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安踏“自曝家丑”折射民企反腐决心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1-11-11 10:01
  

  日前,国内体育用品龙头企业安踏集团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自曝该集团鞋采购副总监邹某祥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公安机关刑拘的消息。

  此事一经报道,便在民营企业中迅速发酵“刷屏”,成为热议话题。不少企业还跟进内部反腐肃清宣贯,以此为戒。人民网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要对民企内部“蛀虫”零容忍,让民企行稳致远。

  决心 向腐败行为“亮剑”

  作为“明星”企业,安踏此番“自爆家丑”,无疑让外界对民企的反腐行动更加关注。事实上,民企反腐一直在路上,特别是民企巨头,早已对公司内部腐败行为“亮剑”。

  有别于以往“被动曝光”公司内部腐败,近年来,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比亚迪、万达、华为、滴滴等众多知名企业,皆采用“自曝”的方式宣告腐败问题。从传统“隐瞒家丑”到“自爆家丑”,彰显着民营企业越来越强烈的反腐决心。

  从近年来公开的案件来看,民企内部人员涉及的腐败犯罪罪名多达10余项,其中,最主要的有单位行贿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行贿罪。

  其他犯罪如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等,则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或者外部监管措施不到位等所致。

  而其中,包括安踏在内的多家民企,供应链端为腐败重灾区。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供应链端负责人与供应商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以至于供应商宁可失去企业后续的订单,也不愿意协助打击贪腐。而对于很多大型公司负责采购的人员来说,一笔业务就能收受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好处费,诱惑巨大。

  敬畏心 法律红线不触碰

  在不少普通民众看来,民企腐败是“企业私事”,与公共利益无关。但事实上,一些民企规模越来越大,与社会公众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一举一动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企业内部的反腐也关乎社会公共利益。比如某民企是上市公司,若其内部存在腐败问题,最终损害的是广大股东的利益,而阿里巴巴等成规模的平台型企业内部腐败,则影响到中小卖家等相关联主体的公平竞争环境。

  事实上,职务类犯罪的处罚定性定罪,近年来也越来越严格。

  福建君伟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沿鑫告诉记者,在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对非公受贿行为的处罚,由原来的五年以下和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两档,调整为三年以下、三年到十年和十年以上三档,最高刑罚由有期徒刑(最高十五年)提高到了无期徒刑,且每一档都增加了并处罚金刑的规定。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也做了类似的调整,调整后的处罚档次与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基本相同。“整体而言,强化包含民营企业受贿行为在内的职务犯罪惩治已成趋势。”刘沿鑫说。

  信心 阳光诚信助发展

  法律虽然已为腐败行为画下“高压线”,但仍有人秉持“漏网之鱼”的心态,试探、挑战法律底线,损害公众利益。涉腐局面依然严峻,这也意味着民企反腐,在法治之下,也要加强人治。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表示,企业反腐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其中,民企的反腐难度远大于国企。无论是否是上市公司,都需要通过完善内部治理和监察等制度,加强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

  事实上,针对员工涉腐,很多民企都在探索、积累相关处置办法和经验。根据安踏集团2020年廉洁公告显示,“举报”成为公司反腐败的一项重要手段。2020年安踏集团审计部共查处1起案件、举报调查129起、审计项目12项、巡视项目13项、反腐宣贯6场。而晋江力诚食品今年以来,审计监察部共接到举报、反馈落实3起,涉及查处人次7人,其中辞退2人、记过4人、警告1人。

  除“单打独斗”之外,民企之间还共同携手,联合反腐。2017年2月,由京东倡议并联合腾讯、百度、联想、美的、小米、唯品会、李宁、永辉超市等公司成立的“阳光诚信联盟”,旨在通过互联网手段共同打击腐败、欺诈、假冒伪劣、信息安全犯罪,提升联盟企业的反腐能力。这其中也包括安踏。

  丁长发表示,民企还可以内外部齐下手,施行相关治理措施。在外部治理方面,包括进一步完善产品市场,价格透明化公开化等一系列措施;在内部治理方面,重视发挥监事会、审计部的监督作用,不能只把监事会当作“摆设”。此外,在容易滋生腐败的岗位,可采取轮岗制度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家企业有成为世界级企业的雄心,便要有解决世界性难题的决心,以此赢得公众对它的信心。

  记者 柯国笠 李剑锋

标签:安踏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谢飞明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