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赣州:群众参与“五型”政府建设有声有色

www.ijjnews.com   人民网-江西频道  2020-08-14 16:09
  

  8月11日,一群人围坐一起讨论破除“六稳”“六保”政策落实堵点,这是江西赣州“五型”政府建设监督员座谈会。6月底,30名监督员提前深入一线调研提出意见建议,市政府督查室征集“六稳”“六保”惠企政策落实问题线索,将问题梳理转相关部门研究,直面监督,逐一破解。

  公开透明

  赣州始终将“五型”政府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总抓手”,凝心聚力打造“五型”政府,解决百姓身边烦心事,纾解企业发展困境,破解城市发展难题。

  推进“五型”政府建设,首先要把政务公开融合在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权力流程,让群众关注的政府核心信息全过程 “晒太阳”。

  赣州围绕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政府建设等方面,全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设以“赣州政务”为龙头的政府系统新媒体矩阵,让群众及时了解最新政策,促进政府执政更加透明高效。

  建设是基础,管理看长效。赣州对内容长期不更新、功能失效或无效的政务新媒体逐一清理,对保留使用的登记备案管理,坚决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赣州政务APP、微信和QQ工作群由清理整治前的5422个关停整合至3431个,有效减轻了基层负担。

  监督政府

  “五型”政府建设不是单纯的喊口号,这远比想象中走得更深更实。

  如何让“五型”政府建设出成效?这得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让群众参与“五型”政府建设。“互联网+”成为赣州市“五型”政府建设开门接受监督的重要手段。

  在办好市政府门户网站“市长信箱”平台基础上,打造升级12345政府服务热线和“问政赣州”平台,在赣州市直媒体开通“作风建设进行时”专栏市民投诉热线,进一步扩大社会参与,加强社会监督。

  “我们还聘请30名“五型”政府监督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啄木鸟行动’。”市“五型”办副主任罗璘向笔者介绍,“监督员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能更好把百姓声音传递给政府。”

  “激活‘地摊经济’需要管放结合”“高标准打造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完善学前教育招生”“保护市场主体”……监督员提出的建议很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聚民意。赣州相关部门积极回应,与监督员面对面、事对事交流、讨论。

  “办事是一方面,办得好不好又是另一方面。”罗璘告诉笔者,赣州以“群众满不满意”为主要评议标准,持续开展“大众评公务”满意度测评活动,不断提升“五型”政府建设成效。

  解决民生

  近日,家住赣州老城区的市民在“问政赣州”平台反映停水问题,经记者现场调查了解,因供水主管老化发生突发性爆管等导致停水,经赣州水务部门抢修恢复正常供水。

  在赣州,很多看似“鸡毛蒜皮”的烦心事妥善解决,这离不开赣州“五型”政府建设,打造升级的12345政府服务热线和“问政赣州”平台。今年上半年,12345政府服务热线和“问政赣州”平台共受理群众各类诉求12.6万件,办结率99.4%。信访工作群众满意率居全省前列。

  “在方便群众办事上,我们花了不少心思。”罗璘告诉笔者,“赣州通”及县级分厅全部上线,80%以上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市本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1%,使用人次高达540万。

  罗璘说,采用线上+线下模式,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支出的近七成、新增财力近八成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八年来,民生支出累计3941亿元,年均增长22.6%。

  笔者翻看《2020年赣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上面写着:“公办幼儿园建成119所、在园幼儿占比达43.1%,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获教育部肯定。”“新增城乡养老服务设施974个,市儿童福利院投入使用。”“城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62万套,基本建成1.57万套。”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离不开赣州“五型”政府建设,解决了一大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为赣州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据了解,赣州梳理两轮次制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困难问题清单,开展多次督查,第一轮379个问题去年底前基本解决到位,第二轮清单今年5月底基本解决到位,第三轮清单正加快破解。客家新闻网 记者钟雅欢)

标签:赣州|政府
稿源: 人民网-江西频道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