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唐时的晋江:一个闲适的移民“大都会”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04-05 10:11
  

   03

  走,我们到紫帽山拜拜去

  逛完五店市,王老爷子决定带我们去晋江的一处名胜——紫帽山。

  清来源水寒生北,紫染帽峰秀出南。在唐代,紫帽山就是一处与清源山相比肩的晋江名山了。历史上,儒释道在紫帽山上都有遗迹。

  路上,信奉道教的王老爷子开始跟我介绍金粟洞。“金粟洞不是一个山洞,是一个道观,住着元德真人郑文叔,名气可大了。”王老爷子说,当地流传一个故事,一位乡亲到河南洛阳旅游,遇到一羽衣道士要他托带封信给郑文叔。回家后,这位乡亲没有耽搁旋即上山送信,郑文叔很感激,送他半升粟作为酬劳。结果,这位乡亲回家一看,郑文叔送的这半升粟竟变成金粟,金粟洞因此得名。如今,金粟洞的石鼓、丹炉、试剑石、石棋局等都被当成仙迹了。

  传说虽然传奇,但据后世的史料记载,重峦叠翠的紫帽山确实吸引了儒释道三家。自唐宋以后,就有俊彦硕儒在紫帽山结庐发奋读书。唐大历间(767—779),欧阳詹的父亲欧阳昌建别业于紫帽山龙首岭,欧阳詹小的时候就在这里读书。后来,欧阳詹的父母、长官以及朋友也是相约在此,劝说欧阳詹上京赴举。后来他读书的地方就称为“妙峰堂”或“欧阳詹读书处”。

  佛教也在紫帽山“落户”,如建于唐垂拱三年(687)的安福寺、建于唐天佑年间(约907)的观音院。

  我们先去观音院参观,紫帽山的山路虽然曲折却不陡峭,但是千年前的紫帽山山林更加茂密,隐约有猿猴越行其中。听说,灵源山上还有老虎出没。到了寺前,看到有一座亭,已有不少信众游客在这里歇息了。和现在的闽南人一样,虽然信奉道教,但王老爷子对佛教也不排斥,对于当时传入晋江的摩尼教也有一些了解。

  “我们生活很安定,多亏了神明们的保佑,平时我们都经常去拜拜。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或决定,也都会先到寺庙里拜拜求签问卦,多拜拜多保佑嘛。”王老爷子热情地递给了我三根清香。

  我知道王老爷子所言非虚,直至宋代的蔡襄还在感慨:闽南人对鬼神非常信仰,闽南的风俗是“左医右巫”。如果人生病就以为是鬼祟作怪,首先想着不是请医生,而是请神婆。因此,医生在当时也很少,有个小痛小灾的,有的靠山人家就自己抓些中草药治。

  04

  喝喝酒听听弦管,醉了

  待晚间回到王老爷子家中,家里已经备好了丰盛的晚宴。王夫人也跟着我们一起聚餐,她梳着高髻,别着一根白玉簪,脸上也涂抹了胭脂,虽然上了年纪,但浓妆淡抹中自有一种大户人家的雍容。

  饭桌上的菜品多样,家养的猪肉、野生的蛇肉,新鲜的龟、螃蟹、虾、鱼和鲜蔬,令人大快朵颐。温酒用的酒器也十分讲究,那是一个造型十分精致的青铜鐎斗,拿在手上的酒杯也是青铜的。

  为了招待好我们,王老爷子还特地邀请了四位弦乐好手。原来弦管(即南音,唐时称为弦管)在当时已十分流行,有诗人云:“千家罗绮管弦鸣。”听着那一曲曲委婉熟悉的古音,我也醉了,朦胧中,听到爱好美食的王老爷子说要给我打包些盐腌的生蟹和小鱼干……

   专家访谈

  唐朝时期关于晋江民风民俗的记载颇少,但是撰写过《晋江史志》的晋江地方史专家粘良图还是曾做过深入研究。

  记者:粘老师你好,穿越到唐朝大家首先关注的就是唐时晋江人的饮食起居,您能介绍一下吗?

  粘良图:好的。唐时晋江的农业发达,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用水车,利用水利来提取晋江江水,灌溉农业。一年种植两季的水稻,一季小麦。因此,他们的饮食和我们一样是喝粥、吃饭。此外,由于晋南靠近滨海,沿海的晋江人喜欢各种海鲜,龟、蛤、螺、蚌、鱼、蟹都很受百姓们的欢迎。

  记者:纹身在当时确实很流行吗?

  粘良图:是的。纹身的习俗在泉州地区流传很久。传说纹身不仅美观而且在水中可使水龙惊避。马可波罗游记也有记载,东南亚人欲以针纹其身者,皆纷纷来至泉州。

  记者:唐时晋江多民族的聚居融合对于晋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粘良图:闽南文化就是历史上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不断交融共生而成,而唐时的晋江,正是这些文化交融的一个关键时期。文章中所提及的畲族人、“泉郎”海上闽越人、中原人、番商,这些史书上确实有记载,从当时的眼光来看,那时候的晋江就是一个移民的“大都会”。

  (记者_董瑞婷 常励煊 蔡培仁 文图)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文物|唐朝|穿越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