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一座古厝 一种传承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8-12-18 09:04
  

  亲历者说

  四年前,安海人苏仕亮一次偶然开车经过湖光西路的时候,被五店市传统街区那面出砖入石的挡土墙所吸引了。

  那时候的五店市传统街区第一期还在建设中,苏仕亮还是特地绕进去逛了一圈。没想到,这一逛逛出了五店市第一家小吃店——印象安海。

  “我们家原本就是从事餐饮行业,我觉得五店市古厝古街古巷的氛围很适合做地方小吃,而且是党委政府在进行开发,跟着走准没错。”苏仕亮和家人一商量,当下就决定入驻五店市。那个时候,五店市传统街区运营公司正好想引进一家坚持老味道的小吃商户,双方一拍即合。

  一开始,仍在建设中的五店市客流少,虽对商户有9个月免租的扶持政策,但为了降低经营风险、节省成本,苏仕亮自己给这间20多平方米的小店进行装修,为了省人工,他和家人一起既当厨子又当收银员。

  渐渐的,随着五店市传统街区的建成开放,每到周末、节假日,小店总是挤满了人,白塔菜粿、土笋冻、芋泥咸粿、拳头母、肉粽等小吃尤其受欢迎。有了客流,苏仕亮开始请工人,店面的经营逐渐走上正轨,他也可以渐渐放手了。

  “我希望能将‘印象安海’打造成五店市传统街区的老店,虽然现在街区里经营小吃的多了,运营压力也大,但是我还是很看好这里,希望自己能打造出一个品牌。”苏仕亮说。

  和苏仕亮不同,晋江市南音艺术团团长陈铭伟带着南音艺术团,2016年作为文化引进街区项目,入驻了五店市传统街区庄氏小宗这座古厝。

  此前,晋江市南音艺术团每年要接待不少来自世界各地高校的学者和弦友,以前在八八商业城的旧址不仅要支付租金,而且地方较小,不太适合对外进行展示演出。

  陈铭伟说:“五店市传统街区的南音馆主要用来接待和展示,而旧址主要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苏统谋老师牵头做南音的传承。”

  除了日常的接待演出,每周六下午三时开始,陈铭伟带着南音艺术团的团员们都会在南音馆进行公益性的常态演出。游客漫步五店市,可以走进南音馆喝一口茶,歇一下脚,听一曲南音。“我们希望在五店市传统街区通过南音的传承,借着晋江高质量赶超的大潮,发挥出文化先行的作用。”陈铭伟说。

  镜像

五店市南音馆里听南音

  印迹

  位于晋江老城区核心区的五店市传统街区,占地126亩,2012年正式启动开工建设。2015年,经过保护性开发的五店市正式对外开放,并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

  五店市传统街区内,文物、历史建筑众多,保留着明、清、民国至现代各个时期的晋江特色风貌建筑。街区通过保存传统街巷肌里格局、特色古建筑等载体,传承高甲戏、木偶戏、南音及其他民俗遗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闽南文化新街口”“晋江城市会客厅”,五店市传统街区那一排排出砖入石的挡土墙、一座座燕尾脊高翘的红砖古厝,保留的不仅是城市的历史记忆,更凝聚着晋江人的“乡愁记忆”。

  五店市传统街区只是晋江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注重根脉文脉的一个点。 在城市改造时,晋江并没有简单地大拆大建,而是将不同区位、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传统民居由点及面、从线到面、凸显规模、彰显特色地可持续利用,并与城市更新改造有机结合,分为三类进行保护——对于历史和文化保护较好的古村落,给予整村保护;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古建筑群,给予成片保护;对于体现民风民俗的单体建筑,给予局部保护。结合五店市的保护经验,对陈埭涵口、灵源灵水、金井塘东等古建筑群进行成片保护,以此实现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双赢的局面,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者_董瑞婷 陈巧玲 文图)
标签:晋江故事|美好生活|五店市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