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和我去晋江的美景走一走 到滨海小城品尝地道美食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8-08-17 18:07
  

  赵雷的一首《成都》,让天府之国火遍全国。而今天,借着2018年亚洲大体联亚洲杯中国大学生足球选拔赛开幕之际,小编也带你去晋江的美景走一走,品尝一下地道的滨海小城美食。

  晋江,山川毓秀,人文荟萃,素有“声华文物、雄称海内”“泉南佛国”“海滨邹鲁”之美誉。在这里,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摩尼教遗址草庵、“城市会客厅”五店市、隋代古刹龙山寺、南朝遗存的磁灶古窑址、深沪湾7000年前海底古森林遗址;在这里,有各式各样的美味小吃,土笋冻、面线糊、菜粿、四果汤、海蛎煎、姜母鸭……在这里,在美景和美食之间,感受别样晋江与闽南魅力。

  晋江美景走透透

  安平桥

安平桥

  安平桥坐落于晋江安海与南安水头交界的海湾上,高塔长桥,相映成趣。因桥长五华里,故俗称“五里桥”,为中世纪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美誉。安平桥是海峡两岸人文、历史、经济密切联系的纽带,更是海上丝绸之路和东亚文化之都的重要载体。屹立千年的安平桥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五店市传统街区

五店市传统街区

  五店市传统街区位于晋江老城区青阳的核心区,占地126亩,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晋江的“城市会客厅”,展示闽南文化的“新街口”。街区内,独具闽南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建筑、中西合璧的洋楼等明清、民国至现代的特色建筑保存完好,保留和传承高甲戏、木偶戏、南音等晋江传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老年人觉得怀旧,年轻人觉得时尚,华侨觉得很乡土,晋江人觉得很侨乡,外地人觉得很闽南”。

  龙山寺

  龙山寺始建于隋朝,位于安海龙山之麓,故名龙山寺,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刹。龙山寺为全国汉传重点佛教寺院,寺内有“千手千眼观音、岩盘龙柱、钟鼓楼”三绝,更有明朝书法家张瑞图题“通身手眼”匾额及明朝庄俊元、近代弘一法师等名人墨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庵

草庵

  草庵是世界仅存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被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的最大发现。始建于宋代,内有弘一法师墨宝数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摩尼光佛”石刻像和“明教会”黑釉碗,见证了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和衍变历史。

  磁灶古窑址

  磁灶窑址是宋元时期泉州重要的陶瓷外销窑口,于1956年被发现。磁灶窑产品品种繁多,器形多样。其品种以生活日用器皿为大宗,此外,还有陈设器、建筑材料等。近年来,许多磁灶窑产品在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土,也频频发现于东海、南海、南中国海的沉船中。

  晋江美食吃透透

  土笋冻

  五花八门的晋江美食中,安海土笋冻应该算最有创意的一种,虽然原料与制作异常简单,但在果冻般的卖相下,却综合了爽滑与清脆的口感。在炎热的夏天,冰镇后的土笋冻,蘸上酱料放入口中,胶质的清凉和星虫的鲜脆完美结合在一起,让人欲罢不能。

  菜粿

菜粿

  菜粿是闽南一带盛行的佐餐小食,也称萝卜糕。菜粿以米浆和白萝卜为主要原料,蒸制成糕,再经油炸而成。安海菜粿最为吃货们所推崇,因为其外表金黄酥脆,内馅细腻软嫩,由于白萝卜的量足,吃起来味道清甜,令人回味无穷。

  面线糊

  晋江人的一天,是从面线糊开始,也是从面线糊结束。晋江面线糊喝的是糊,吃的是里面多种地道的配料,醋肉、卤肠、虾卷、熟虾仁、小芋头、炸排骨等,大抵20多种。加了配料,店家会往碗里撒些酱、醋、葱花、胡椒粉,一碗热气腾腾、芳香四溢的面线糊才算做成了。

  四果汤

  四果汤是闽南夏季消暑的重要饮品。晋江的四果汤以石花膏为底,加上配料即为四果汤。吃时店家用一把类似刨刀的工具,麻利地在固体状石花膏块上刮,把石花膏刮成均匀的细条盛在碗里,加上红豆沙或是芋泥等,舀一勺蜂蜜水,便是夏日的一道清凉特色小食。

  拳头母

拳头母

  拳头母是晋江深沪的一道以猪肉为原料,广受欢迎的闽南风味小吃。传说拳头母本叫筋头母,以猪瘦肉和猪肉筋制成,因其形态似拳头,闽南语发音也近似“拳头母”,后便“改名换姓”流传下来。夹起被剪成小块的拳头母,蘸了点酱醋后放入口中,香菇的香气和肉味相得益彰,二者再被葱头油香巧妙调和,可口生津。

姜母鸭

  (记者_李诗怡 秦越 董严军 陈巧玲 文图)

标签:晋江美景|晋江美食|大体联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