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通关”高架时代
1
城市速度
高架成为外来客“合肥印象”
“没有高架桥?那肯定不习惯。起码每天至少得早起15分钟吧?”市民小徐家住三里街,却在滨湖新区上班,原本单程21公里的遥远上班路,因为铜陵路、马鞍山路、包河大道一路高架,30分钟就能抵达目的地。
每一座高架通车,人们都热衷于计算它对时间的刷新。
金寨路高架建成后,驾车从稻香楼到经开区,从原先的40分钟缩短到10分钟以内。而今年9月1日阜阳北路高架桥主桥正式“上岗”当天,晨报记者体验了阜阳北路高架桥开通首日的路况,保持在每小时80公里的车速,桥上跑完全程仅用时7分钟。而返程时,记者乘车从桥下返回,经过半个小时的路程,记者回到了阜阳北路高架桥沿河路的入口。
“去了几次合肥,合肥的交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下高速就是大型互通立交,快速路基本没有红绿灯,一下子就到了市区,相比南昌下高速进市区,实在是快多了,我觉得现在每个城市都在轰轰烈烈地修地铁,但短期十年一两条地铁根本改善不了交通状况,修完地铁依然还会堵,地铁几百个亿不如下决心改善路网。”
一则网帖中,通达的高架桥,是合肥给一位江西来客留下的印象。
“虽然建设高架桥也饱受争议,外地有的城市已经开始拆除高架桥,但是我觉得一方面,高架桥是我们目前交通发展阶段的需要,另一方面,科学的规划、谨慎地‘下笔’,更为重要。”这是市民杨先生的观点。
“当年,很多人认为路修多了,修宽了,没必要,我们把金寨路高架设计成至少超前5年,结果呢?第2年桥上就出现高峰时段堵车。这时候大家又纷纷说,还要修,路修的还不够。”早在2010年,针对高架桥要不要修的问题,时任合肥市长的吴存荣就向媒体聊起过合肥的选择。
“国内许多城市建高架桥的经验是,如果配套跟不上,就很痛苦。我在上海就看到,很多高架桥的下桥路口处都堵得很厉害。”吴存荣认为“高架也不是万能的,高架桥建在哪,建多长,匝道下口选在哪,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科学决策、谨慎论证、统筹考虑。”
尽管交通的确是城市基础建设的“灵魂”,但合肥对城市管理的理念其实是:从单纯的修路架桥,转向调整功能布局。“如何把办公场所、商业设施、金融布点等分散开来引导,满足城市中各个区域的居民需求,这样人流分散了,交通拥堵才可能根本解决。”
2
价格刷新
高架过境房产加温
4751.8元每平方米!看到北城世纪城泽徽苑6栋楼新出的备案价,朱小仙暗自窃喜。就在8月初,她以单价不到4500元每平方米买下了泽徽苑1#的一套97平方米户型。距离阜阳路高架开通还有4天时间,泽徽苑2#同类户型同一楼层备案价就达到了4800多元每平方米,每平方米相差300余元。
不仅仅是北城世纪城,高架沿线其他楼盘早已借着“东风”,悄悄涨价。随着高架桥“触角”的延伸,沿途商圈、房产都在同步“涨”声一片。庐阳区上城国际、杏林小区、绿都花园等二手房小区在阜阳路高架开通前后均价涨了200元每平方米左右,上城国际甚至涨了500元每平方米。附近的中介公司也很受益,二手房成交量有了明显提高。
朱小仙和丈夫拿购房合同的当天,两人特意拐上已经开通的阜阳北路高架,10余分钟便到了临泉路。“之前从蒙城北路走,路堵得很,需要近半个小时才能到北城,现在10余分钟,速度快多了。”
北城的所有楼盘区域图和沙盘中,也都不会少掉阜阳路高架这个重要标志点,每每给客户介绍,也都会提到高架带来的便利性。“长远来看,高架开通将加快北城对合肥主城区以及周边县城的吸附力,北城楼盘的客群将进一步外扩”,力高共和城项目策划经理邹海生表示。
“高架拉近了城市的距离。这样大家感觉到本来很远的地方不是很远,本来不愿意到那个地方去买房,现在就会到那个地方去买房,高架开通促进了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一直以来,合肥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李慧秋坚持的观点就是,城市道路交通的改造,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比较大。
确实,开发商们都看到了高架带来的发展潜力。这个国庆假期前的一次土地拍卖上,世纪金源和旭辉地产竞争,最后北城世纪城开发商世纪金源以每亩280万元左右的单价拿下两宗地块,这个价格相比一期和二期价格已经高出近一倍。
这样的发展轨迹在合肥其他高架通车过程中早有复制。金寨路高架通车之后,经开区、政务区内数10家楼盘有200至500元每平方米幅度上涨,翡翠路上一楼盘2007年12月时价格为3900元每平方米,次年2月金寨路高架贯通后价格上涨至4300元每平方米。
长江西路高架开通后,蜀山高新区楼盘从集中在高架沿线延伸至大蜀山脚下,中海、大富、新华、海亮、金地等知名房企纷纷拿地进驻,区域均价已经达到6500元每平方米左右。
- 合肥酝酿成立专业电梯应急救援队2013/10/09
- 黄金周合肥市旅游收入首破10亿2013/10/08
- 高架桥桥墩上拆模板 安溪两施工工人高空坠亡2013/10/01
- 合肥大学生见习工资将不低于2000元2013/09/29
- 安徽幼儿园“抢学”小学课程或被停办2013/09/2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