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正文

记者与专家面对面 六问晋江县域发展新经验

www.ijjnews.com   晋江经济报  2012-12-10 01:06
  

    核心提示:

    “要积极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要重点加强民生保障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27,《中国县域发展:晋江经验》首发座谈会在晋江举办,来自中央、福建省各单位及高校的专家名士围绕“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创新驱动县域科学发展”主题作发言和交流,为推动晋江县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本报记者近距离与几位专家对话,请专家针对影响当前晋江发展的突出问题把脉支招,从转变发展方式入手,正视发展差距、叩问发展难题、寻求破解之道。

    一问:晋江如何保持经济发展活力?

    创新人才培养环境 构建区域创新产业链

   十八大报告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晋江撤县设市20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济总量快速壮大,经济质量不断提升,成为福建“首强县”,已连续11年跻身于全国县域经济十强县,创造出了闻名全国的“晋江经验”。那么,晋江经济发展的亮点是什么?短板在哪里?要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呢?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晋江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福建省江夏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黄陵东教授表示,晋江以民营经济为主,民营企业数量达到15000多家,同时,企业和企业家是本土的,品牌和技术是本土的,利润和税收是本土的,企业决策、经营、创新是自主的。这种“内发外向”型的发展,既能够充分释放本土的强大内能,又能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国内外市场促进发展,有助于创富于民、创富于政、创富于本土。

    晋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的高精尖企业及产品,这也成为制约晋江经济发展的“瓶颈”。

    “人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政府必须为自主创新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好的环境就是一个吸引人才的强力磁场,培育城市创新精神的沃土!”黄陵东建议,政府必须在创新环境上下功夫,包括创新政策环境、人文环境、法制环境、管理环境。还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创新链构建,包括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风险投资、产权交易、市场中介、法律服务、物流平台等,培育形成创新产业链。

 

    二问:晋江城如何打造才能更具魅力?

    凸显侨乡和产业优势 高标准高品位建设

    城市化和工业化互动并进、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双引擎”。当前晋江按照“提升中心城区、拓展南北两翼、推进组团建设”的思路,构建大城市发展框架,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大建设的热潮。如何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更好地融入“大泉州”环湾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

    中共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赵彬提出,晋江组团建设在拓展规模和加快建设速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建设的高标准,在“细节”上匠心独具,精心构筑城市的立体轮廓,精心研究城市的色调,注重建筑的整体效果,对每一个项目都要力求按精品打造,体现高标准、高水平、精细化的建设要求。同时,在提升城市品位过程中体现城市的特色,杜绝“千城一面”,要注重把历史文化、地域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存留在现代城市和建筑中,延续城市的文脉、留住城市的记忆,塑造城市的精神,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体现历史和现代交融的时代感。在城市特色塑造上,凸显闽南侨乡城市个性的同时,依托体育用品制造的产业优势,打造中国体育名城,构筑滨海运动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当然,加强生态城市的建设和环境保护也刻不容缓,要以创建生态城市为载体,倡导节约资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实施水生态保护工程,加大重点流域水环境的治理、江河流域生态修复,加强城市绿道网、城乡绿地系统、生态廊道和森林生态保护体系建设,集中力量对重点污染行业进行治理。

    在统筹城乡发展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春光关注到晋江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目前晋江推动的‘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重点是村容整治和旧村改造,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充分考虑农村的不同特点,比如城中村和城郊村需要纳入城市规划,在旧村改造时要适当保留特色民居,探索用多样化的方式去保存村庄文化和历史记忆。”

 

    三问:打造文化强市,我们的着力点在哪里?

    转换文化发展战略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晋江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晋江经验”与“晋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文化更好地为晋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呢?

     福建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组长管宁表示,当下,推动晋江从经济强市向文化强市发展战略的转换十分必要。所谓文化强市发展战略就是城市文化综合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战略。要有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不断提升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要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城市的支柱性产业,并体现在富有活力的当代文化创造、优化的文化产业结构、灵活高效地文化管理机制、文化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发挥;要使文化的发展渗透并带动城市其他领域的发展,切实起到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作用;要创建富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树立深入人心的城市文化形象。

    “文化产业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且唯一逆势上扬的产业,它的特点是没有污染、能源消耗少、且能够提升产业层次,创造GDP。”赵彬表示,目前晋江经济发展的文章已经做得很好,经济基础扎实,政府也很注重文化建设,市中心的文化设施建设方兴未艾、档次也较高。他认为在文化产业建设上,要尊重发展规律,不能生搬硬套发展实体经济的经验,要研究文化发展自身的规律和条件,政府要做好调研统计工作,准确判断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和前景,调动地理区位优势和文化要素等资源;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支持,尤其发展初期政府政策、资金、税收的支持很重要,对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要加大扶持力度,这样才能对其他有意愿发展文产的企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四问: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和谐晋江建设?

    政、企、社多元互动 协同共治促和谐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010年,晋江市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这也是全省唯一的试点城市。对于晋江如何继续做好社会管理创新这篇大文章,专家们给出了各自的建议。

    黄陵东说,一方面政府必须加强管理,改善管理,改善服务质量和干部作风。要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培养、扶持、引导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注重创建政府调控、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的新型社会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在社会转型的今天,社会组织日益成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有效力量。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关系,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自主性,调动社会活力。另外,公民意识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意义重大,为创新后的社会管理体制良性运作提供有力的隐性支撑,社会管理创新中必须加强公民社会、国家意识的培育。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龚维斌则建议要引导企业共同承担社会管理责任,因为从现实看来,就业人口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企业中度过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主要在企业,企业应该是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要引导和加强企业特别是面广量大的非公有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改善社会管理,强化企业责任人的社会责任和社会管理意识,企业负责人要尊重职工、关心职工、把他们看成是生产的合作伙伴,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服务意识,创造条件满足职工个人发展、成长进步、社会交往、情感追求等多方面的需要,稳定职工队伍;同时要加强和改进企业工会和社团组织工作,鼓励员工加入工会组织,加入公益性社团组织,提高职工组织化程度。

 

    五问:如何强化服务,提高政企互动的可持续性?

    以社会发展为导向 建立制度化互动渠道

    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服务,是晋江发展经验的重要启示之一。晋江多年来一直把政府引导、扶持和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各尽其责、互动联动的体制机制,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如何继续保持政企的良性互动,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副主任、研究院杨雪冬认为,要提高政企互动的可持续性,必须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以社会发展为导向引导和约束政府与企业,要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政府既要发挥应有的职能,也要充分尊重企业的权利,对晋江来说,如何处理好本地企业与外来资本,尤其是其他类型投资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新的难题;其次,要培育团结的社会精神,尽可能使经济增长带来的受益扩散到更多的人群中,减少社会差距,保护脆弱群体,只有这样,才能使整齐互动不堕落为政企合谋,并且培育出社会对政府和企业的信任。

    此外,还要提高政企互动的制度化,政企互动是需要渠道和机制的,本地企业与本地政府之间有着天然的沟通渠道,但随着企业发展和本地政府官员构成的变化,这道天然沟通渠道的效力会弱化,因此就要建立制度化的互动渠道和机制,既要保持政企互动的畅通,又要保证不同类型企业都能与政府进行有效沟通,维护不同企业表达诉求的平等权利。

    黄陵东表示,政企互动是具有晋江特色的执政经验,政府要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地位,紧贴并回应企业的诉求愿望,根据企业的发展实践制定政策、改善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导向、营造环境。

 

     六问:如何回应百姓对改善民生的关切,建设幸福晋江?

     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努力建设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是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凝聚创新发展合力的有效途径,晋江长期以来通过持续的民生改善工程、持续的执政创新实践、坚持共建共享发展模式,让群众享受更多实惠和福利,实现了幸福指数与经济指标的同步提升。但推进民生事业是一项长远工程,站在新起点上,面对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对民生保障带来的新挑战,晋江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黄陵东提出,在社会保障方面,晋江在全省实现了五个率先:一是城乡低保制度于1998年在全省率先实行城乡一体,并实施高标准、广覆盖。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于2006年在全省率先实行城乡一体,覆盖率达100%,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三是新农保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全覆盖。四是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试点于2006年在全省县级市率先推行,受益面不断扩大。五是社会保障体系率先惠及广大外来务工者。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已经高起来的成果上,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让全体市民都享受到同等社会福利,在已经有的基础上,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林红建议,在现阶段,要顺应党执政理念的新变化,回应老百姓对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的关切,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关注,通过注重经济增长目标与民生目标的协调发展来提高全体居民的幸福感受;更加重视调节收入差距,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充分发挥晋江企业家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扩大慈善基金规模和社会受益面,放置贫富差距继续扩大;不断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构造社会和谐与社会安全网,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低保对象和零就业家庭三大群体的就业问题,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努力扩大保障性住房规模;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三个一体化,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记者  陈维曦  庄诗莹  郑翔  实习生  李晓茹  /

[编辑:舒颐]

标签:
稿源: 晋江经济报  编辑: 管理员管理员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