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产业财经 >>正文

安踏发布2017上半年中期业绩报告 上半年营收超73亿元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7-08-15 16:49
  
全速推进2020集团战略
安踏集团高层出席半年报发布会,为优秀业绩点赞

  晋江新闻网8月15日讯 8月15日,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发布2017上半年中期业绩报告,各项数据均远超预期。中报显示,安踏集团收益较去年同期增加19.2%至人民币73.2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增加28.5%至人民币14.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安踏的毛利率更是首次突破了50%这一重要关口,上升至50.6%。上市以来,安踏派息比率保持在60%以上,上市十年累计派息超过人民币80亿元。

  报告期内,安踏集团旗下多个品牌销售均表现抢眼。尤其在二季度,安踏品牌及非安踏品牌的零售金额遥遥领先行业,分别录得按年20%~30%及50%~60%的增长,自由现金流入增加151.1%至人民币18.2亿元,净现金超100亿人民币。得益于业绩良好表现,安踏股票市值在期内冲高740亿港币,稳坐全球市值第四大体育用品管理公司。

  亮点1:多品牌矩阵,全渠道全覆盖拉动增长

  今年上半年,安踏继续贯彻“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4.0战略,旗下安踏、安踏儿童、FILA、FILA KIDS、DESCENTE等多品牌覆盖了从大众到高端、从功能性到休闲体育用品等细分的消费者。安踏终端店铺(包括安踏儿童独立店)除继续巩固在传统的街铺销售渠道的地位外,还积极提升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等渠道占比,匹配市场消费习惯的改变及人流转移的趋势。

  截至今年6月底,安踏(包括安踏儿童独立店)共有终端店铺9041家,FILA店(包括FILA KIDS独立店)869家,DESCENTE已进驻全国超过10个核心城购物中心,拥有21家门店。除了经营自有的官方网上商城外,安踏还与国内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合作,进一步提升了网上交易的表现,安踏产品定制业务ANTAUNI于期内推出,线上与线下实现了很好的融合。

  亮点2:专注商品力,科研投入持续加大

  2017年上半年,安踏进一步强化研发升级,研发项目投入占销售成本升至5.8%超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雄厚的资金投入使得安踏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具科技含量和差异化的产品。其中,聚集全球优秀设计师的美国的设计中心—LAUNCH也已经全面投入运营,与日本设计中心一道,用国际视野的设计创新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

  此外,安踏国家级运动科学实验室及研发中心在上半年共申请国家专利51项,获得国家专利审批32项,目前拥有授权的专利300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专利73项。此外,安踏获得持久防泼水剂的使用权,并研发设计为“雨翼科技”的防水系列,于2017年春/夏季上市,成为中国地区领先推出非氟防泼水产品的体育品牌。

  亮点3:提升品牌力,强化消费者价值体验

  为让国内广大球迷享受篮球和冠军的魅力,安踏今年夏季邀请克莱·汤普森与消费者开展近一个月的大型体验互动活动——“要疯”中国行。据悉,该活动在新浪微博话题的阅读量已将近1亿次,在直播平台上,在整个中国行期间有超过3000万网友进行了观看,线上线下的结合有效地为安踏篮球产品注入品牌故事,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

  同时,FILA品牌也大胆创新跨界合作,与美国潮流品牌Staple合作,在中国推出Staple x FILA产品系列。在新一季的跨界Jason Wu x FILA系列,为消费者带来富有FILA风格的个性化产品。

  亮点4:全速推进2020战略,剑指千亿目标

  今年以来,安踏集团全速推进2020战略——到2020年,安踏计划实现集团销售流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安踏销售流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中双位数,FILA销售流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销量方面,鞋类销售量目标达到1亿双,服装类销售目标超过1.3亿件;渠道方面,集团店铺数量将超过11000间,电商占零售流水的比例20%。另外,安踏也将继续寻求收购机会,加强在高端市场的影响力,以实现2025年的千亿飞跃。

  “今年是我们全面实施2020战略的第一年。我们成功地运用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策略,在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方面取得突破,为广大消费者和投资者还来出色回报。展望未来,中国体育用品产业预计在2025年达到7万亿规模,我们将借助政府大力支持体育行业的发展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契机,在中国体育产业的黄金新十年持续保持领先。”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表示。

  (通讯员_田郴桥 晋江新闻网记者_陈子汉)

标签:安踏|业绩报告|营收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