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市值超700亿 上市十年跻身全球四强
晋江新闻网7月10日讯 7月10日,以“纯粹•美妙”为主题的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上市十周年庆典在香港举行,安踏体育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对安踏上市十年经验进行回顾总结,并对未来提出战略展望。活动中,安踏还正式启动“茁壮成长公益计划”,同时宣布每年7月10日为“安踏公益日”。
“十周年既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的开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制定了2020年的目标:集团销售流水年复合增长率15-20%,销售数量方面,鞋类销售量目标是达到1亿双,服装类销售目标达到1.3亿件。在渠道方面,集团店铺数量将超过11000间。另外,我们将继续寻求收购机会,加强在高端市场的影响力。”丁世忠表示。
市值增长至上市时的近六倍
自2007年7月10日上市以来,安踏市值一路攀升,日前已突破港币740亿元,是上市当天的近六倍,跻身全球体育用品管理公司四强,安踏已经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蜕变:从一家传统民营企业成功转型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和现代治理结构的公众公司。
与十年前比较,安踏集团收益也从2007年人民币29.9亿,增长近四倍达到2016年人民币133.5亿元,2017年有望再创新高。上市十年来,安踏累计纳税超过100亿元,仅2016年纳税就达20亿元。十年来派息比率保持在60%以上,累计派息超过人民币80亿元。
十年间,安踏也完成了多品牌矩阵布局,目前集团旗下品牌包括安踏、安踏儿童、FILA、FILA KIDS、斯潘迪、迪桑特以及NBA。截止2016年底,集团店铺已经超过9500家,覆盖中国各级别城市,并继续向门店过万的目标进发。
秉承工匠精神,专注务实聚焦
崛起于以制造工厂为中心的1.0时代,安踏在以批发和品牌导向为中心2.0时代抓住与体育明星和中国奥委会合作的先机,走品牌化道路,为中国体育代言。之后,安踏率先从批发模式转型为零售模式,在2012年的行业低谷中率先化危为机,成为行业领军企业,顺利迈进品牌零售的3.0时代。随着中国城镇化与消费升级的发展,安踏凭借多元化的品牌、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定位不同消费群体,以全渠道战略充分发掘市场潜力,目前已步入安踏4.0时代。
一直以来,安踏始终坚守大众定位的纯粹初心,坚定聚焦体育用品产业,推动大众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秉承工匠精神,安踏用心做好每一件衣服和每一双鞋子,满足众多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需求,更满足随着消费升级带来的对品牌内涵和品牌调性的个性化需求,不单做“好”的商品,更做“对”的商品。十年来,安踏不断进行全球化布局,整合全球资源和能力,在日本、中国香港成立设计中心,在美国设立了研发设计中心,坚持创新,研发持续性投入位居国内首位,媲美国际品牌。
丁世忠表示:“过去十年,安踏实现百亿目标,归根结底是因为安踏知道自己是谁,更清楚消费者是谁。因为安踏在改变中不断反思,在改变中坚持清晰目标,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安踏是懂生意的公司,始终精准把握中国庞大市场的机遇及消费趋势,实践安踏战略1.0上升到4.0。未来十年将会是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的黄金十年,受惠于政府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和大众体育参与度的提升,凭借我们‘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战略,我们有信心能够在中国体育行业中脱颖而出、再创奇迹。”
启动“茁壮成长公益计划”,履行企业公民责任
庆典中,安踏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推出“安踏茁壮成长公益计划”,并将设立安踏专项基金。未来十年,安踏将从装备捐赠、素养教育及运动课程推广三大策略入手,让贫困地区青少年对于运动与体育课的期望得到切实有效的帮助,最终获得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教育的提高。
据悉,安踏将投入超过人民币5亿元的资金和装备,帮助超过1000万名青少年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纯粹和美妙”。同时,安踏将每年7月10日定为“安踏公益日”,号召集团全体员工、经销商、消费者都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用行动实践对社会的长期承诺。在今年7月10日安踏首个公益日当天,安踏旗下安踏品牌、安踏KIDS所有直营店铺以及安踏天猫、安踏京东线上平台每销售一件服装或一双鞋,安踏集团将捐赠1元,所筹得款项用于安踏梦想中心的捐建。
“作为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安踏早就深刻认识到赋予每个人参与运动的权利、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安踏长期关注体育公益事业,始终致力于青少年体育素质素养的培训与提高。‘茁壮成长公益计划’的发布及‘安踏公益日’的设立,不仅仅是集团作为有温度的企业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响应国家号召、以实践推动全民健身和运动发展的实际体现。”丁世忠最后表示。
(通讯员_田郴桥)
- 安踏市值破700亿港元 国内第一运动品牌地位稳固2017/07/07
- 恒安、安踏入围“中国上市企业市值500强”2017/07/05
- 从克莱•汤普森中国行看安踏品牌营销国际范2017/07/04
- 丁和木捐资800万元 第五实验小学“和木楼”启动建设2017/06/23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