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泉州南翼高新区今年以来新引进项目28个 总投资426.1亿元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24-06-14 19:31
  

  加快南翼高新区开发建设是泉州市委、市政府聚焦构建“一湾两翼”城市发展格局,打造万亿泉州新增长极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3年以来,南翼高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抓重要战略机遇,勇担历史使命,深度对接周边科创资源,抢滩布局高新技术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全力打造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据统计,今年以来,南翼高新区新引进项目28个,总投资426.1亿元;新签约增资扩产项目18个,总投资76.3亿元;新增开工或投产项目23个,总投资68.4亿元。

  强化要素保障 赋能高质量发展

  坚持“产城融合、以产兴城”,南翼高新区落实“指挥部+属地政府+国企”模式,持续推动基础设施、综合交通等方面提级提质,为打造宜居宜业的科技城、生态城、未来城提供完备设施配套。

  新区发展,交通先行。交通不仅串联着人们的生活,更是南翼高新区发展的“大动脉”。组织编制南翼高新区交通布局和轨道交通两项专项规划,统筹铁路、高速、国省道“三位一体”布局,强化重要交通通道与城市道路、机场、码头及客货运枢纽站场衔接,着力提升南翼高新区综合交通承载力。

  聚焦打造“对外联通、两地互通、内部畅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南翼高新区重点加快推进城际轨道R1线、泉(厦)金高速、国道G228线白沙通道、东升通道等项目规划建设。同时,强化石井作业区、围头作业区、泉金客运码头枢纽功能,增强与厦门翔安机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泉州陆地港的对接联通,形成“海陆空”立体港航体系。

  为激活金融“活水”,润泽实体“沃土”,南翼高新区落实“政银企”联动机制,先后与16家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年持续推动4家商业银行新增400亿元授信额度,引入总规模达160亿元的产业基金,支持南翼高新区开发建设。市县两级国企联动,合资设立注册南翼高新公司,赋能区域建设发展。

  此外,南翼高新区深挖南翼8镇后备资源、潜力空间等,梳理连片产业发展空间4.4万亩,可盘活利用低效用地空间4.2万亩;实施标准化园区项目15个,可提供产业空间533万平方米。

  精准招商引资 积蓄未来动能

  南翼高新区聚焦构建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一代人工智能、数字健康、生产性服务业的“2+2+1”产业体系,提出了发展“芯储融合、医智协同”特色产业链群的思路,致力打造泉州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

  “选择南翼,未来可期”“南翼高新区拥有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这是今年5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南来北往·翼展鸿图”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北京)招商推介会上,来自首都北京的泉籍乡贤、业界精英的共同心声。

  今年以来,南翼高新区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思路,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建设指挥部领导先后带队赴京津冀、粤港澳、东南亚等地考察对接重大产业项目,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其中,组织开展首届场景创新大会、“新质南翼 新极未来”发展大会、“南来北往·翼展鸿图”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北京)招商推介会,发布首批未来场景创新清单、“RGB”招商图谱,通过场景招商、链式招商、专场招商等多元方式精准招引产业项目。

  自成立以来,指挥部先后对接引进睿斯科、九牧智能机器人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链主企业,推动南翼高新区在核医疗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布局实现零的突破。

  不止于此,南翼高新区还强化平台赋能,高位嫁接高校、机构等高端资源,承接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和嘉庚创新实验室外溢效应,重点依托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福州大学微电子研究院等,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载体平台。

  招商服务上,结合南翼高新区产业布局规划,研究制定产业项目准入正负面清单,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提供指引;统一出台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半导体产业人才引进等政策文件,为高新技术企业招引、人才引进等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 吴宗宝 通讯员 林三强 黄思炜)

标签:泉州南翼高新区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