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福建再添一批国家级绿色“金名片” 打造“清新福建”

www.ijjnews.com   东南网  2017-10-10 10:10
  

  生态创建 倒逼转型

  泉州德化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陶瓷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上世纪80年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大量森林遭破坏,“林瓷之争”矛盾凸显,却仍然摆脱不了贫困,百姓多有埋怨。

  “污染与贫困一样可怕。”通过生态创建,德化县以问题为导向,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科学合理布局产业,限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组织科技攻关,实行窑炉改造,大胆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德化县成为全国首个无黑烟污染的陶瓷产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列为全国12个区域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之一,治山治水即治县。和德化一样,福建越来越多地区以生态创建为载体,突出问题导向,全面推进“洁净蓝天”“清新水域”“清洁土壤”三大工程,牢牢守住“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

  2014年,《福建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出台,实施比国家更严格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5年,率先出台比国家“水十条”更严格的工作方案,开启史上最严水污染治理,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程监管;

  2016年,福建“土十条”在全国率先落地,土壤治理从此有了时间表;

  ……

  执法“严”值守护生态“颜”值。2013—2016年,我省实施环保行政处罚案件共1.3万起,罚款金额3.4亿元,移送环境污染刑事案件493起,办理适用新《环保法》“四个配套办法”和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坚持绿色治理,不断健全环境治理机制,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保护,“清新福建”更宜居了。截至目前,厦门、泉州获得国家生态市命名,福州、漳州、三明获得省级生态市命名,其中福州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64个县(市、区)获得省级以上生态县(市、区)命名,其中32个县获得国家生态县(市、区)命名;519个乡镇(街道)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命名,福建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改革创新 蔚然成风

  勇立潮头踏歌行。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福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探路者。如何让生态美成为永续优势?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福建上下以“机制活”为牵引,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一年多时间以来,试验区改革从设计快速迈向施工,到今年7月,已出台改革成果28项。各地以生态创建为载体,创新探索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在八闽大地蔚然成风。

  如,厦门市委、市政府2014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的“多规合一”工作。环保决策从末端走向前端,曾经“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难题迎刃而解。

  厦门海沧区大屏山公园所在地曾经被规划建设成一座星级酒店,然而,这块项目用地却与生态控制线产生了矛盾。幸好“多规合一”调整用地规划,最终酒店项目被取消,才有了如今完整的大屏山公园。

  共饮一江水,共护一江清。早在2003年,福建就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九龙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试点;2015年,省政府出台《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省级政府每年整合筹集重点流域生态补偿金3.1亿元,比原先增加1.6倍;2016年,福建与广东签署跨省生态补偿协议,探路跨省生态补偿共治共享;2017年,提出全面建立覆盖全省、统一规范的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与此同时,从碳市场成交金额破亿元,到排污权交易额超过6亿元;从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到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我省改变过去政府大包大揽,深化环保市场化改革,运用市场这股“活水”,换来越来越多蓝天碧水。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通过改革创新,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清新福建,没有最美,只有更美。

  (潘园园 魏然)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清新福建
稿源: 东南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