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退休校长24年拾荒助学 35年退休工资几乎全部捐出

www.ijjnews.com   重庆晚报  2018-04-20 15:45
  

  父亲

  吴定富穷?其实不然。是他舍不得用在自家身上。退休前,他是石虎小学的校长,如今每个月有4000多元退休工资,加上各项补助,一年收入约6.5万元。但是,小儿子吴启伟告诉重庆晚报记者:“父亲的钱一个子儿我们都用不到。”

  走进吴定富的家,两室一厅,每年6000元租金。

  墙壁四处龟裂的屋内,一张布帘加张床垫,客厅内便隔离了一间卧室。在他卧室里堆满了书报,一台21英寸的老电视机就是最值钱的家当。

  床下两个黑色旧木箱,装下了老人的全部衣物,没一件新衣。

  重庆晚报记者面前的吴定富佝偻着背,须白苍老。他内穿印有“蒲吕”字样的运动衫,购于上世纪80年代,红中泛白,胸前洞口如蜂巢,右臂线头脱落,外面套件有着同样破洞的涤卡中山服。

  吴定富老伴郭秀祥去世多年,膝下两儿两女,大儿子吴启国退休后在蒲吕工业园区一家公司当保安。

  父亲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衣服也舍不得买一件,就连去年孙子买房向他借了2万元,也立下了字据。吴启国印象中,父亲最慷慨的一次,是二娃考上大学时,一次性奖励了3000元。

  老人对儿女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把你们养大就行了。”

  捐献者

  吴定富隐藏的秘密,5年前才浮出水面。

  当时老屋拆迁搬家。原本该寄往他家的感谢信,一封又一封被寄到了老屋所在的全兴社区。

  这样,吴定富捐资助学的事情才被大家发现。

  3年前,吴定富在合川教书时的同事邹光济,在病逝前也说起了吴定富捐资助学的事。早些年,吴定富经常向邹光济打听,哪里有需要捐助的孩子,而且叮嘱不想让家里人知道。邹光济就介绍了合川红十字会和几所学校。

  经过全兴社区信息搜集,老人有以下捐助:全德小学儿童节捐款,每年3000元连续6年;定向资助3个本科大学生,每人每学期5000元累计12万元;汶川地震捐2000元……

  铜梁区东城街道宣传委员卢应伦证实,老人资助的3名大学生,都是铜梁本地人,毕业后已走上了正式岗位。其中一个也姓吴,老人不愿再去打搅对方的生活,连电话都不会打一个。

  卢应伦介绍,作为铜梁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会员,每年六一儿童节和重阳节组织的捐款活动,吴定富单次至少捐200元,今年已是延续的第20个年头。全兴社区党员花名册上,每个月缴纳的党费也是他最高,最少都是200元。

  吴定富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钱?老人没统计过,“退休35年工资,绝大部分都捐了。这一年多没找到合适的捐助对象,工资卡剩了5万多元,我也会捐出去的。”

  对于捐款对象,他说:“主要捐给学校品学兼优的孩子,希望他们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遇上困难单位和困难群体,我也会捐。赶场天遇到可怜人,只要身上有钱,我都会掏出来。”

  全兴社区党委书记陈天伦算了笔账,按目前老人4000多元的月退休工资,加上各种补助,全年收入约6.5万元。他捐助35年退休收入,按实际价值算确实是一笔巨款。

  病人

  就在吴定富拾荒前两天,他还在住院。

  4月9日上午11时,铜梁区人民医院住院部呼吸内科。吴定富坐在床上,拿着放大镜仔细地检查着前一天的费用清单。“怎么又用了800多块钱?都住了8天了,我要出院!”吴定富对着幺儿媳妇唐传芬大喊。

  12点,吴启伟赶到医院,和主治医生用纸笔轮番劝说。老人失聪15年,交流全靠手势与纸笔,但吴定富“充耳不闻”。

  叫吴启伟怎能不着急呢?7天前,父亲才险过鬼门关——

  那天上午,父亲吃不下饭,满脸通红,呼吸急促,送到铜梁区人民医院后,直接送进重症监护室。诊断显示: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伴随双肺间质性改变、双侧胸腔积液等。

  次日转入普通病房后,吴定富每天都会嚷嚷着“出院”。最终,他如愿了,还再三叮嘱儿子:“记清楚了,这次住院,国家的钱我们一分都不能报。”

  回家后吴定富最关心的事,就是捡垃圾的钱。“你打个电话给陈久明,让他来把我阳台上的纸板收过去。”他招呼前来探望的侄儿。

  因为是“老主顾”,金泉街废品收购点的老板陈久明破例上门回收。

  纸板折好称秤,4.5公斤,每公斤1.5元,总共6.75元。陈久明将7元钱递到吴定富手上。

  待亲友离去,吴定富来到卧室,打开床底木箱将钱放了进去。里面还有一沓现钞,10元居多,最大面值20元。

  老校长

  4月12日上午,吴定富抽了半天空,去曾经任教的石虎小学转转。

  1950年从江津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先后在合川张家桥小学、铜梁庆隆小学任教,后调往石虎小学直至1983年从校长岗位退休。此后在学校做了十来年的绿化义工。

  在校门处,吴定富遇见了自己的学生——蒲吕街道沙心村7社50岁的梁昌明。

  尽管梁昌明大声喊着“老校长”,吴定富丝毫没有反应,直到握住了他的手才回过神来。

  梁昌明说,老校长是他的恩人。

  曾经的石虎小学有初中教学部。当时经济条件差,许多学生读到中途面临辍学,包括梁昌明。“老校长几次到我家来劝说我父母,还答应给我减免学费。”

  后来他才知道,减免的学费是老校长垫付的——学校里许多生活困难同学的学费,都是吴定富从微薄的工资中一点点抠出来的。“老校长经常教导我们:读书是好事,只有读了书才会有出息。”

  不少学生在老校长的资助下,跳出了农门,当上了国家或企业领导。“饮水思源,这都和老校长的帮助分不开。”

  62岁的铜梁区农委退休干部李淑泉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是吴定富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1978年恢复高考后,老校长多次上门动员我参加考试。”

  李淑泉兄弟姊妹众多,吃穿都成问题。吴定富不仅送了他钢笔,还资助学费。当年,李淑泉以优异成绩被永川农校录取。“读书期间,老校长还来我家问过我好几次。”

  大儿子吴启国说,老人已立下口头遗嘱:离世后,除少部分钱负担小儿子房租外,其他全部捐给社会。

  (记者 郑友)(本组图片由记者 钟志兵 摄)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捐资|助学|拾荒助学|退休
稿源: 重庆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