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晋江:移风易俗“省”出超19亿元,惠及困难群众超18万人次——慈善新风 润物有声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4-05-27 08:21
  

  本月初,一场简约而不简单的婚礼在晋江英林镇举行——英林乡贤、四川省闽南商会会长、富贵辉煌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洪辉煌借儿子儿媳结婚的喜庆日子,向晋江市英林心公益慈善基金会捐赠善款200万元。同一天,晋江西滨商会副会长、秘书长黄安生在长子结婚之际,捐赠100万元善款,支持西滨镇乡村振兴发展。

  类似的慈善义举在晋江并不少见。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持续推进,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陋习渐被摒弃,不“炫”嫁妆、婚事新办日益成风,“不比排场比捐款,不炫豪礼炫公益”的观念在晋江蔚然成风。

  晋江人素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精神传统。而慈善文化本身就是良风美俗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闽南地区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传统习俗,晋江市致力于发动企业和社会力量改俗迁风。早在2003年,晋江市慈善总会便向全体理事发出简办节约、捐资行善倡议书,提出“不重面子重里子,不讲排场讲慈善”的口号,引导企业界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把简办俗事的节支用于扶贫济困、发展公益,由此掀起了一股慈善文化新风。

  农历每个月的初九,是内坑镇上方村敬老宴开席的日子。每到这一天,村里上百位老人都会聚集在上方村文体活动中心,吃饭、聊天、参加主题活动,欢笑声此起彼伏。

  “为了更好地服务和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从2019年开始,我们会在农历每个月的初九,举办一场敬老宴,并结合相关主题活动,让村里的老年人聚在一起、热闹一下。”上方村党支部书记黄金堤介绍。

  每个月吃一顿饭,每次差不多20桌,经费从哪里来?

  “每月一次的敬老宴持续开展,让老年人感受到了切实的幸福感。村民们不仅看在眼里,更纷纷响应移风易俗倡议,积极参与这项公益事业。如今,遇到红白喜事,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捐资,助力敬老宴活动的开展。可以说,全村已经形成了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黄金堤说。

  “我们每个月都能这样聚一次,大家在一起听听讲座、聊聊天、吃个团圆饭,甲欢喜!”七旬老人尤甘治开心地说,“很感谢村里有这样的活动,老人们都觉得很幸福。”

  破除铺张浪费旧俗,树立热心公益新风,这一顿顿敬老宴,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敬老爱老的赞歌,稳稳地托起了老年人的幸福“夕阳红”。

  老人做寿、婚丧喜庆、孩子周岁……在晋江,越来越多群众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号召,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等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今年以来,罗山街道梧桐社区乡贤陈天从、朱碧芬伉俪简办爱女返亲宴,向社区老年协会捐赠善款40万元;西园街道苏塘社区赖永春、吴总琼伉俪简办孙女16岁生日宴,向西园街道公益慈善协会捐赠5万元,定向用于社区路灯修缮;安海镇后蔡村旅港乡贤李爱碧简办孙子喜事,为村里60岁及以上老人、低保户对象每人分发现金及油、米,捐款累计达20多万元……更加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倡导,简办红白喜事、捐赠公益事业的行为已经进入普通家庭,在全社会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大众公益文化。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晋江市慈善总会共设立冠名慈善基金207个,由红白喜事及民俗活动节省而来的捐资超19亿元,惠及困难群众超18万人次。

  “慈善新风,润物‘有声’。”晋江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将文化建设导向力、村规民约自治力、规章制度约束力有机结合,晋江还将继续利用慈善公益号召力,不断破旧俗、树新风,让更多晋江人不断分享移风易俗带来的成果。

  (记者 沈茜)

标签:移风易俗|慈善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