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政务公告 >>正文

中共晋江市委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0-01-17 11:31
  

(2019年12月13日中国共产党晋江市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按照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泉州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围绕传承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结合晋江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深刻认识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党中央的《决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泉州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围绕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研究部署,分别审议通过了具体贯彻实施意见,为我们全面贯彻党中央《决定》提供了重要遵循。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握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晋江充分发挥、有力彰显。

  (二)准确把握目标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切实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要求落实到县域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着力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努力推进县域治理迈向现代化,为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传承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二、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严格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持续完善“大学习”机制,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创新理念和重大实践的研究阐释。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总结提炼主题教育经验做法,形成长效机制,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二)严格落实“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各项制度规定中,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行动上。认真贯彻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优化党委议事协调机构,确保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坚决执行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三四八”机制,健全任务分工、督促检查、情况通报、监督问责等机制,确保贯彻落实深入具体、持之以恒、全面到位,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优化组织设置,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三)坚决贯彻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认真落实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落实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确保各级各方面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序协同。进一步理顺党政机构职责关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和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四)建立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发展党内民主和实行正确集中的相关制度,健全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提高党委把方向、谋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能力。健全决策机制,完善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和完善重大决策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等制度,强化制度执行、评估、监督。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坚持“一二三四”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落实各级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和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相关意见措施,推进容错纠错制度化运行,健全诬告查处和澄清保护机制,让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探索建立机关企事业干部队伍流动机制,全面建立优秀干部培养机制,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四个万家”等制度机制,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走好党的群众路线。

  (五)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五抓五看”“八个坚定不移”具体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优化量化考评、一线考核办法,落实好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完善和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主题党日等具体制度,探索领导班子运行和政治生态评估机制,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干部集中精力干实事、谋发展。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市镇两级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健全人大监督制度,充分运用法定监督方式,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法律实施和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建好用好“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平台,健全人大代表联络机制,落实人大代表述职制度,更好发挥人民代表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和议事规则,健全完善论证、评估、评议、听证制度。加强市镇两级人大建设,完善市人大组织设置。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相互监督等机制,落实民主党派委员会直接向同级中共党委提出建议制度,完善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制度。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完善政协履职工作制度,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健全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机制,提高协商议政质量,促进协商成果的采纳、落实和反馈。优化界别设置,推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推动政协协商与其他协商形式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持续深化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

  (三)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完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机制,健全专题会议、请示报告、督查检查、重大事项统筹协调等工作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沟通联络机制,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政议政作用。优化与港澳、海外重点社团和代表性人士常态化工作联络机制。健全宗教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健全对口挂钩帮扶民族乡、民族村机制,促进少数民族乡村加快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深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

  (五)增强基层群众自治活力。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渠道,提升基层服务效能。完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机制,创新“互联网+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模式,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规范发展。健全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职代会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基层工会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持续深化法治晋江建设

  (一)完善宪法法律实施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注重各项规章制度同宪法法律的衔接协调,确保不与宪法法律相抵触。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推进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从严约束、统一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深化执法联动机制建设,构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重点领域的执法机制。

  (二)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巩固提升“一村社一法顾”机制,加强律师事务所管理。加强全民普法工作,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融合发展。

  (三)健全司法权力运行和执法规范化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加强对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坚决排除对执法司法活动的干预。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对执法不作为、乱作为和选择性执法、利益驱动执法等行为的追责力度。

  五、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着力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行政职能体制。深入推进省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工作。巩固深化机构改革成果,优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体制,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加快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深化镇(街道)机构改革,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理顺市与镇(街道)的权责关系,加快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的运行管理机制。统筹推进镇级小城市、经济发达镇、特色小镇等各类改革试点,赋予小城镇更多自主权,创造性开展工作。

  (二)提升城市能级和统筹资源配置能力。创新城市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和完善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交通互联、历史文化、生态文明和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城市为引领的“产城人”融合发展。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泉州环湾城市建设,完善“全市一城、一主两辅”的县域空间布局,做强做优中心城区,增强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首位度。强化对全市重大战略规划、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平台建设和产业功能布局的统筹引领,加快推进“六大新增长区”等重点开发区域建设。加强城市建设机制创新,科学确定建设重点、牵引项目、推进时序、实施机制,提升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引导公众、企业、专家、社会组织参与城市治理,构建“大城管”治理格局。

  (三)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正确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坚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鼓励党员干部当好引路人、推车手、服务员“三种角色”,尽全力、无私利、有底线帮扶企业,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加快补齐营商环境短板弱项。深化“一网一门一窗一次”改革,深化“材料瘦身”“减证便民”,完善审批服务台账管理制度,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不断推进重点领域和高频审批事项提速增效。全面对接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打破“信息孤岛”,提供24小时服务,提升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体验,加快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健全产权保护运用制度,加快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推进“亲清护企”模式再升级。推动跨部门联合监管执法,推进“互联网+监管”,全面打造“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升级版,建立健全诚信建设和防范惩治商业腐败长效机制,完善“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打造诚信晋江。

  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传承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努力当好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典范

  (一)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完善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制度机制,引导企业家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心无旁骛坚守实业、做精主业。创新政企互动新模式,完善落实党政领导与企业家恳谈会制度、民营企业诉求受理处置反馈工作机制,在精准制定实施政策、构建产业共生体上协同发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融资担保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梯队建设,呵护企业家和人才的创新创业创造精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配套中小企业的垂直整合,完善产业协同和本土优质产能对接机制,不断提升产业分工主动权和价值链控制力,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创新、大中小企业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

  (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资监管体制,盘活存量国有资本,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实体化运作水平,积极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企业主业集中,发挥国有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突出作用。支持国有企业参与闲置工业厂房盘活运作,建设运营专精特新产业园。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资本共同设立发展基金。

  (三)完善促进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先进制造业立市、高新产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兴市”,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强链、高新产业建链、现代服务业拓链,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强链条、固根基,深入实施产业全链条全流程升级行动,争取原辅材料、高端装备等关键环节实现配套本地化,推动体育产业向全链条拓展延伸升级,打造体育城市。坚持“龙头带动、搭好平台、做大规模、形成集群”,紧盯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装备等领域,推进全链条招商,实现全链条发展。顺应产业变革、消费升级趋势,把握重大赛事筹办契机,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完善园区标准化体系,以亩产效益评价为导向,加快老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构建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新体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完善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体系。

  (四)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体制机制。全面融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坚持需求端、供给侧协同发力,构建创新生态圈。加快科创新区建设,完善“国字号”科研机构、三创园、福大科教园和院士工作站等平台载体运营评价、协同联动机制,支持行业龙头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打通产学研资介融合发展路径。优化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建立健全创新差异化培育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和利益分配机制,发挥优势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协同创新中的头雁效应,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健全政企社联动的“大人才”运作机制,完善产业领军人才、科技人才、技能人才的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用好泉州(晋江)国际人才港,构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人才工作服务体系,创新以用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增强人才政策精准度和实效性,造优人才“社交圈”,营造引得来、留得住的人才发展环境。

  (五)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机制创新。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主动对接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关联产业配套协作、生态保护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高水平参与厦漳泉都市区建设,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区域重要节点城市。纵深推进晋江与长汀、安溪山海协作开发。

  (六)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正确处理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更加注重区域协同、城乡统筹,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健全城市反哺农村机制,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机制,优化居住证制度和“新晋江人”保障体系。完善乡村规划体系,坚持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推进村庄分类与村庄规划。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坚持和深化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加强经营运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革命老区村振兴发展。

  (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完善国际产能合作机制,引导企业稳妥有序开拓海外多元市场。探索进口贸易服务实体产业发展新途径、新模式,积极争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积极培育外贸新型业态,不断提升外贸出口结构和质量。用好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国家首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人员出入境便利安排口岸政策,加快泉州陆地港保税物流中心和围头湾通关中心建设,全面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打造海陆空立体口岸体系。

  七、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完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通俗化的理论宣讲机制。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阵地建设和管理制度,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坚决打赢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攻坚战。

  (二)加强“晋江经验”成功实践和时代指导意义的研究。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关于“‘晋江经验’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与中国社科院等智库合作,发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晋江经验”研究基地等效用,用好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晋江经验’的成功实践与启示研究”成果,进一步挖掘“晋江经验”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联系和理论逻辑,彰显“晋江经验”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指导意义,不断传承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建立健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机制。完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机制,实施公民道德建设机制,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巩固提升移风易俗工作成效。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健全文化和自然遗产、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机制。全力做好“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坚持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提升,构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整体保护提升体系,科学推进梧林、塘东、灵水等古村落保护开发,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机制,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健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学雷锋志愿活动广泛开展。

  (四)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和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健全文艺精品和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扶持机制。实施文化供给提升工程,提升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艺术(美术)馆、百姓书房等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加快建设非遗展示馆,深化“大美晋江”文化惠民工程,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构建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和文化消费市场培育机制,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入挖掘产业、体育、乡村等旅游资源,打造“食住行游乐购”文旅全链条,推动“过境游”向“过夜游”升级。

  (五)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深化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依法处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机制,完善网络安全和信息内容管理执法联动协作机制。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八、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一)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完善“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的政策体系,推动适应高质量发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

  (二)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办园体制和投入机制,多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全面启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和福大晋江科教园建设,支持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试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泉州轻工学院做好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提升中高等职业教育水平。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免试入学。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强新时代教育队伍建设,健全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老年教育管理服务体制。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完善面向人人的继续教育健康发展机制,建设学习型社会。

  (三)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建立相对贫困对象帮扶制度,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特殊困难群体保障,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老旧小区和危旧房屋改造,优化社区公共服务配置。

  (四)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全面推进健康晋江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加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协同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健全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推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县域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积极推进省级临床重点学科建设,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争创三级综合医院。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优化生育政策,完善妇幼健康、婴幼儿照料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九、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快形成“强基促稳”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平安晋江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固化“强基促稳”制度性成果,复制推广治理典型和创新手段,建立平安建设实绩与群众获得感挂钩制度。落实平安建设责任制,健全“六守六无”系列平安创建体系,完善责任传导和专项治理机制,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建立健全扫黑除恶“拆伞”“破网”长效常治机制。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推行“一个中心、若干网络”运行机制,促进多层级协同、多维度统筹、多部门联动。

  (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1+3+N”调解格局,促进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多元调解、联动化解。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体系,探索诉讼程序、司法调解与社会化调解衔接互动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强化12345便民服务平台、市长专线等民意入口功能。深化市镇两级领导干部接访群众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包案和带信下访常态化。深入推进“最多投一次”阳光信访工作机制,对接落实信访评理和初信初访简易听证评议制度,建立健全“诚信建设+信访”综合惩戒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三)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标准化城市建设,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基层巡防队伍建设,畅通警民协同协作渠道,推广应用以奖代补、平安积分等抓手,创新依靠和发动群众机制。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打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保持打击村霸市霸、地痞、黄赌毒等治安顽疾高压态势,铲除黑恶势力滋生蔓延土壤。加快构筑智能感知防控网络,提升改造全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完善“雪亮工程”、一键视频报警合成作战系统,健全综合打击犯罪、立体治安防控等体系。

  (四)完善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完善重大风险点台账管理制度,推进风险预测预警平台建设,加强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隐患排查。完善预防措施清单、应急处置预案和无脚本演练机制,构建市镇村三级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真正把风险化解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和平台建设,精准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重拳深化重点行业、关键领域专项整治,加强危险物品一体化安全监管。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持续深化“餐桌污染”治理,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推进“一品一码”可追溯体系建设,坚决防止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五)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作用,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的长效机制。健全现代村(社区)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专兼职委员制度,探索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非公党建质量战略,创新“两个覆盖”机制。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创新,健全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机制,精准精细供给基本公共服务。丰富社会治理主体构成,发挥群团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独特作用,激活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完善化解民生热难点问题长效机制,形成听民意解民忧工作闭环。健全小区物业和城市出租屋管理服务机制,推进安防智慧小区和平安社区、平安家庭建设。

  (六)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构建党委(党组)领导、专业机关指导、有关部门主责的国家安全工作体系。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工作协调机制和专项工作机制,加强危机管控能力储备建设,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岸美的山水田园城市

  (一)构建严密的生态环境管控体系。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构建城市空间规划建设管理“一张蓝图”。建立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行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一站式”管理。打造“智慧环保”系统,完善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和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完善臭氧和颗粒物协同控制体系。深化落实河湖长制,严格水源地环境监管,深入实施蓄水、活水、洁水三大工程,巩固主要流域、小流域和城市建成区内河黑臭水体环境治理成效。加快污泥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实施农村生态修复工程,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二)认真落实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健全环境权益交易体系。开展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机制。落实更加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等硬性约束措施,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以“亩均效益”为导向,建设存量土地综合管理系统,盘活闲置工业厂房和工业用地,促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政策体系,推广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健全制造业发展与生态文明正向互动机制,推动绿色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绿色化。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

  (三)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制度。抓好生态连绵带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落实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河湖岸线生态保护、森林保护、耕地保护和湿地恢复,抓好21条流域大保护大修复。推进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强化自然保护地和湿地管理。健全海洋资源保护开发制度,强化安海湾、深沪湾重点海域污染防治,深入开展海洋生态、海岸线和海岛保护与修复,严管违法违规用海行为。

  (四)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领导目标责任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控、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管理,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落实晋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落实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加快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调、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十一、坚持和完善服从服务国家大局制度机制,全力促进和保障祖国和平统一、国防军队建设和大国外交

  (一)参与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典范区域。坚决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严格落实党委议军、党管武装工作述职、军事日制度,健全党管武装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推进专武干部队伍和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完善双拥共建工作体系,深化部门共建、跨区共建、军企共建、社区共建、乡村共建、行业共建活动。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健全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加速培育“民参军”“军转民”示范企业,有力促进生产力要素与战斗力要素在军地之间流动、交流共享、双赢互利。

  (二)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坚决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定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发挥对台区位人文优势,构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服务体系,打造晋台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坚持能通先通、能动先动,探索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新路径。健全落实金门供水安全保障机制。落实落细惠台措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建立可预期的学者、学生互访交流机制,建设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基地,打造台湾人才大陆筑梦的重要家园。完善晋台文化交流机制,推进实施亲情乡情延续工程,共同构建闽南文化传承体系,探索两岸基层治理有机融合,推动搭建城市交流平台,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建立健全晋江与港澳经贸交流合作常态机制,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资源。

  (三)提升地方外事和侨务工作水平。加强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党的外事纪律和规矩,加强外事统筹协调,确保党中央外交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落到实处。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华人华侨资源优势,完善对外交往布局,深化友城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友城网络。建好用好海联会、世晋总、世晋青、晋江留联等平台载体,涵养海外华裔新生代和新华侨资源。扩大国际赛事效应,健全国际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多做增进民心相通之事。

  十二、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动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

  (一)严格落实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落实各级党组织监督责任,保障党员监督权利。健全完善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联动机制,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牢牢把握“两个维护”首要任务,丰富和完善监督在一线跟进的方式方法,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建立健全巡察整改日常监督机制和报告制度,不断巩固提升巡视巡察整改成效。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化“五抓五重”制度机制,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完善派驻监督体制机制。推行“五统一”规范化建设和“五个必”工作法,打通监督“末梢神经”。加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衔接,健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作用,形成监督合力。

  (二)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坚持权责法定,落实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制度,明晰权力边界,规范工作流程,强化权力制约。推动用权公开,完善党务、政务、司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盯紧公权力运行各个环节,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的有效机制,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三)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破除权钱交易的关系网。深化标本兼治,推动审批监管、执法司法、工程建设、资源开发、金融信贷、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运用“制度+科技”手段,延伸拓展“1+X”监督机制,推动纪检监察机关专责监督与职能部门监管衔接联动,加大整改问责力度。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挖掘弘扬晋江优秀传统家规家训,创新廉政教育机制,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贯彻执行党中央《决定》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

  (一)强化对标对表,注重实质实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责任,对照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泉州市委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实际,逐条逐项细化工作措施、制定具体方案,以路线图思维、项目化运作、清单式收账,确保落深落细、落实到位。要传承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和为民取向,抓紧研究制定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要大胆探索创新,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构建一体推动、一体落实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推动工作落实的责任链条,推动各方面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

  (二)强化领导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制度意识,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确保中央、省委、泉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安排都按照制度要求落到实处。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在制度执行上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现象。

  (三)强化宣传教育,坚定制度自信。运用各类宣传平台阵地,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宣传活动,讲好中国制度、晋江治理的故事,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把制度自信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并贯穿全过程,让制度自信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治理能力。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运用制度干事创业的能力。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晋江治理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标签: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