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厦门-去年翔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32元 增幅第一

www.ijjnews.com   厦门日报  2016-04-21 10:40
  

去年翔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32元 增幅厦门第一

翔安区新圩镇庄家宝蔬菜基地。

如意情集团的现代化厂房里,一道道白金针菇流水线正高速运转,在这里操纵世界顶尖生产机器的,不少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这些年,翔安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的转型,从这里一览无余。

昨天上午召开的2016年翔安区农村工作会议,再度传出振奋人心的消息:去年,该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32元,增长8.4%,增幅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这次会议,学习贯彻了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了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全区“三农”工作,研究部署了“十三五”发展思路和2016年重点工作。

随着会议的召开,一幅“三农”工作的崭新图景在翔安铺展开来:到2020年,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20亿元,翔安农民生活将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提前四年、比全市提前一年,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亮眼的蓝图,与当前翔安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走的区域化、特色化产业发展之路紧紧维系。

A、加快转型

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说起农业,如今很多人的目光依旧锁定在翔安——世世代代在田野上劳作的农民们,不少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的工厂。他们脚步的转换,标示的正是翔安农业的转型轨迹。

在过去的一年,翔安圆满完成省级农民创业园的年度建设任务,万绿源铁皮石斛工厂、中厦现代化蔬菜种子加工、棒新农产品加工与保鲜3个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此外,庄家宝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的新型经营模式,岩谷咖啡农场获评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增至4家,自行车慢行道系统初步联通香山农业公园各个景点。

农业在转型,乡村在变美。去年,翔安完成44个村庄规划编制,新建22个美丽乡村示范点,澳头、何厝、双沪等3个社区获评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点。而新一批“以奖代补”项目的实施,也让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方面,今年,翔安将完成九溪流域莲溪段及东溪翔安段的综合治理,完成流域沿线生猪养殖退养和32个自然村生活污水纳管、分散处理,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落实九溪流域5家、东溪流域2家非法洗砂场取缔整治。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新一年翔安农业的发展蓝图中,依旧占据着重要位置。这里将挖掘香山北麓等周边区域农业资源,筛选推动休闲、创意农业项目,并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积极助力荣杰园台湾水果观光果园、锄山台湾香草观光园等项目发展休闲农业。

B、保障民生

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促进农民增收,成了昨日会议上最关键的词汇之一。事实上,其维系的,正是翔安区委、区政府民生保障的大工程。

回视过去的一年,翔安区不断加大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转产就业帮扶力度,转移农渔民7809人,超额完成退养渔民转产就业三年目标,实现男60岁、女55岁以上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21个经济薄弱村(居)也全部得到转化提升。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09元,增长10%——这是今年翔安区将力争实现的目标。昨日的会议,传递出一个嘹亮的声音:2016年,翔安的“三农”工作必须继续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在推进农业转型、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上下功夫。

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翔安还将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思路,健全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对农民收入实行兜底性政策。

如今的翔安,现代化的高楼与古朴的田野交相辉映。无论是在推动农民增收还是在深化农村治理上,翔安都紧紧把握着“共同缔造”这一强力杠杆。他们把广大农民聚合在一起,广泛推广共同缔造美丽乡村的“1+1+X”模式,一个又一个“先创带后创、推动大众创业,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致富”的生动局面出现在这片绿意盎然的热土上。

标签:
稿源: 厦门日报  编辑: 吴择吴择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