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福建省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启动建设一年
江西新余仙女湖,渔民捕捞作业。周亮 摄(人民视觉)
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增强群众获得感
站在贵州省湄潭县永兴万亩茶山上,放眼望去,云雾缭绕,碧波荡漾。县委书记魏在平兴奋地说,去年茶叶综合收入87亿元,茶产业成了湄潭的“顶梁柱”和农民的“提款机”。
与此同时,湄潭森林覆盖率也稳步提升到63%。贵州省发改委副主任张美钧说:“改革充实了贵州经济的底子,又提升了贵州山水的颜值。”
贵州牢牢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生态底线,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的发展理念,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探索经济与生态双赢路径。
思路一变,绿水青山开始种出金山银山。2016年,贵州全省茶园面积达700多万亩,全省绿色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占比提高到32.6%。同时,绿水青山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2016年全省接待游客5.3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027.54亿元,同比增长均在40%以上。
好山好水,正成为贵州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大优势。去年,全省绿色经济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了33%。
不砍树也致富。2016年福建省林下经济总产值达616亿元,林农涉林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达25%—50%。经过两年试点,今年2月,福建省正式下发重点生态区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方案,明确“十三五”期间实施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面积20万亩,赎买的重点为矛盾最突出的人工商品林中的成过熟林。
江西将结合生态保护补偿推进精准脱贫,加大对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地区的生态补偿资金扶持力度,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补偿资金与扶持贫困群众脱贫挂钩机制,优先在贫困地区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工作,并实施贫困地区生态移民行动计划,开展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移民。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生态文明试验区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一条绿色惠民的新路径越来越清晰。
(赵鹏 汪志球 魏本貌 黄娴 方炜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