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晋江时政 >>正文

组建微信爱心群 “发红包”做公益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10-09 08:20
  

  ——晋江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做了这些事

  “八闽永不散爱心扶贫”是一个由73人组成的微信群,群友间互不相识,平时各自忙碌,靠微信联络,通过“发红包”捐出爱心款,在群里约定时间送爱心款物到困难群众家中。在泉州,活跃着许多类似由陌生人组建而成的爱心群,依托微信这一社交平台,“陌生人公益”正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陌生人公益”靠人缘和诚信很多人成了朋友

  案例1:

   “八闽永不散爱心扶贫”微信群

  近日,“八闽永不散爱心扶贫”微信群10名代表前往晋江永和和东石慰问60户困难家庭,为他们送去爱心物资。记者加入这个微信群时,群友们正在“后方”为前方的“代表”加油,支持当天的爱心活动。

  这个去年年底成立的微信群,成员来自全国及省内多个地区,多数生活、工作在晋江。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经济条件并不宽裕。

  网友“江小米”来自龙岩,在安海经营一家摩托车店已有10多年。当天,她和群友一同看望了一名叫小林的孤儿。得知小林已在福建农林大学读大二,“江小米”感觉很受鼓舞,她说,她更愿意帮助这些励志自强的学子。

  永和西坑村有户人家,四口人均有智障,靠政府低保度日。群友们与这家人约定,将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来自贵州的杨大姐今年40岁,是一名家庭主妇。每次有活动,她都会主动捐款,一两百、两三百,通过“微信红包”发给组织者,“我相信好人有好报,多做好事会有好报。”

  网友“阿耀”是安海人,在一家机械厂当司机,每次捐款,他都会出一两百。而这样的数目,在群里已经算“大户”了。

  网友“紫气东来”是的士司机,为了支持群里的活动,他宁可少赚两天钱,开车接大伙去送慰问物资。

  ……

  目前,这个群已经组织了5次捐赠,筹集2万多元,赠予池店、东石、内坑等地的困难群众。

  群主“情锁”真名叫林时田,今年39岁,无固定职业,家里有妻子和一个15岁的孩子。为了这次慰问活动,他找朋友借了1000元,带头捐了款。

  谈及组建爱心群的初衷,林时田说,自己幼年丧父,奶奶常年瘫痪,母亲种田、打零工养活四兄妹。正是童年的艰苦生活,让他萌生了帮助别人的想法。

  林时田清楚地记得,捐款最多的一次6100元,最少的一次3888元,“哪怕发一分钱,都是一份爱心。我会公布群友发出的每一个‘红包’。”林时田说,爱心群秉持公开、透明、诚信的原则,通过长时间的“群聊”相处,大伙渐渐信赖他,群人数也日益增加。“群里经常组织线下活动,大伙出钱一起吃饭,交流感情,很多人都成了生活中的朋友。”林时田认为,“陌生人公益”全靠大伙的人缘和诚信。

  不过,林时田坦言,爱心群建立至今,群友“来去自由”,人数时多时少,捐款也如此,“我没法强迫大家,愿意加进群,就是一分子。”一天下来,群里能有数千条信息,大家聊得火热,也有言语不和争吵的,作为群主,林时田会把“违规”的网友剔除出群,还要当和事佬化解矛盾,“大家都靠自律,我想不出什么管理办法,这条路不好走,但我会坚持做下去”。

  尽管“信念”强大,但每回入户慰问时,林时田仍会首先向受助对象介绍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这样人家才相信我们。”林时田有些无奈。

  “政府机构+媒体+爱心人士”模式破解发展瓶颈

  案例2:

   “泉州血小板爱心群”

  “泉州血小板爱心群”群主林莉莉是一名媒体记者。她说,成立爱心群的最初目的就是帮助患病读者。目前,“泉州血小板爱心群”汇集了160名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其中包含多名泉州中心血站工作人员。

  记者看见,群里每个人的血型一目了然,媒体人或血站工作人员会不时发布求助信息和血库需要量,符合捐赠条件的群成员和血站工作人员约定好时间,自行前往捐赠血小板。“一旦血库告急,这个群就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泉州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黄艺说。

  网友王丽婷、丁思雄是有着10多年献血经历的志愿者,入群以来,两人已分别捐献血小板3疗程和11疗程(1疗程相当于800毫升血液)。

  第一次捐献血小板,王丽婷通过微信公开的信息,直接和患者本人取得联系,并成功捐献血小板,帮助一名患有血液病的退休老教师渡过难关,“老奶奶后来一直打我电话,说了许多感谢的话。”之后,王丽婷又两次捐献血小板给这名老人。

  丁思雄是晋江人,因为长期献血,他和群里的记者、医生都成了“熟人”,对于爱心群发布的信息他也坚信不疑,无需再和患者联系,“看见O型血血小板有需求,我都会自己去献。”

  记者发现,相比“八闽永不散爱心扶贫”爱心群,这个群显得“冷静”多了,成员间一般不讨论与捐赠无关的内容。

  “大家彼此都是陌生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一起。”群主林莉莉表示,成立之初群里就定下“规矩”,只为爱心捐赠而来,而目前来看,大家基本都能遵守。

  林莉莉认为,“陌生人公益”要建立起信任,在求助信息来源方面要有公信力。目前,群里发布的信息通常来自报纸和血站,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捐献血小板有别于捐款捐物,相对较为敏感,需要血站的专业人士答疑,增强公信力。”林莉莉说,正是这种“政府机构+媒体+爱心人士”的模式,才使得微信平台能整合到资源,并持续运作下去。

  (记者_林雅萍 陈巧玲)

标签:公益|发红包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