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石花膏、海蛎煎、土笋冻、面线糊亮相《舌尖上的中国》

www.ijjnews.com   东南早报  2018-02-22 09:00
  

  四果汤

  石花膏、面线糊、海蛎煎、土笋冻上《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啦!前晚,泉州人的朋友圈被《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二集里的泉州片段刷屏了。

  片段刚刚播完 游客连夜寻泉州味道

  “你们店还在营业吗?”前晚,《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二集刚刚播完,就有来泉过年的游客打电话到丁秉正的店里,想要吃上一份清凉可口的石花膏。丁秉正告诉记者,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有些游客还要求和他合影留念。去年国庆前,《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剧组来到泉州,经过挑选后“看上”了石花膏、海蛎煎和面线糊。“在店里拍摄了一周,正好是泉州最热的一阵子。”他说。

  在泉州,石花膏是消暑品,泉州的街头巷尾,不乏贩卖石花膏和四果汤的摊点及店铺。润滑带着弹性的口感,配上蜂蜜水、仙草、芋泥、豆类及各种水果,清甜可口。即便是冬天,石花膏、四果汤依旧是泉州人喜欢的甜品。每年四五月,惠安女采集石花草,清洗掉海盐和海蛎壳,经过晾晒,石花草便能下锅熬制石花膏了。一份石花膏,需要经过四五个小时的熬煮、过滤,再经过12小时的天然凝固。正宗的石花膏,颜色偏黄,不同于用果冻粉煮出的味道。

  “这是我第六次来泉州了!每次都要吃面线糊、石花膏、姜母鸭和海蛎煎。不同店的面线糊,味道也不一样,我已经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一家了。”来自武汉的朱小姐带着父母到泉州过年。她说,自己对泉州丰富的宗教文化着迷,更喜欢泉州便宜又美味的小吃。

  在中山路的一家知名小吃店里,来自河南开封的游客王先生正在品尝海蛎煎。“前晚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立马问了酒店前台哪里有海蛎煎吃。昨天一早就过来了,配上牛肉羹,很好吃!面线糊已经吃过了,这几天我们早餐和夜宵吃了好几次面线糊。”

  海蛎煎(资料图片/胡彦明 摄)

  泉州美味上热搜 众网友大呼看了流口水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二集播出后,石花膏等小吃就上了微博热搜榜,一众网友大呼看了流口水。“一直想去泉州,这下知道到泉州一定要吃什么了!石花膏、海蛎煎、面线糊,看得我流口水!”网友“小熊猫”说。

  “中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人才济济呀!特别是看到泉州的石花膏,虽不知这石花为何味,但看到镜头中的品相,想象着要在盛夏里能吃上一碗!冰凉清甜!真是要了命了!”网友“慌慌的话依然少”说。

  “衣冠南渡的中原人在泉州山海之间创造了丰富的美食小吃,从惠安女采摘石花草开始,到丁秉正一家的奋斗历史,再到(虫+寻)埔阿姨开海蛎,做海蛎煎,一闪而过的安海土笋冻,以及鲜香的面线糊,一条线串起了地道的泉州小吃。感谢摄制组把‘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拍得不错。”市民黄先生说。

  “看了片子才知道,48年前,石花膏一杯才1分钱。听我爸妈说,1985年左右,才2毛钱。我小时候,有5毛钱一碗的,也有1元钱一碗的。下午放学后吃上一碗再回家,觉得一天都很幸福。现在卖石花膏的店铺多了,我反而更怀念小时候在推车上买到的味道。”市民李小姐说。

  萝卜饭润饼曾上《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里,泉州小吃就已经火过一把,大家常吃的润饼、萝卜饭就在第二季的第一集里出现过。一早,西街《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所拍摄的润饼店里,不断地有游客驻足,品尝包了红萝卜、豆干、花生碎、香菜等食材的润饼。“味道很不错!有点类似春卷,但味道更特别!”来自浙江的游客邱先生说。

  沙土萝卜、八分肥两分瘦带皮的肥肉,与香菇、海蛎、虾干同煮,肉的丰腴,萝卜的清甜,米粒的饱满,一种简朴又丰饶的主食。泉州人餐桌上常常出现的萝卜饭,被拍得令人垂涎欲滴,泉州也刮起了一波“沙土萝卜风”,拍摄中所用的沙土萝卜一度供不应求。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导演组还到泉州拍摄了面线糊等小吃素材。面线糊是泉州人最爱的早餐之一,一碗清糊,加入大肠、醋肉、虾仁等配料,热热一碗下肚,为新的一天带来了满满的动力。《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导演陈晓卿早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喜欢牛肉羹、面线糊、土笋冻、萝卜饭。来泉拍摄时,曾一餐吃了净重750克的萝卜饭,后来一度听不得“萝卜”二字。

  (记者 李菁)

标签:海蛎煎|土笋冻|面线糊
稿源: 东南早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