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文体娱乐 >>正文

最美《采茶灯》献给“最可爱的人”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0-11-08 11:26
  

  “三月里来好春光,茶乡姑娘喜洋洋。手提篮儿把茶采,一路采来一路唱……”

  2020年金秋的一天,暖阳照耀着晋江市安海镇安平桥边的一个小院子,在扑鼻的花香中,当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奶奶哼着《采茶灯》的歌儿、迈起熟练的舞步时,脸上浮起了红晕,仿佛回到了青春岁月。这首歌,将她的记忆带回到了抗美援朝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这位老人叫柯达斯,今年83岁的她,脸色红润,身板硬朗,神采奕奕。老人不无感触地说,当年,她就是唱着这首歌走进朝鲜的;不久前,也是唱着这首歌,她戴上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抗美援朝老战士老同志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采茶灯》,凝聚着柯达斯老人的所有骄傲和荣光,铭记着她一生中最为美好也最为难忘的一段记忆……

柯达斯喜获纪念章

《采茶灯》剧照

  01“戎装今出国,艺术赞军威”

  柯达斯1937年出生于晋江市安海镇。她自幼命运多舛,7岁失去了母亲,10岁时,父亲去了台湾。柯达斯从小就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安海是个文化古镇,柯达斯自小就崭露出文艺天赋,还在俭德小学读书时,她就参加了学校的剧团,在歌剧《血泪仇》中扮演了角色。

  1950年,柯达斯13岁的时候,晋江专区文工团来安海演出,能歌善舞的她被文工团看上,很快就加入其中,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晋江专区文工团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它的前身是闽西南地下党领导的文艺宣传队,新中国成立后改制为文工团,成为当时福建省文艺战线的一支尖兵队伍。柯达斯是文工团里年纪最小的,她在这个革命团体里如鱼得水,茁壮成长,配合形势和各种革命任务进行宣传演出,走遍了泉州的山山水水。

  在文工团里,柯达斯参加了《采茶灯》的排演。《采茶灯》是福建省的传统民间歌舞,起源于龙岩,表现了茶乡姑娘们采茶的劳动情景,洋溢着劳动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4年,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晋江专区文工团对《采茶灯》这个节目重新进行编排,加进了大量的闽南因素,使它充满着闽南特色,成为文工团的拿手好戏。

  柯达斯没想到的是,她从此与《采茶灯》结下了不解之缘,而《采茶灯》也给她带来了数不清的荣耀。她唱着《采茶灯》,跳着欢快的舞蹈,从福州一路演到上海,又从上海演到北京,从北京演到了朝鲜……

  1953年3月,柯达斯参演的《采茶灯》,作为福建省的代表曲目,到上海参加了华东区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同年4月晋京演出,入选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受到首都人民和文艺界的一致好评,还荣幸地被选入参加在中南海怀仁堂向中央首长的汇报演出。最让她激动的是,这一年的“五一”劳动节,她参加了首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盛大游行。在天安门广场,她和成千上万的人一起,面对天安门城楼上频频挥手的毛主席,激动地高喊“毛主席万岁”……

  1953年7月16日,退居台湾的国民党军队一万多人,从金门出发,直扑漳州东山岛,惊心动魄的东山保卫战打响了。在我军民的一致努力下,国民党军队的图谋很快被挫败,东山保卫战取得了胜利。柯达斯和文工团的队友们,奉命到漳州和广东的潮汕地区,慰问参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踊跃支前的民众。在潮汕刚慰问演出了3天,福建省文化局的一封加急电报,把他们紧急召回了泉州,柯达斯这时才知道,国家要派他们到朝鲜,慰问“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订。10月,为了庆祝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组织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全团共有来自祖国各地的5000多人,贺龙同志担任总团长,团员有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马连良、新凤霞、常香玉等名角。这是当时全国性规模最大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出国慰问活动。晋江专区文工团有23位同志光荣地参加了这届慰问团,时年16岁的柯达斯幸运地入选了。为此,她的义父廖文友还专门给她写了一首诗:“人比黄花壮,心随明月辉;戎装今出国,艺术赞军威。”

柯达斯(前排左二)与志愿军战士在坑道口合影

  02“中朝人民一条心”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3年10月19日清晨,柯达斯怀着激动的心情,唱着歌,与慰问团的同志们一道,乘着火车,浩浩荡荡地跨过了鸭绿江大桥,来到了朝鲜。

  刚踏上朝鲜大地,柯达斯就愣住了,战争给朝鲜造成的创伤实在是太大了,放眼望去,一片废墟。行在路上,方圆几十里看不见一栋房子。铁路两旁尽是被炸毁的火车头、车厢残骸,弯弯曲曲的废铁轨,以及密密麻麻的炸弹坑,还不时能看到美帝的飞机与坦克的残骸和未爆炸的大型炸弹。目睹美帝给当地带来的巨大伤害,柯达斯和团员们都义愤填膺,充满了对敌人的愤慨和仇恨。

  进入朝鲜后,慰问团很快化整为零,分成各个分团和小分队,到中国人民志愿军驻地和各个村庄进行慰问演出。让柯达斯印象较深的是,到村子里慰问朝鲜人民时,来村口欢迎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基本看不到青壮年男子,他们大多参加人民军上前线了。柯达斯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在一户人家门前,她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全神贯注地捡黄豆中的沙粒。陪同的志愿军战士告诉她,他们是把最好的粮食送往前线了。

  金秋十月,在朝鲜已是寒冬。很多朝鲜的乡亲依然穿着单衣,一些小孩子穿的衣服都是用打下来的飞机里的降落伞做成的。尽管如此,对中国慰问团的到来,朝鲜的父老乡亲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一路上,都是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柯达斯记得,当地民众还拉起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中朝人民一条心”。当演出结束时,朝鲜的妇女和孩子们纷纷朝团员所乘坐的卡车上扔苹果和栗子,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感谢和不舍,这让慰问团的同志们分外感动。

  在和当地的学生交流时,柯达斯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朝鲜话跟闽南话很像。团员们讲普通话,朝鲜人一点都听不懂,但当大家用闽南话交谈时,朝鲜人居然可以听出个大概。有一次,团员们用普通话问学生们上不上代数、几何,朝鲜学生听了面面相觑。一旁的一个队员用闽南话说了句“中学生怎么会没上代数、几何呢?”朝鲜学生居然一下子就听出来了。

  在朝鲜伊川郡,演出结束后,当地的党政领导为慰问团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说是宴会,其实就是在一间临时搭就的小学教室里举行的,连餐具都无法凑齐,只好用柳枝当筷子,菜肴是小白菜、白萝卜,以及白粿、地瓜、豆腐等。慰问团的同志知道,在战争年代,这些食物来之不易,里面蕴含着朝鲜人民对中国兄弟的深情厚谊,所以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宴会上,宾主双方,你唱我和,气氛非常热烈,共同谱写了一曲中朝人民的友谊赞歌。

慰问团同志合影(前排左三为柯达斯)

  16岁的柯达斯

  03“祖国亲人们来了”

  当慰问团为志愿军战士演出时,更是受到这些“最可爱的人”的热烈欢迎。

  由于部队驻地比较分散,慰问团采取小分队形式分头演出,哪怕是一个排、一个班、一个包扎所,乃至一个位于高山上的哨所,他们都是一路演过去,把祖国人民的温暖送到每一位战士的心坎上。

  柯达斯记得,在朝鲜的演出过程中,人最多的一场演出,观众有5000多人;但有时候,台上的演员甚至比台下的观众还多。最频繁的演出,是一天连演六七场,演员们连妆都来不及卸,就直接投入下一场。但不管是人多人少,也不管一天里要演多少场,演员们都是兢兢业业,以良好的姿态,为战士们展示精湛的技艺。

  随着冬天的到来,朝鲜天寒地冻,而演出大部分都是在冰天雪地的空旷场地上进行。演员们演出的衣服都很单薄,尽管临时舞台旁边支起了好多个烧着木炭的火盆,但大家仍然是瑟瑟发抖。笛子管里结了冰,嘴唇几乎动不了,手也冻得按不住琴弦,但在观众热烈掌声的鼓励下,演员们依然情绪高涨,认真地演好每一个节目。

  在长东里,慰问团的陈德宣得了痢疾。为了演好《抢板凳》这个节目,他在场上咬牙坚持着,中场休息时,看到战士们不断鼓掌,十分难受的他,毅然拿起板凳又上场了,结果一回后台,双脚一软,扑倒在地,醒来时已躺在团部的医疗所里。想到同志们都在演出,而自己却掉了队,他竟然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在朝鲜的日子里,慰问团的同志一路奔波,每天都要坐几个小时的车赶路。朝鲜的山路弯曲起伏,崎岖不平,随时都有翻车的危险,车上的每个人都屏住呼吸,不敢言谈,神经绷得紧紧的。吃饭,经常是汽油桶当餐桌,树枝当筷子,炮弹片做成汤匙,而演出场地,也大多是用汽油桶临时搭成的。住宿则大多是因陋就简,大家经常睡在坑洞里。坑洞的环境很糟糕,不仅狭窄,睡的地方周围往往都是水,有时候洞顶还往下滴水,柯达斯刚开始也不大适应,但想起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平时就是这样生活和战斗在坑洞里,她便不觉得苦,因此也能安然入睡了。有一次,在他们所住的一个坑洞口,柯达斯看到了一副对联“过去英雄洞,今日会客室”,不禁为战士们的革命乐观精神所深深感动。

  每到一个地方,慰问团都受到战士们的热情接待。有一次,一位志愿军战士激动地握住慰问团成员的手说:“很久没有见到穿蓝衣服的人了!”原来,战士们穿的都是统一的绿军装,而当时我们国内的人大多穿蓝色衣服,所以只要朝鲜战地上出现了穿蓝衣服的人,志愿军战士们就知道“祖国亲人们来了”。

  柯达斯特别难忘的是在乾芝洞的演出。团里的秘书尤世赞是报幕员,在报幕的时候,他哽咽着,差点说不出话来,回到后台,大家都追问他怎么了,他说,你们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原来,在台前,有两位伤员是用担架抬着来看演出的,他们在演出开始前,极力要求旁边的人将他们换个位置。因为,他俩一个缺了左手,一个少了右手,换了位置后,他们的手掌刚好可以合成一双,为演员们的精彩演出鼓掌喝彩,这一幕,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柯达斯的脑海里。

  04“亲爱的阿达小妹……”

  在演出的间隙,慰问团的同志与郭德泰、罗舜誉等战斗英雄座谈,听他们讲述自己在战斗中的传奇故事:登上曾发生激烈战斗的丁字山,缅怀英勇牺牲的战友;来到了三八线,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影响。这些都让小小年纪的柯达斯心灵经受了很大的震撼,受到了一次活生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为了更深入地向志愿军学习,慰问团发动大家与志愿军战士交朋友,无论在后台或外出参观,在汽车上或宿舍里,经常可以见到慰问团的同志与志愿军战士侃膝谈心。对柯达斯等来自福建的团员来说,遇到福建籍的战士,更是倍感亲切。

  志愿军的同志对这些“来自祖国的亲人”关怀备至。不论慰问团到哪里,都有战士相随照料,为团员们端茶送水。演出时,他们就在后台为团员们削苹果;深夜演出后回到宿舍,他们立即会把烧热的水送到面前;有时候团员们睡觉了,他们还彻夜不眠,在屋外烧火热坑。当慰问团的同志再三向战士们致谢时,他们的回答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包含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感激,让柯达斯感念至今。

  因为柯达斯当时是慰问团里年纪最小的一位,所以志愿军战士们对她格外关照,每次出行,都有战士抢着帮她这个“阿达小妹”背行李。很多战士都喜欢与她交往,或是合影,或互赠相片,或签名留念。至今,柯达斯还珍藏着不少当年的志愿军战士送给她的照片,照片如今已泛黄,但背面的字迹仍清晰可见:“送给亲人柯达斯同志,志愿军李炳奎于朝鲜前线”“给我最亲爱的小妹妹,希望不要忘记我”“亲爱的阿达小妹……”。即使是回国后,柯达斯还收到很多寄自朝鲜的信件,有时一个月就收到五六十封。信太多了,柯达斯无法及时回复,于是她就将收到的信拿到泉州的一些中小学校里分发,让学生们和“最可爱的人”通信联系。

  如今,在柯达斯珍藏的几本老相册里,还能看到那些“最可爱的人”的身影。每次翻阅相册,当年奔赴朝鲜慰问志愿军演出的情景便历历在目。将近70年的岁月过去了,柯达斯很想知道,当年她所接触和交往过的志愿军战士,现在是否仍健在,过得还好吗?而在他们的心中,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位跳着欢快的舞步、唱着《采茶灯》的小姑娘?

  05“我有个心愿”

  1953年12月13日,柯达斯和慰问团的同志们满载着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朝鲜的56天,成为她一生中最弥足珍贵的一段记忆,而她在朝鲜每场演出必唱必跳的《采茶灯》,也从此萦绕在她的心头,陪伴着她度过漫长的岁月,给她慰藉,更给她信心和力量。

  回国后,柯达斯又带着《采茶灯》到全国各地巡回汇报演出,到处收到鲜花和掌声。1956年,晋江专区文工团撤销,团员分散到福建省歌舞团、侨乡歌剧团等文艺团体。因为家中老人需要照料的缘故,柯达斯结束了她的文艺生涯,回到了家乡安海,没多久便结婚了。

  此后,柯达斯在家里做过手工,开过照相馆,当过裁缝老师……靠着辛勤的双手养活了一大家子。不管生活多么艰苦,她都用在朝鲜期间的见闻激励自己,有比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更为艰苦的吗?他们天当帐地当床,凭着一股革命乐观精神,硬是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只要肯努力,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如今,柯达斯五世同堂,儿孙孝顺,安度着幸福的晚年。柯达斯永远不会忘记,是党和人民养育了她。她发自肺腑地说:“我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和平环境的可贵。我有今天,是真的发自内心地感恩共产党,因为我曾经是在晋江专区文工团这个革命大家庭中成长的,生不如养,这个词用在我身上非常准确。我从小失去父母,党和人民养育了我,文工团给我家庭的温暖,就像我的娘家一样,这一切我一生都铭记在心。”

  柯达斯晚年热心慈善和公益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回报社会。她帮助村里组建了老人会,20多年来,每年除夕夜,她都会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发红包。村里要修路,她积极响应,带头捐款。柯达斯的两个儿子事业有成,在安海创办了晋江新菱电子有限公司。柯达斯经常鼓励她的儿子,要多为社会做贡献,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柯达斯心急如焚,找到儿子,让他们为战胜疫情出钱出力。两兄弟很快通过安海镇慈善协会捐出100万元,定向捐赠给武汉,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柯达斯也不忘给她带来很多荣誉和美好回忆的《采茶灯》,她参与组建晋江市安海镇音乐舞蹈协会,担任常务副会长期间,时常将自己家作为排练场所,热心辅导当地的文艺爱好者排练《采茶灯》,参加各种文艺演出,让“采茶姑娘们”动听的歌声和曼妙的舞姿时隔多年后在晋江得以重现。前不久,央视四套播出了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里面就有《采茶灯》的画面,当在荧屏上看到自己青春的容颜和身影时,柯达斯泪流满面,她郑重地说:“我有个心愿,将来有一天我离开人世间,希望我的儿孙们为我安排乐队,奏响《采茶灯》送我去另一个世界,倘能如此,我这一生便没有遗憾了!”

  2020年10月22日,柯达斯光荣地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这让她激动不已,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柯达斯说:“虽然我没能亲身经历抗美援朝的战争,但是我见证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来之不易。这枚纪念章,凝聚着许多革命先烈的鲜血,它将成为我们家的传家宝。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应当时时刻刻铭记、代代传承。”

(张惠阳 颜瑛瑛)

标签:《采茶灯》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林秋梅林秋梅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