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晋江职校技能竞赛为何全面开花?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0-07-19 16:34
  

  2010年福建省职业学院技能大赛,晋江职校、晋江华侨职校、安海职校师生合力斩获32枚奖牌,晋江中职军团再次扬威八闽。其中,晋江中职领头羊———晋江职校表现突出,独得25枚奖牌。晋江职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她的办学成绩在行内享有盛誉。

  技能竞赛更是该校的拿手好戏,仅2009年以来,晋江职校师生在全国、省级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教师有6人次获奖,学生有70人次获奖。其中参加省赛共有19人次获得一等奖,15人次获得二等奖,17人次获得三等奖;2009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三个项目的三等奖,2010年有五个项目10名选手被选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优秀奖2个。

  学生扎实的技能功底为升学、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20位同学因获省技能大赛一等奖或全国学生技能大赛获奖可享受免试入大学的待遇、33位同学因在省学生技能大赛获奖,可享受高职单招技能测试满分或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直接录取的待遇。招收应届毕业生来人来电的单位络绎不绝,形成令人欣喜的两回头,即校友回头”———介绍家人、亲戚、朋友、同学的子女就读母校;企业回头”———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再到学校预订毕业生。

  如此出色的成绩,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笈?记者昨日深入晋江职校,采访了陈华兵校长、李克勤副校长。

  秘笈一:

  抓早学生技能训练

  一名参赛选手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必须尽早发现尖子生并有意识加以重点培养,为参加竞赛做好人才储备。李克勤副校长介绍,该校充分挖掘发挥各专业老师的技能专长,根据各项技能竞赛的内容要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各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并将之与技能竞赛的内容相结合,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能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参加兴趣小组的活动。这一举措一方面活跃了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校选拔了一批技能突出的优秀人才,为参加技能竞赛并取得好成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秘笈二:

  抓紧平时技能训练

  发现了尖子生之后就必须抓紧训练,学校及时根据他们的兴趣及特长做到量身定做,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加以培养,做到每个项目都有专人辅导并定期进行模拟测试,这样才能使尖子生真正成为优秀选手。

  陈华兵校长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学校全面创建各专业的工学技能教室,将传统的实践教学引入普通课堂,强化了课堂教学中的技能训练。同时,各教室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开辟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等,形成技能训练网络,构筑学生技能达标的坚实、有效平台。    

  秘笈三:

  抓好赛前强化训练

  每个参赛选手都有自己的优势及弱点,在赛前根据赛纲的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使每位选手明确自己的优势及弱点所在,并针对其弱点进行强化训练,才能全面提高选手的参赛能力。

  据了解,晋江职校特别注重聘请专家指导,这些专家或者是大专院校的教授,或者是企业的工程师。比如今年6月出征国赛前,就邀请到台北大学企管系物流博士、环众物流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蓝仁昌到校辅导等。

  在专家到校指导参赛选手时,我们要求所有的科任老师都要参加,通过这种高端培训,直接带动师资队伍技能水平的提高、辅导水平的提高。陈华兵说。

  秘笈四:

  抓实心理辅导工作

  竞赛是种高强度、高度紧张的活动,晋江职校深知要把学生培养成竞赛型的选手,因此十分重视心理辅导工作,定期进行模拟竞赛并组织相关领导及老师到场观看,让学生切身体会临场感,以适应现场和紧张气氛,使他们做到适当紧张而不慌张,这样竞赛时学生才能尽快进入状态。

  集训前及参赛前还不忘召开动员会,一方面介绍辅导教师本人所获得的成绩,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一方面对他们进行鼓励,以解除他们的思想包袱。

正是有了这样的训练,一些参赛选手在省赛、国赛比赛过程中,出现小失误,也能镇定地加以处理,圆满过关。

    ■记者 陈海勇 实习生 王华渠

 

[责任编辑:zxs]

标签:职校|技能|竞赛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管理员管理员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