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泉州经验向全国分享:“信用变现”解企业资金之“渴”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20-06-02 11:06
  

  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今年以来,泉州市多部门联动施策,充分应用公共信用数据、司法数据等部门行业分级分类监管数据,依托“信用+”协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赢得更大发展。记者从市营商办(市发改委)了解到,日前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通过《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通讯》,向全国各地分享了泉州这一经验探索。 

  下好“先手棋”

  “信易贷”助企融资近1.7亿元

  企业只要信用够好,无须抵押就可以申请信用贷款,这样的好事在泉州已经成为现实。这得益于国家发改委牵头推进的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信易贷”,在泉州服务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

  一段时间来,为实现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信贷资金之间的精准、安全匹配,泉州市积极调动线上、线下力量,要求所有金融机构登录“信易贷”平台,及时发布相关金融产品,动员广大企业入驻该平台,同时对有需求的企业进行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画像,形成贷款需求企业白名单推荐给金融机构,助力企业更快更好得到融资。

  不久前,主营“以租代购”汽车消费的泉州市仲德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就成功通过“信易贷”平台获得了晋江农商银行800万元授信。“为减轻疫情对客户的影响,我们给予客户还款缓冲期,资金无法快速回笼,存在一些压力。”企业负责人李伟霖说,近期企业采购新车辆亟须周转资金,这笔通过信用换来的资金“活水”非常“解渴”。像这样通过“信易贷”平台得到“信用变现”的企业不在少数。晋江农商银行自3月底入驻“信易贷”平台后,已为30多家企业授信8885万元。

  通过“信易贷”平台,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越发“敢贷、能贷、愿贷”。截至5月28日,全市已有298家中小企业入驻“信易贷”平台,各金融机构成功发放信贷资金94笔,累计融资金额达16967.7万元。

  打出“组合拳”

  “司法+征信”双向通道全贯通

  除了融资难,惠企刑事政策落地难也是企业复工复产的一大痛点。着眼于这两大痛点,今年3月下旬,市检察院、市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市工商联,借助国家发改委在泉州市设立的信用试点服务机构福建品尚征信有限公司的征信大数据和金融科技技术能力,联合出台了《关于开通“司法+征信”双向绿色通道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意见》,构筑起“司法公信+金融征信+社会征信”三信合一的协同格局。

  根据《意见》,检政企三方各司其职。市检察院负责提供融资企业及其经营者刑事犯罪记录情况,并依托企业金融信用和公共信用画像报告精准贯彻“少捕慎诉”或“从严从快”的司法政策,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市金融监管局和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负责引导金融机构充分运用“企业信用画像”服务,优化信贷流程,实现银企精准对接,提升企业复工复产融资可得性及效率。市工商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负责引导企业借助司法和社会征信力量“增信”,提升绿色通道的应用质效。品尚征信则在市发改委的指导下,统合公共信用、金融信用及司法信用等多维度信用数据,为企业信用状况精准画像,为监察机关、金融监管机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随着《意见》深入实施,司法办案查询通道和金融机构查询通道双向全面打通。

  “司法+征信”双向绿色通道的顺利打通,也带来了“信用+”协同服务的全面开花。在此基础上,泉州市不断叠加有关部门行业分级分类监管数据,构建起“司法公信+纳税信用+金融信用+公共信用”的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在不同领域最大限度发挥信用价值。其中,“信用+司法”对企包容审慎、“信用+税收”对企精准监管等拳拳见真招,既实现对信用良好的企业“不打搅”,对信用较差且风险较高的企业“精准重点关注”,也进一步提升了“放管服”改革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记者 陈林森 通讯员 余菁)

标签:全国分享|信用变现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