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忆烽火岁月 重走峥嵘历程”小记者内坑采风习作选登
近日,中共晋江市内坑镇委员会、内坑镇人民政府、晋江市作家协会、晋江经济报社联合举办“共忆烽火岁月重走峥嵘历程”小记者内坑采风活动,来自内坑中心小学、三民中心小学、柑市中心小学和怀斧小学的小记者,在晋江市作家协会主席吴谨程及李相华、王常婷、吴远安等本土作家的带领下,先后走进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纪念馆、亭顶村“红色粮仓”、砌坑村革命史陈列室参观采风。研学结束后,小记者们在本土作家的指导下,各自撰写了采风文章。几位本土作家也对部分小记者文章给予精彩点评。
回忆那段红色岁月
江羿晋(晋江内坑中心小学六年4班)
“反三征,反清乡,泉州劫狱声震八闽……”站在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纪念馆里,我为那些英雄的事迹感动着,震撼着。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前年清明节献词的这句话,它讲述的就是那段峥嵘的红色岁月。
1938年8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成立,从此泉州的历史展开了新的篇章。在这个新篇章中,“泉州劫狱”是一个亮点:四名党员把一把梯子搭在两米高的狱墙上。其中三人爬上“同”字形的围墙,一个人把风。在墙上的党员用事先准备好的三块石头扔到狱外,当第三块石头落地时,劫狱行动就开始了。
当五名同志都被救出来时,看守监狱的国民党士兵也发觉不对劲,正要喊人,一名党员早已看穿了看门兵的动作,连发两枪,把那看门兵给吓得一动也不敢动。就这样,一把梯子,两发子弹,三块石头,四名共产党员救出了五名同志。一二三四五,成功完成劫狱,没有引起腥风血雨,这,就是智慧的力量。
1949年8月31日,当胜利的消息传来,当密集的枪炮声远去,当泉州在经历漫漫长夜之后迎来了新的黎明,那是烈士们最光荣的时刻呀!可是他们却再也不能欢呼雀跃。在那个等待已久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泉州人民欢呼着,内心更加缅怀着那些为泉州解放而献出生命的烈士们。就算用尽所有的赞美之词,也无法形容烈士们的伟大,无法表达出泉州人民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此时此刻,当鸽子在蓝天上快乐地飞翔,当幸福的歌声像风一样地在指尖流淌,我站在纪念馆里,默默地想象着。那一个个名垂青史的英雄,在我的脑海中一一闪过,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要珍惜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作家点评
生命必须经历,从呱呱坠地开始,我们就一点一滴开始认识这个世界。阅历愈多,心智自然愈加成熟。经历提升认知,它为我们的知识积累提供了经验和可能,让我们得以正确地感知这个世界。如此说来,小记者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小记者打开又一个认识世界的窗口。本文从参观纪念馆着墨,侧重抒写“泉州劫狱”事件,可谓剪裁得当;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可谓匠心独具;篇末点题,完成价值分享,可谓酣畅淋漓。称得上创新的,是抒写泉州解放的一段,“那是烈士们最光荣的时刻呀”,夹叙夹议,为题旨揭示作情感铺垫;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泉州劫狱”事件的意义更显厚重。——吴谨程
我愿是那星星之火
蔡梅婷(晋江内坑怀斧小学五年1班)
今天的天气特别好,蓝宝石般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微风中荡漾着丝丝清香。我们一路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参加了“共忆烽火岁月,重走峥嵘历程”小记者内坑采风活动。采风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纪念馆。
“明天我可能就牺牲了……”是什么样的人,在他明知自己可能就牺牲了,还能奋不顾身坚持今天所做的事情?是什么样的事情可以让一个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而义无反顾呢?当我从纪念馆看到“王屋义务送饭”的故事时,我深深震撼了:游击队在攻打一座被包围的村子时,却断了粮,眼看就要饿死了,村里却有一个叫王屋的小伙子冒着生命危险挑着热气腾腾的米饭来到战场,给游击队员送饭。看着游击队吃饭,王屋说:“快吃,快吃,今夜我还能给你们挑饭,明天我可能就牺牲了。”果不其然,王屋刚回到家中,就被敌人发现了,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在展览馆里,泉州地区类似的革命故事还很多,从游击战士到普通村民,为了共同的信念,很多人愿意舍生取义。
我不禁暗暗感叹:王屋烈士为了让战士们吃上一碗饭,解放这个村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献上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若是以前的自己,我肯定无法理解这样的举动。但是经过这次研学,我理解了,因为我的心中也涌动着一股勇气。
紧接着,我们还参观了亭顶村的“红色粮仓”、砌坑村革命史陈列室。同样的革命故事在不同的地方再次演绎着,令人激情澎湃。随着研学活动的深入,同学们的精神受到了一次次的洗礼。身为一名土生土长在内坑这片红土地的少年,在开学的日子里,上了这样的“第一课”,家乡红土地上的烽火岁月,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真切感受到身上背负的责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愿作那一缕星星之火,传承烈士精神,延续内坑烽火,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指导教师 尤月英
作家点评
蔡梅婷同学的《我愿是那星星之火》,以童稚的眼光,从王屋烈士的故事切入,生动感人,有真情实感,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再延伸到对革命战争中这些爱国志士舍生取义精神的赞美,以星星之火来表达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作为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语言简洁、思路清晰,有独到角度,难能可贵。——王常婷
跟着“烽火号”去旅行
林思远(晋江内坑柑市中心小学六年1班)
大作家和小记者手牵手,乘坐“烽火号”班车,开启了一场“红色之旅”。“嘀嘀嘀”,“烽火号”出发了,作为其中的一名小记者,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烽火号”到达第一站——“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纪念馆”。在这里,我认识了蓝飞鹤同志。他1929年加入了共产党,1930年9月参与组织领导“惠安暴动”,9月19日不幸被捕。他在狱中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写下一首满怀革命豪情的狱中诗:“横胸铁血扫难开,浩劫推磨志不灰。满地铜驼荆棘变,幽魂应逐战旗来。”同年9月29日就义,年仅29岁。蓝飞鹤“不受诱降志弥坚,慷慨赴死为革命”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动。
“烽火号”到达第二站亭顶村。这里有一个特有的习俗“练枪星”。在端午节的下午,主事者先在一棵大榕树上做一个泥靶。参赛者们运用多种技巧(如“七步颠”“客鸟枝”“铁拐醉酒”等)实现“百步穿杨”。亭顶村村民们“练枪星”的习俗其实是为了保卫亭顶村,为了保护村中的水和粮食而练习枪法,来抵御凶恶的敌人。
“烽火号”到达第三站,“砌坑村革命史陈列室”。在这儿,我又结识了一位烈士——尤大斧。他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3月配合红二支队的反“围剿”斗争。10月6日上午不幸被叛徒杀害,年仅25岁。解放后,砌坑村的崇实小学更名为怀斧小学,以此纪念英雄尤大斧。陈列室里赫然醒目的两行大字“革命精神永驻,英雄浩气长存”也在为尤大斧同志真情歌颂。尤大斧同志那为国捐躯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让我们学习大斧精神,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战争时期,革命先辈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我们也要为了明天更加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时刻奋斗,这就是新时代革命精神的传承,这就是我们永不磨灭的家国情怀。让我们怀揣梦想,踏实奋斗,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都有用的人。
指导老师 徐强
作家点评
有人说真实性是散文的底线,特别是红色题材的书写更不能瞎编乱造。这样说并不否定在真实性基础上的合理想象、抒情或抒发感受,这是另一种真实。第二就是准确性的把握,有一种说法,叫写得正确不如定得准确,写准其实很难,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也是一个作者才华的体现。第三就是是否有意义,两个层面:一是所写之人之事是否有意义,二是从所写的人事中提升出意义。没有意义的文章感动不了自己,也感动不了别人。
柑市中心小学4名小记者林思远、张海伦、林宸轩、林茂亿,撰写的四篇红色游记皆有可取之处,限于版面只选评林思远同学的《跟着“烽火号”去旅行》,是因为这篇文章比较全面、真实、准确地写出了这次红色之旅的内容,层次清晰,将真实和抒情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当然,如果能写出令人难忘的细节就会更好一点。——李相华
“红色基因”就在你我身边
黄玮一(晋江内坑三民中心小学五年1班)
每个人身上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基因密码,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基因里一定拥有先辈代代相传的“红”,那是一颗颗坚强的心,一次次的顽强拼搏,一个个坚定的信念。
曾经,我以为“红色基因”离我很遥远,直到今天,参加了“共忆烽火岁月 重走峥嵘历程”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了解了先辈为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才知道,“红色基因”其实就在你我身边。
这一天,我们有机会和四位晋江本土作家一起,走进内坑革命老区,参观五峰山公园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在龙眼树环绕家家户户、硕果累累的亭顶村“红色粮仓”,听老爷爷讲过去的事情,还吃到热情村民送来的新鲜龙眼;在砌坑村,我们感受新旧时代巨大的变迁。一路上我们看到众多文物,听见动人的故事,真切感受那段硝烟弥漫的红色岁月。
作为三民中心小学的小记者,我对白垵村吴天亮烈士的印象最深,因为我们小学就坐落在白垵村。听辅导我们这一组的作家安安(吴远安)老师讲,三民小学以前也叫天亮小学。非常巧,安安老师与我妈妈同村同祖厝,他记得小时读书时,学校靠公路边有两棵大榕树。如今,这两棵大榕树还在,枝干更加茂密、树冠更加庞大,大榕树,以绿荫庇护着我们的童年。
1945年除夕下午,吴天亮回到了家乡白垵村,全家人喜从天降,这是8年来他首次和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老母亲要他多住几天,他委婉地说明了不能久留的原因,表示当晚就要离开。
晚上9时许,吴天亮告别了老母弟妹准备离开家门。可是刚打开大门,早已埋伏在外的十多名特务便向他猛扑过来。吴天亮和家人奋起抵抗,但寡不敌众,他被敌人打昏后架走。1946年2月,被反动派严刑拷打后,吴天亮就义于莆田报恩寺后殿,年仅25岁。
吴天亮烈士要是活着该有多好,他小时候,肯定也在榕树下玩过。那时候的榕树,应该没有现在这么大。
参观砌坑村,对比新旧照片,感受新时代的变化太大了。我们还听讲了尤大斧烈士的英勇事迹。同行的伙伴中有怀斧小学的小记者,很显然,他们学校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尤大斧烈士。
半天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短短的半天时间,在发掘“红色基因”的道路上,在为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所震撼的同时,我们更加珍惜美好生活,今后我们要不负先烈所望,奋发图强,好好学习,孝敬父母,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指导老师 陈莲花
作家点评
三民中心小学黄玮一同学的开学第一课,上得有滋有味。她的文章,主题突出,着重介绍她熟悉的白垵村吴天亮烈士。三个场景的大榕树很有意思:安安的大榕树、天亮烈士小时候的榕树,她的大榕树:现在这两棵大榕树还在,枝干更加茂密、树冠更加庞大了,大榕树,以绿荫庇护着我们的童年。
愿烈士精神永恒,愿后来者铭记先烈遗志,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建设家乡,尊老爱幼,种植诸多花草树木,如大榕树福荫祖祖辈辈,让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好!——吴远安
- 绽放的青春是最美的 小记者《九零后》观后感比赛获奖名单出炉 2021/08/30
- 小记者优秀习作选登2021/09/06
- 小记者作品选登2021/09/07
- 小记者研学红色内坑 忆烽火岁月传“红色基因”2021/09/08
- 理想照亮未来——小记者观看《开学第一课》有感2021/09/08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