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晋江:文明殡葬树新风 移风易俗入人心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5-01-13 10:15
  

  殡葬领域移风易俗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近年来,晋江市将推动殡葬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持续推进,开展常态化督导,确保该项工作落实落细,让移风易俗之风盛行,让文明、简朴的殡葬新风深入人心。

  推动简办丧事 助力社会公益

  日前,永和镇马坪村林荣凉老人离世,其子女遵照老人生前嘱咐,简办丧事,并捐款200万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

  为助力家乡教育事业发展,此次林荣凉家族捐赠的2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晋中实验小学(南峰校区)建设。此外,其家族近日还捐资18万元,用于支持家乡的敬老、文化和平安建设等公共事业。

  “林荣凉家族带头简办丧事,并热心捐资支持公益事业,树立了文明新风尚,起到了表率作用。”永和镇马坪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林西湖介绍,林荣凉及家人虽然常年旅居香港,但他们心系家乡,在事业有成时不忘回馈家乡。多年来,其家族多次捐资出力,支持家乡各项公益事业发展。

  在磁灶镇岭畔村,移风易俗已深入人心。不久前,吴清河不幸去世,其兄、企业家吴清江在治丧期间,移风易俗、节约开支,将省下的20万元分别捐资乡村振兴事业10万元、老年人协会10万元。

  丧事简办,助力公益。这是晋江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的一个缩影。晋江紧抓“关键少数”引领“全员参与”,下发《关于做好党员和公职人员带头遵守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有关规定和弘扬时代新风的通知》和《文明殡葬扬新风》倡议,进一步引导党员和公职人员等群体发挥移风易俗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崇尚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浓厚社会氛围。

  注重宣传引导 营造良好乡风社风

  晋江依托五店市家风家训馆、梧林百福轩,常态化开展“家风书场”展演,制作家风家训馆宣传片《古厝扬新风》,广泛宣传移风易俗。

  2024年12月30日下午,晋江市“移风易俗破陋习 文明新风润人心”——“移风易俗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在池店镇桥南社区热闹举行。

  快板《我为移风易俗点个赞》、闽南答嘴鼓《守约无陋俗 风清气自来》、歌曲《一路清风》等移风易俗原创文艺作品轮番上演,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向群众宣传移风易俗,现场掌声、欢呼声不断。现场更有移风易俗知识问答互动游戏,参与者可赢取“移风易俗”小礼品,进一步引导群众参与到倡导移风易俗的行动中。

  除了池店镇,接下来,晋江还将在龙湖等镇街巡回开展“移风易俗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持续探索移风易俗宣传新模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广泛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实落细,助推移风易俗常态化,让文明新风潜移默化地浸润人们心田。

  倡导文明殡葬 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殡葬事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事项。近年来,晋江大力推行殡葬改革,在不断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的同时,落实殡葬惠民政策,进一步减轻群众负担。

  来自晋江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晋江为十多万户次群众减免基本丧葬负担7700多万元;2018年以来累计为群众减免寄存费100余万元,着力减轻老百姓的负担,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此外,晋江积极推进村(社区)公共治丧场所建设,通过一定的扶持补助,有效激发村(社区)建设积极性,切实破除“路边丧”“治丧难”等问题。

  殡葬设施建设是晋江移风易俗中重要配套和重要民生工程,依据“生态节地、合理布局、适度集中”的原则,晋江建立政府主导,市、镇、村多元投入建设骨灰楼(堂)和分级管理的体制,目前,全市已建成公益性骨灰堂254个,更有力地服务城市建设大局。此外,遵循“生态型、园林式”宗旨的晋江市公墓区已于2015年3月正式开园营业,绿色环保、生态殡葬的文明新风日益浓厚。

  为了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晋江实行每日辖区移风易俗动态监测处置报告措施和月通报制度,晋江市委文明办联合市纪委监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市民政局,深入各镇街开展丧事暗访督导,发现违规出殡案例,立即联系相关单位劝导,并到属地街道协调相关事项;下发暗访情况通报,责令属地落实整改。

  下一步,晋江将加大宣传力度,探索更多元化的宣传途径,让移风易俗之风盛行,让文明、简朴的殡葬新风深入人心。

  (记者 阙杨娜)

标签:移风易俗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刘忠琴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