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福建财政为“十三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强有力保障

www.ijjnews.com   福建日报APP-新福建  2021-01-27 09:58
  

  “十三五”是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面对全球经济下行,特别是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省财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在收支平衡压力空前的情况下,坚决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了强有力财政保障。

  “十三五”期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6年的4295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5158.35亿元,年均增长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654.83亿元提高到3078.96 亿元,年均增长3.9%;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4275.40亿元提高到5214.61亿元,年均增长5.4%。特别是2020年面对多年来少有的困难,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我省财政干部职工艰苦奋斗、攻坚克难,财政收支增幅从一度降至最低点的负两位数,逐步拉回到破“零”,进而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三个正增长”,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的稳定增长,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通过“减、投、导、创、控、保”等措施,财政多点发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得到有效加强。

  “减”: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100亿元,其中2020年达到610亿元,企业增值税税负从2.29%降至1.31%,共有20.59万户企业享受放宽小微企业标准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省定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从16项减至5项,实现涉企行政事业性零收费。

  “投”:发挥政府债券投资拉动作用。紧紧把握中央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契机,在健全债务风险管理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新增专项债券规模,五年共安排新增专项债券资金2936亿元,其中2020年达1403亿元,增长72.8%。债券资金集中用于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产业园区等领域,支持了1601个重点项目。

  “导”: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加强引导。实施财政奖补、股权投资、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组合拳”,引导包括金融资本在内的社会资金参与重点建设。全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落地313个,引入社会资本3155亿元。政府投资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和项目不断延伸。

  “创”: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和支持方向,重点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五年来,财政科技支出576.1亿元,年均增长14.1%,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位列全国前列。

  “控”:坚决落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控增支政策及政府运行成本,通过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统筹盘活存量资金,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等约束措施,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升。集中的资金优先投向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领域项目上。

  “保”:重点保障与民生相关的支出。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建立健全民生投入长效机制,五年来,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每年保持在七成以上,社保、就业、教育、医疗等保障有力。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157亿元支持实施129件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扶贫资金超过400亿元,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与此同时,财政各项改革深入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税收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财政体制进一步健全,一批财政改革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省财政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与时俱进、振兴财政,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落实落细“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的要求,全力护航新时代新福建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

标签:十三五|高质量发展
稿源: 福建日报APP-新福建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