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探索多样化、人性化、全民化的养老新模式
咱厝夕阳别样红
在八仙山公园对面,有一块90多亩的土地,周边高档住宅小区林立,可以说,这是块具有极高商业价值的“黄金宝地”,但晋江把它拿出来,建设以养老院为主的晋江市社会福利中心,这也是全省县域最大的福利中心。
近年来,晋江盯紧养老这一民生短板,探索出一个多样化、人性化、全民化的养老新模式,创造了养老事业发展独具特色的“晋江样板”。
离家不离村
养老开出“幸福花”
近日,在金井镇围头村敬老院内,一些老人围坐在一起,或聊着天,或看着电视,晚年生活其乐融融。
围头村敬老院成立于2008年7月,是福建省首家村级敬老院,服务对象主要是村里列入五保和低保的孤寡老人。
今年春节前,20多名老人又搬进了新大楼。2018年,围头村投入300多万元,扩建提升敬老院,不仅新增床位40个,还增设了康复站,被省民政厅授予农村幸福院称号。
围头村党支部书记洪水平说,围头村有着良好的爱老敬老氛围,2007年,村新一届班子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晋江率先试水建设村级敬老院,从没有条件到创造条件,2008年7月10日,由旧村委会址改造的围头敬老院诞生了。
作为晋江首批推行的居家养老服务站,青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于2010年投用,今年被评为全省“五星级”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站日常费用由社区支付,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托照料、护理陪护、代购代买、家政等服务,让老年人走出小家庭,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这样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入住磁灶镇大埔村敬老院已经7年,吴阿伯每天的生活都很有规律也很充实,没了独居的孤独寂寞,多了老厝边们的相伴相依,让他真切感受到了老有所依的幸福。
2012年,大埔村筹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敬老院,100多位年满70周岁的老人搬了进来,开始享受免费吃住、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这所比家都舒适的敬老院,广受当地群众好评,也被全国各主流媒体关注点赞。
10多年来,晋江村级敬老院发展迅速,截至目前,村级敬老院建成投用46所,在建30多所,居家养老服务站建成285个,老年活动中心(室)实现全覆盖、达到505个。
除了村级敬老院蓬勃发展,老人离家不离村,晋江还着力建设镇级敬老院。2007年,磁灶镇建起全市第一家镇级敬老院,随后,龙湖、英林、深沪镇敬老院也相继投用。目前,东石、永和镇敬老院即将投用,陈埭、金井、池店、内坑正加快建设。至2020年,晋江将实现乡镇敬老院全覆盖。
运营模式创新
养老服务更贴心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民间资本也开始涉足晋江养老行业。2010年,金井天泉养老院正式成立,这是晋江首家民办独资养老机构。目前,晋江民办养老院共6所,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部分地区的养老短板。
如何让老人享受到更周到、更贴心的服务?晋江借社会力量探索出养老机构运营新模式。2011年4月,晋江首次推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引入致和社工事务所参与指导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与管理;2012年,龙湖尚善养老院投用,这是晋江探索养老机构公办民营的重要尝试;2015年3月,磁灶镇磁灶社区敬老院投入运营,成为晋江首个探索开展“村建民营、医养结合”的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2015年6月,晋江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政府购买上门服务”,依托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全市特困及失能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上门服务。
2018年12月15日,晋江市社会福利中心一期开业,晋江养老事业迎来重大里程碑。作为晋江市委、市政府推进的一项重大民生保障工程,中心毗邻八仙山公园,总投资额达2.37亿元,总用地面积90.4亩,总建筑面积69066.93平方米,设置总床位1030张,是全省县域最大的福利中心。
晋江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科科长王川国介绍,目前,晋江有养老床位数6073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5张,晋江已初步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新格局。
从2010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到2017年制定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江养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全力支持。
目前,在晋江,新建镇级敬老院最高可获补助500万元;新建街道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最高可补助300万元;新建村级敬老院补助60万-180万元;自建民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开办补助标准每床1.2万元,入住养老机构的自理老年人床位运营及护理补贴为每年每床2400元,半失能3600元,失能4800元,特困老年人再分别增加1200元;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办补助每个10万元,居家养老服务站采取星级评定方式分别给予每个运营补贴2万-5万元; 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享受每月50元-300元不等的高龄生活补贴。
慈善爱心助力
养老打出“公益牌”
每月15日是磁灶镇下灶村发放养老金的时间,村里几个居家养老站里早早就聚集了不少老人,人手一本类似存折的“领银证”,排队签字盖章后,很快就领到了钱。
“这是村里给老人提供的养老保障,大家都感到很满意。”收起刚刚领到的养老金,70多岁的吴阿伯笑着说。
1996年,时任下灶村党总支部书记吴海水简办父亲丧事,用省下的资金创建了“下灶村老年人福利基金会”,每月给村里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他的这一善举引起村里许多人的共鸣,大家踊跃捐资,当年就收到善款100万元。此后每年,看到基金会实实在在为老年人办实事,越来越多企业家、群众也参与了进来。
直到今天,下灶老人每月领取养老金的“好康事”已整整持续24年,全村老人累计领取养老金1453万多元,这些资金全部来自下灶村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今天我为别人,明天别人为我。”下灶村民吴莲治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下灶人的心声。从基金会创办至今,吴莲治一家累计捐资60多万元,捐资人也从爱人吴孝明变成儿子吴培基,敬老、孝老的优良传统在下灶实现了传承。
在磁灶,每月给老人发放养老金的还有岭畔村。2010年年初,岭畔村社会各界捐资1000多万元成立晋江首个村级慈善机构——岭畔村慈善基金会。和下灶一样,该基金会成立后,每月给村里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
民间慈善力量参与敬老、孝老,这在晋江已成为一种风尚,也是晋江养老事业发展的特色品牌。据不完全统计,晋江慈善组织历年累计投入老年活动设施建设经费1.6亿元,晋江老年福利事业历年累计投入慈善资金3.6亿余元。
(记者_齐玉波 赖自煌)
- 晋江青阳:“产、城、人”融合发展 百尺竿头再攀登2019/05/22
- 赖金土:为爱奔波的商人2019/05/20
- 贵人鸟人力行政中心总监樊凌云:当好4000多员工的“服务员”2019/05/17
- 晋江入选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名单2019/05/1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