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台海资讯 >>正文

穷到发不出工资 台湾“地方政府”买票买到快破产

www.ijjnews.com   海峡导报  2015-07-15 09:00
  

  徐耀昌(资料图)

  台湾苗栗县深陷财政危机,县长徐耀昌14日在网上公开发起“一人一信救苗栗”运动,呼吁56万县民一起写信,拜托台当局尽快出手解决苗栗濒临破产的危机。

  负债高达648亿元(新台币,下同)的苗栗县,县府金库早已见底,7月份连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了。徐耀昌昨日在网上发了一个1分多钟的视频,以“一人一信救苗栗”开头,提及苗栗县债务在前县长刘政鸿任内暴增至648亿元,使得县财政彻底崩溃。目前县政府各单位已厉行开源节流,相关社会福利也不得不缩减,包括社团补助打7折、妇女生育补助每胎从3.4万元降为2万元、警政消防超勤津贴每人每月从最高1.7万元降为1.5万元、初中小学免费营养午餐改为自付一半等。

  为了安抚当地公务人员,苗栗县“立委”陈超明、徐志荣14日也与“财政部”、“主计处”开会协调,初步决定让苗栗在本周内预支8亿元统筹分配税款,加上正常拨付的4亿元,用于7月份的应急发薪。但要求预支款必须专款专用,而且要从明年的额度中扣回。

   全台举债近6.5万亿元举债越多市长满意度越高

  据台湾媒体报道,希腊债务危机和苗栗财政危机在台湾引发担忧,根据台当局“财政部”最新公共债务统计数据,目前台当局及地方政府债台高筑,截至今年5月底,全台负债高达64863亿元(新台币,下同),其中苗栗县、宜兰县更严重超出举债上限,恐成为“希腊化”的县市政府。

  根据公债表,目前苗栗县1年以上债务占县政府总预算67.67%,是名副其实的“负债王”;宜兰县以63.91%紧追在后,皆远超规定上限的50%,其它多个县市财务状况也不乐观。

  台湾世新大学昨日也公布了“六都”负债危机调查结果,高雄市以超过2500亿元负债居首,人均负债突破9万元。但高雄市长陈菊的执政满意度竟然是“六都”第一(70.6%),高达73.4%的民众甚至不知道这种财政危机。调查报告发现,举债率越高的城市,其市长执政满意度越高。

   台湾地方政府买票买到快破产

  进入7月以来,苗栗县这个位于台湾北部的小县,频频出现在台媒头条。可怕的是,苗栗县政府的债务危机在台湾并非个案,甚至在各县市的负债数字中,苗栗县的648亿元也不是最高的——高雄市未偿债务已高达2500多亿元,高居各县市之首。

  台湾竞争力论坛执行长谢明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台湾县市中,只有少数离岛地区没有负债,其他县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债务。苗栗之所以撑不住求援,根据谢明辉观察,主要是苗栗人口少,只有56万人,产业不健全,丧失短期还款能力,挺不过去了。

  苗栗县政府的财政危机,始于前任县长刘政鸿执政时的大兴土木。以“开发就是竞争力”为指导的疯狂开发,造镇计划、兴建科技园区、火葬场等大批开发案花去了大量资金。再加上台湾选举社会特色的“政策性福利买票”叠加,为了使县民“有感”,县政府债台高筑,最后终于失控了。

  台湾竞争力论坛理事长彭锦鹏告诉记者,有些县市在投资之后有很多资金回收渠道,像新竹市政府大修高铁用地,完工后周边地块可以卖,苗栗县基础比较薄弱,相应的投资回报周期就长了。同样的,高雄虽然债务不少,但产业健全,所以没有崩盘危险。

  另据谢明辉介绍,苗栗这种“穷县花大钱,县民都喊赞”的现象,其实有先例可循,前台南市长苏南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在台南大搞建设,将“杠杆原理”用到极致。只是这次刘政鸿“洞真的挖得太大”、“前朝玩得太过分了”,才使得接过“烂摊子”的现苗栗县长徐耀昌“大举白旗”。

  苗栗财政危机给外界敲响了警钟,担忧台湾各县市债务恐怕出现骨牌效应。对此,台湾竞争力论坛总召集人林建甫表示,不管是台当局还是地方政府,都要特别控制隐藏性负债,像军公教退抚金、劳保潜藏负债、公共保留地征收潜藏成本等,不能让它发生、发酵,因此年金、退抚、健保改革,都是当务之急。

标签:濒临破产|财政危机
稿源: 海峡导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