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产业财经 >>正文

额度不超20万元期限不超1年监管新规将至——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能否降温?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0-05-15 15:53
  

  近两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手段的应用,不少银行推出了基于大数据研判的信用贷款业务。只要网上提交相关材料后,短时间即可获得一笔不小的信用贷款额度。从股份制银行到国有银行,这种利用互联网手段推出的信贷业务遍地开花。

  但在近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就将对各银行热推的此类业务“降降温”。征求意见稿要求,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同时,征求意见稿还加强了贷款支付和资金用途管理,贷款资金不得用于购房及偿还住房抵押贷款,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产品和资产管理产品等投资。

  互联网贷款业务持续热推

  “您好,最近我们银行的个人信用贷款业务正在做活动,利率更低了,有需要的话可以咨询。”上周,市民陈先生接到了某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恰好家里要添置些物件,陈先生就联系工作人员办理了这项业务。

  短短几天之后,陈先生就收到了银行的短信通知,授信额度是其公积金的100倍。“额度还挺高的,随借随还,用几天算几天利息,利息也不高,如果有做活动,还会更低,应急的时候用起来也方便,挺好的。”陈先生对此十分满意。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产品,晋江不少银行都有所涉及。“一般来说,国有银行额度低一些,股份制银行会相对高些,但对申请人员的资质有一定要求,并非人人都可申请。”某银行工作人员说道。

  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是通过大数据采集个人数据,从而推出各类信贷产品,已是当前个人信贷的一种方式,指的是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信息通信技术,基于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和风险管理,线上自动受理贷款申请及开展风险评估,并完成授信审批、合同签订、放款支付、贷后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操作,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提供的用于借款人消费、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等的个人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与传统线下贷款模式相比,互联网贷款具有依托大数据和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全流程线上自动运作、无人工或极少人工干预、极速审批放贷等特点,在提高贷款效率、创新风险评估手段、拓宽金融客户覆盖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银保监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贷款业务也暴露出风险管理不审慎、金融消费者保护不充分、资金用途监测不到位等问题和风险隐患。

  不得违规进入楼市股市

  在互联网贷款风靡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应运而生。

  征求意见稿要求,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这与此前业内流传的征求意见稿版本稍有不同,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上限从30万元降到20万元。

  银行要加强贷款支付和资金用途管理,对符合相应条件的贷款应采取受托支付方式,并精细化受托支付限额管理。贷款资金用途应当明确、合法,不得用于购房、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和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不得用于固定资产和股本权益性投资等。如发现贷款用途违法违规或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的,应当采取措施提前收回贷款。

  在规范商业银行对合作机构管理方面,《办法》要求银行建立各类合作机构的全行统一的准入机制,并从经营情况、管理能力、风控水平等方面对合作机构进行准入前评估,持续对合作机构进行管理,定期进行全面评估。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办法》规定银行应当建立互联网借款人权益保护机制,将消费者保护嵌入互联网贷款业务全流程管理,要求银行应充分披露贷款主体、实际年利率、年化综合资金成本、还本付息安排、逾期清收、咨询投诉等信息,不得委托有违法违规记录的合作机构进行清收。

标签:互联网技术 大数据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谢飞明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