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台海资讯 >>正文

全国台联2013年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闭幕

www.ijjnews.com   中国台湾网  2013-09-18 09:55
  
由全国台联主办的2013年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17日在吉林省延吉市落下帷幕。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围绕“深化交流,巩固发展”的主题,聚焦岛内社情民意,各抒己见,发表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新观点。

全国台联2013年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闭幕

全国台联2013年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17日在延吉闭幕(中国台湾网 芜同 摄)

中国台湾网9月18日延吉消息由全国台联主办的2013年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17日在吉林省延吉市落下帷幕。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围绕“深化交流,巩固发展”的主题,聚焦岛内社情民意,各抒己见,发表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新观点。研讨会学术自由气氛浓厚,思想观点交锋激烈,真正做到了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本次研讨会,既有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的深入研讨,也有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以及对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建言。有的学者从两岸文化同源及存在的差异性的出发,就两岸如何共同传承中华文化进行了探讨;有的学者从民族认同的角度,探讨如何拉近两岸同胞的情感、打造两岸一家人的观念问题;还有的学者就ECFA、服务贸易协定等经济议题签署或执行过程当中,如何化解台湾民众的还存在的疑虑问题提出建议;还有学者从两岸同胞密不可分的利益关系的角度强调,打造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不能回避解决政治难题,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现两岸同胞的中国梦。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研究台湾民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内因与外因、量变质变的辩证思想,坚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务实客观的研究问题

与会的专家学者在四个方面形成了一致的认识:

一是以一中框架定位两岸关系,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是两岸关系平稳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今后我们巩固扩大台湾社会民意基础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要坚定不移。

二是打造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要从汇聚两岸同胞共同利益着手,进一步提升两岸经济合作水平,积极创新两岸民间合作交流的方式和渠道,要切实增强、有效发挥惠台政策的影响力,争取让更多的台湾民众特别是中南部基层民众看到并分享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与此同时,在交流交往过程当中,也不回避敏感问题,要不断地总结探索深水作业的路径和方法,破解政治难题,逐步引导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建造美好家园,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三是深化两岸交流,拉近情感,消除隔阂,要从历史渊源和现实差异的结合上,强化对中华文化共同的认知,多讲共同的历史记忆,累积共识,增强共同的民族心理,强化两岸一家人的观念。不断融合感情,系牢两岸民众的情感纽带。

四是坚定信心,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要始终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工作主线。要相信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的传统,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同时加大对岛内和平发展促进力量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反“独”促统队伍。

本次研讨会是16日开幕的,在两天的会期中,来自大陆各地的60多位专家学出席会议进行各种方式的研讨。全国台联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已举办了23届,是目前大陆研究台湾问题历史最久的研究平台,也是大陆最具知名度的台湾问题研讨会之一。(中国台湾网记者芜同)

全国台联2013年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闭幕

全国台联2013年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17日闭幕,全国台联顾问史茂林在闭幕式上做研讨会总结(中国台湾网 芜同 摄)

全国台联2013年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闭幕

全国台联2013年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17日闭幕,全国台联研究室主任陈立谦主持闭幕式(中国台湾网 芜同 摄)

全国台联2013年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闭幕

全国台联2013年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17日闭幕,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彭维学主持17日的大会发言(中国台湾网 芜同 摄)

全国台联2013年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闭幕

全国台联2013年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16日至17日在延吉举行。在17日的闭幕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王英津做第一小组讨论汇报(中国台湾网芜同 摄)

[1]  [2]  下一页  尾页
标签:学术研讨会|中国台湾|两岸关系|专家学者
稿源: 中国台湾网  编辑: 林丽娥林丽娥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