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泉州:“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实体经济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20-03-23 17:20
  

  记者从泉州市金融监管局获悉,今年我市金融工作将围绕支持制造业、帮扶民营和小微企业、推动创新转型、助推民生补短板、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力争新增贷款700亿元,持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看点一

  继续推进 “引资回泉”工程

  关键词:重点产业金融服务方案 供应链金融

  ●继续推进“引资回泉”工程。搭建异地商会交流合作平台,动员异地泉商存款回存。健全常态化对接机制,协助异地泉商企业开展跨地区产业链布局,力争将销售端资金归集到我市,实现稳存增存。

  ●推动银行机构制定重点产业金融服务方案,实行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目标责任制管理。大力发展新型政银保合作项目,力争“助保贷”“科创贷”分别达到3亿元、7.5亿元,“银税互动”和“云电贷”达到45亿元。

  ●完善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体系。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放大倍数,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力争政府性融资担保余额增长50%。引导银行业机构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依托制定集群服务方案,力争供应链融资规模增长50%。

  看点二

  改善金融供给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金融会客厅” 上市公司“导师制”

  ●深化东海银行总部区、晋江金融广场、海丝基金小镇、晋金汇基金集聚区建设,打造“金融会客厅”。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体系,力争新增产业基金规模不少于10亿元,推动2—3个县(市、区)启动产业基金设立工作。

  ●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推动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与专业科技金融机构(微众、网商等)合作,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

  ●全面推进企业挂牌上市“育苗成林”工程,实行问题清单责任制、基层专家服务团、上市公司“导师制”等精准服务机制。指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冲刺创业板注册制首批申报以及新三板精选层转板上市。

  ●落实人才“港湾计划”,实施金融人才“十百千”行动。推动兴业银行、泉州银行开展人才自主认定,力争新增金融领域高层次人才200名。推进建设泉州金融研究院,建设各类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打造金融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看点三

  增强金融支撑实体经济能力

  关键词:企业融资成本 涉农贷款

  ●主动摸排可能受疫情影响的贷款企业情况,及时研究受困企业纾困方案,多渠道开展银企对接,重点支持“三必需”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群体。推广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帮助企业及时复产复工。

  ●围绕“建链强链补链”、创新驱动、三产千亿产业提升行动、平台经济、项目攻坚2020等领域,定期分类梳理企业项目资金需求,开展常态化、小型化、定制化的融资对接服务。新设总规模10亿元的创新创业创造投资基金,重点投向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和智能制造等领域。

  ●提升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水平。力争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于上年水平。引导银行机构通过控制利率成本、规范收费成本、压缩过桥成本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落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争新增涉农贷款规模160亿元以上。提升农业保险参保农户覆盖率至59%以上。复制推广“福林贷”“惠林卡”“福e贷”等金融产品,深化晋江集体产权股份担保融资试点。发挥扶贫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等政策性贷款作用,力争到2020年末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授信全覆盖。

  ●强化金融支持民生服务。推动银行机构加大民生领域贷款支持,重点关注民生补短板“四心工程”、民生“XIN”行动、为民办实事等项目。

  看点四

  深化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合作

  关键词:对台对外金融 闽西南金融合作

  ●推进在泉银行机构与台湾银行机构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推动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开展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试点。进一步扩大企业集团参与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推进外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支持跨国企业集团办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金融融合发展。探索建立抵押质押信息互通制度,推进信用担保等业务同城化。落实跨区域风险企业综合协调处置机制,联合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记者 王树帆)

标签:金融|实体经济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