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近期阳性病例小幅上升 三类人群是主要感染者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23-05-17 09:46
  

  近日,多地报告新冠感染有上升趋势,“二阳”话题迅速登上各大社交媒体热搜。对此,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泉州与全国情况大致相似,“五一”节后新冠患者有所增加,不少医院发热门诊都有接诊到“初阳”或“二阳”患者,多数症状较轻,以发热、咽痛、咳嗽为主。市民应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科学佩戴口罩,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要及时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

  呈波动上升趋势

  根据国家疫情监测数据显示,近期全国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泉州发热门诊哨点检出核酸阳性或抗原阳性自5月以来呈波动上升,与全国疫情趋势一致。

  这波新冠症状较轻,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三类人群:未被感染人群、新冠抗体已经下降的人群、存在免疫缺陷人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里可以备些退烧药、止咳药和常用的感冒药,也可以准备些新冠抗原试剂,出现发热、全身疼痛等症状,可以测一测,万一“阳”了,多休息、多喝水,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对症的、能减轻症状的药物。

  “二阳”后

  哪些情况需要到院治疗

  普通的轻症患者可居家治疗,使用对症药物即可。但是以下三类人群,检测出新冠阳性后应尽早就医,以免发展为重症。

  1.在第一波感染中症状较重,恢复期长,甚至至今仍有一定后遗症状的人群。尤其出现过白肺症状的患者,二次感染症状可能仍然很重,建议尽早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2.基础性疾病较重的人群。“二阳”患者如果有心衰、肺气肿、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等情况,建议第一时间就医,防止病情复杂或恶化。

  3.感染后出现明显心慌胸闷、氧饱和度下降的人群。说明症状较重,有可能会影响心肺功能,出现心肌炎、呼吸衰竭等,需要高度重视,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如何预防

  二次新冠病毒感染

  专家提醒,预防二次新冠病毒感染最好的办法仍是落实好防护措施,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加强锻炼,保持室内通风。

  勤洗手:经常洗手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戴口罩:在公共场所或人员密集的环境,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病毒传播。

  保持社交距离:尽量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加强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

  保持室内通风:室内通风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佩戴口罩

  因人而异因场景而异

  对于近期出行是否需要佩戴口罩的问题,专家表示可以因人而异、因场景而异。但在新冠、甲流等影响下,普通市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还是建议戴口罩,特别是到医院看望患病的亲友一定要戴上口罩、勤洗手,避免把病毒传染给抵抗力弱的患者。

  应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

  一是存在疫情传播风险的情形,如公众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或出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时。

  二是处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情形或场景,例如生活、工作或学习的社区、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时,以及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陪护、探视时。

  三是严防疫情输入重点机构的情形或场景,例如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应佩戴口罩,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及托幼机构、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的医护、餐饮、保洁、保安等公共服务人员,在工作期间应全程佩戴口罩,防范将疫情输入相关重点机构。

  建议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

  一是进入人流量较大或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区域或场所,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超市、影剧院、客运场站等,一旦相关区域或场所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由于人员密集、通风不畅等原因,易发生疫情传播扩散。

  二是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特殊人群感染后危害较大,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建议佩戴口罩,加强自我防护。

  三是人员来源较广、流动性较强的大型会议或活动,如果参加人员未开展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健康监测,一旦有疫情输入,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因此建议佩戴口罩。

  (记者 张沼婢 通讯员 陈大贤)

标签:阳性病例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