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来之不易的亮丽成绩单——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建设成就综述

www.ijjnews.com   新华社  2017-10-03 08:56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 题:来之不易的亮丽成绩单——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建设成就综述

  经济稳中向好、结构调整优化、人民生活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交出一份来之不易的亮丽成绩单。

  经济稳中向好

  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4%,达到了2012年5月以来的最高点,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这正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最新注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上新的起点,不断实现新的跃升。

  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我国GDP年均增长7.2%,高于同期世界2.5%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

  5年来,我国就业和物价形势保持稳定。统计显示,2013年到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连续4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左右。与此同时,价格涨势温和,2013年到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2%。

  5年来,我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2016年,我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比2012年提高超过3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到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

  “党的十八大召开5年来,面对世情国情深刻变化,我国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开拓创新,砥砺前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辉煌成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的重大胜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说。

  结构调整优化

  时值国庆、中秋双节,旅游成为不少公众的假日休闲选择。国家旅游局调查显示,预计10月1日至10月8日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7.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5900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和12.2%。

  以旅游为代表的社会消费,正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优化,推动经济迈向更高发展水平。

  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16年这一比重提升至51.6%,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撑起“半壁江山”。

  从需求结构看,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5%,高于资本形成总额8.5个百分点。

  从城乡结构看,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2016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比2012年末提高4.7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

  从空间格局看,“三大战略”深入实施,“四大板块”统筹推进,新的增长极、增长带正在逐步形成,区域发展新动能新亮点不断涌现。

  “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改善需求结构,积极推进城镇化,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调整,转型升级势头良好,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民生持续改善

  民生改善,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年来,我国坚持民生优先,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过去5年,居民收入不断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加7311元,年均实际增长7.4%。

  过去5年,精准扶贫成效显著。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2012年减少5564万人。同时,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水平。

  过去5年,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

  过去5年,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大幅增加。

  “5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推动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说。

  (记者 陈炜伟)

标签:十八大以来
稿源: 新华社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