实地下党政策和党史工作。有人劝他:“你大半生沉浮不定,你别再蹚这摊浑水了。”洪肇服回答:“现在党中央要求实事求是地解决地下党遗留问题,这个责任我一定要承担,回避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对不起广大干部群众,更对不起牺牲的先烈,前面就是油锅也得跳!”

  落实地下党政策工作期间,有很多人找过他,甚至还有一些是亲戚朋友。有些同志只是地下群众,有的自动脱党,还有动摇叛党的,都来要求落实政策,达不到目的就恐吓骂娘。洪肇服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畏惧。“意见归意见,骂由你去骂,对党、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不能丢,违反政策的事不能干。”

  在参与党史编写工作中,有一次,晋江市委党史研究室在编辑出版《中共晋江地方史》时广泛征求意见,他直言不讳、言辞犀利,提出了三大问题,并结合一些具体事例,写出洋洋洒洒八千字的意见稿呈送,引起了组织重视并采纳刊登。洪肇服还同年轻时一样坚定,坎坷的命运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动摇他的初心,他始终秉承对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心中始终装着老区人民

  1984年,64岁的洪肇服正式离休,但他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总想起革命年代,觉得亏欠老区人民太多了,必须在有生之年还清这笔债。正当所有人以为,洪肇服该好好休息时,他又主动扛起了重担。

  1990年,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福建省、泉州市也相继成立老促会,听到消息的洪肇服格外兴奋,他立即联络一些老同志,着手筹建晋江市老促会。1995年11月,晋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终于成立了,75岁的洪肇服被推选为首任会长。

  老促会曾被戏称为老区人民的“丐帮”,洪肇服便是“帮主”。为了筹集经费,他十年如一日,带着一群老同志奔走于机关部门、社会人士和侨亲之间,“就像乞丐讨饭一样”,洪肇服笑言,“心底无私天地宽,不为一己之私,我的脸皮比脚皮还厚又算得了什么,当年为地下党筹款,可是要冒掉脑袋风险的!”

  在洪肇服和其他老促会同志的奔走推动下,2000年,晋江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晋江市老区工作的意见》,支持老区的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帮助“五老”人员解决实际困难;2001年,晋江市把13个老区村列为相对薄弱村,着力加强整顿和扶持;2007年起,实行市主要领导赴老区村现场办公制度,至今从未间断;市财政拨款扶持老区建设基金由每年100万逐年增加到350万,这种扶持模式和力度,在泉州乃至全省都是绝无仅有的。

  洪肇服是几届晋江市委书记挂钩联系的老干部,领导们看望时询问他生活、家庭、身体情况,他总是回答:“托党的福,一切都好。”然后话锋一转:“市领导老区现场办公已坚持多年,效果显著,有目共睹,你是新上任的领导也得继续啊!”百岁老者,他的心中始终装着老区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喝水不忘挖井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但革命的印记不能遗忘。“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老同志提议建一个革命纪念馆了。”除了赞同,洪肇服还有自己的想法,“我想,要建馆必须先将沿海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写出来。”于是,几年努力,数易其稿,促成了《沿海风云》的出版。

  喝水不忘挖井人。2004年,洪肇服牵头筹建的晋江市沿海区革命纪念馆开馆,馆内收录文字资料4.1万字,图片5363张,这些珍贵的资料再现了那段红色历史,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知道了那些艰险的革命故事不仅仅只是记载在书本里,也发生在他们生长的这片土地上。

  纪念馆落成这年,洪肇服84岁了。每逢有人前来参观,只要在场,他都会亲自为来客答疑,细数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革命往事。“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啊,你们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那会儿飞机扫射、炮火连天的场景,牺牲了成千上万的人,是这些英雄的鲜血,才换来了今天的繁华盛世。”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辉煌成就,洪老语重心长,“要一代一代,把革命的优良传统一直传承发展下去。”

  2018年,埔顶寮会议旧址顺利修缮完工,其间的每一天洪肇服都亲临现场,这年他98岁。2019年,尽管已经99岁高龄了,洪肇服仍笔耕不辍,出版了一本《晋江沿海革命斗争史话》。可以说,他为了党的事业,一辈子没有停息过。

  一双“铁脚”走百年

  每天凌晨4时,天还没亮,家住晋江市英林镇埔顶寮村的百岁老党员洪肇服就起床了,90多岁的老伴在饭桌上摆上简单的碗碟,老两口的一天就从这清粥小菜开始。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走路,是洪老的一大爱好,革命年代当党的交通员赶驴送信,使他练就了一双“铁脚”。左手凉扇,右手雨伞,一双解放鞋,这就是平日里洪老出门的标配。在离休后的30多年里,他不停在为老区人民的服务中奔走着。每天,他都会到晋江市沿海区革命纪念馆巡视查看,到镇老干办整理党史资料,到村委会看书剪报……甚至90多岁了,仍每天坚持走路45分钟,步行3.5公里,从家中往返英林镇区。

  时间迈进2020年,洪肇服100周岁了。人在百龄犹赤子,洪肇服还是年轻时那股气势。他常告诫晚辈,“人活着要有目标,而且每个时期都要有阶段性目标,这样你就不会感到迷茫,而是始终充满希望和信心。就像赶驴一样,每前进一步,心里就有快到了、不远了的感觉,当你累了、困了,就会产生坚持就是胜利的冲动。”正是这样的目标感,让洪肇服的人生长路从不在眼前塌陷,无论顺境逆境,甚至身处冤狱,对党对人民的信念从不动摇。

  2019年国庆节前夕,洪肇服获得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如今,在向笔者展示时,洪肇服轻轻地摩挲着纪念章,手有些颤抖,那抹鲜艳的红色,又一次将他的思绪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这份荣誉,应该属于那些与我并肩作战、壮烈牺牲却没有见到新中国的战友和群众”。笔者看到,老人的眼角又一次湿润了。

  洪肇服一生豁达,一路走来,当年赶驴送信的青年,如今已是满头白发的百岁老者。岁月改变了他的容颜,不变的,是一名老一辈共产党人所坚守的初心与使命。

  (陈维曦)

标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洪肇服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