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署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对全省的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609万亩,每年盘活存量土地10万亩,“十三五”新增耕地5万亩、开发区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增长15%以上
●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重点扶持23个少数民族贫困村脱贫,着力打造1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到2020年民族乡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与全省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修改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明确科技重大贡献奖的奖励荣誉和奖金由获奖人个人享有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规范政府招商引资履约行为,保障当事
24日,省长于伟国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研究通过了《福建省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福建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福建省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方案》;研究通过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决定对《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进行修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加强政务诚信建设,规范政府招商引资履约行为。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会议指出,今年是我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抓紧出台并认真实施今年的重点改革任务,在更多领域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
——积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强化政府鼓励引导,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推动资本市场支持绿色投资,积极发展绿色保险,动员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7年率先探索对政策性银行、国有大中型银行先行开展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对外发布评价结果。到2020年建成与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相匹配的绿色金融体系,年末实现融资余额比“十二五”期末翻一番。
——开展对全省行政区内的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统一进行确权登记,界定所有权主体,推动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支撑自然资源严格保护和有效监管。
——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控制,框定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严守基本农田红线,实行用地差别化管理,严格土地供应标准,加大用地增减挂钩,把节约集约利用每一寸土地落实到发展全过程,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今年6月30日前完成全省永久基本农田1609万亩的划定,每年盘活存量土地10万亩,“十三五”新增耕地5万亩、开发区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增长15%以上。
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刺阶段,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重要思想,着力解决制约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重点扶持23个少数民族贫困村脱贫,着力打造1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继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重点支持民族医院和18所民族乡卫生院建设,促进少数民族事业全面发展,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到2020年,民族乡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与全省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会议要求,要适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科学设置科学技术奖励奖种,明确奖励的归属与分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修改后的《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提出:将“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奖”修改为“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的奖励荣誉和奖金由获奖人个人享有;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的奖励荣誉由项目成果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共享,奖金由主要完成人按照贡献大小分享。
会议强调,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契约观念,严格兑现依法向社会及行政相对人作出的政策承诺,切实履行在招商引资活动中与投资主体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含协议),不得以政府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违约,不得“新官不理旧账”。在招商引资中存在失信违约的,要对具体失信情况书面作出说明并限期整改,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提升政府公信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
(记者 周琳)
- 全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岸美的大美晋江2017/04/19
- 福建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2017/02/22
- 晋江出台实施方案 着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2016/12/27
- 推出“组合拳”致力保护绿水青山2016/12/07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