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台海资讯 >>正文

在台选学生会长大陆女生:同学称我中国人 已不再反问

www.ijjnews.com   中国新闻周刊   2014-12-26 15:30
  

  资料图:台湾淡江大学大陆学生蔡博艺出示淡江学生会选委会签字核可的选务资料确认表。

  资料图:台湾淡江大学学生会的会长候选人登记单上没有登录蔡博艺的姓名。图片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

  核心提示:三年前,蔡博艺拖着两个行李箱,只身来到淡江大学,成为第一届去台湾读本科的928名大陆学生之一。大一这年,台湾的风景和历史在她眼前不断展开,她渐渐明白了本地人的心情。现在,她回复脸书远比微信快,原本稍嫌生硬的普通话,也渐渐有了这座海岛柔软的尾音,她却认为自己“还是有家乡口音”,普通话在这里成了一种毫无吸引力的方言。只是,当同学再称她是“中国人”时,她已不再反问:“难道你不是吗?”

  原标题:大陆学生在台湾参加竞选的日子

  “他们可以做台湾的学生会会长吗?”“他们是不是大陆的统战棋子?”“大陆有没有超过10层的楼?”“你们的课是不是全在洗脑?”

  2014年8月8日,暑假里的一天,参选台湾淡江大学学生会会长的大四“陆生”蔡博艺突然在脸书上发现,候选名单上她和另一位副会长候选人的名字下多了一面五星红旗。

  蔡博艺成了第一位在台湾竞选学生会会长的陆生。从那天起,她不得不面对嗅到政治讯号的媒体抛出的奇怪问题,以及反对她的同学投过来的异样眼神。她勇敢地站出来:“台湾媒体愧对他们享受的新闻自由。他们描述的大陆人不是土豪,就是极度贫穷,非常片面。”

  四年前,蔡博艺因为喜欢五月天来到台湾读书,那时她对民主的认知只是投票。但现在这座小岛告诉她:“投票只是民主的形式,公民社会才是民主的延续。”在这里,她学会了“更有同理心,去理解和自己立场不一样的人”。

  蔡博艺的存在也改变着周围的台湾同学。她所在社团的社长钟孟轩,原来见到大陆人就骂“四二六”(谐音“死阿陆”),与蔡博艺相识几个月后,他突然坦白了之前的偏见,“不应该随便给别人贴标签,‘中国人’好像不都是原来我想的那样。”

  今天给乡亲们带来的第一个故事——《大陆学生在台湾参加竞选的日子》,由王思婧撰写。

  《中国新闻周刊》文|王思婧(本文刊登在第689期《中国新闻周刊》)

  只有说到好吃的和五月天,蔡博艺才有少女的笑声,更多的时候,她的严肃给人距离感。这个22岁的浙江女孩,在台湾淡江大学大众传播系读大四,她是第一位在台湾竞选学生会会长的大陆学生。

  10月29日,她站在淡江大学的校园里,竞选宣传牌举在胸前,一遍遍说着竞选政见,路过的学生,并没有从她不标准的台湾腔中听出什么不妥,也没有人为她停留。更没有人留意到,这个大陆姑娘,正轻轻翻动着台湾校园选举的历史。

  “陆生”成了敏感词

  10月29日,是蔡博艺竞选淡江大学学生会会长的政见发布会,但几乎没有同学为她驻足。“那是一个不好的时间,一个不好的地点,大家都赶着去吃饭。” 11月5日票选揭晓,最终,仅有691位同学投票,有效票数653票,投票率只有2.4%,学生会代理会长庄棋诚继续代理学生会会长。

  落选,在她意料之中。

  此时,一直积极融入台湾社会的蔡博艺,终于感到陆生身份的尴尬,“如果我是台湾人,就不会有这么多波澜。”

  对蔡博艺来说,竞选学生会会长是一场偶然。当她在社团同学的掌声中走上选台时,她甚至没有反应过来,更没有想到此举搅动了整个台湾媒体。蔡博艺所在的社团叫“五虎岗社”,这是淡江大学唯一一个异议性社团,更多的时候,他们讨论、参与社会议题。但在几次校园民主运动中,他们发现学生会忽视学生权利,于是决心重塑学生自治。

  5月底,推举会长候选人时,社长钟孟轩很快提名蔡博艺,“因为她有热情有头脑,也有知名度。”钟孟轩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早在大一时,蔡博艺已经出版一本书《我在台湾,我正青春》,在两岸分别出版。她的台湾同学也主动找到她说:“你好厉害。”

  随后,两位候选副会长相继产生,一位是台湾学生张国轩,另一位则是陆生姚远鸣。当时,没有人对蔡博艺和姚远鸣的身份提出任何异议,也没有人想到蔡博艺是第一位在台湾竞选学生会会长的陆生。

  这个竞选团队共有11人,其中有两个陆生,一个香港学生。两个月内,他们确定了分工,拟定竞选政见和口号。备选时间一晃而过。8月1日,蔡博艺将竞选材料提交给由校学生组成的“中央选举委员会”(下简称:选委会),便放心地离开台湾,回家享受她大学时期最后一个暑假。

  平静的暑假仅仅持续了一周。8月8日,正当她在家中百无聊赖时,突然在脸书上发现,选委会公布的候选名单上,她和姚远鸣的名字下都多了一面五星红旗。学生会代理会长庄棋诚表示,“标注国旗,只是充分公开候选人信息,保证同学的知情权。”

  而这足以让台湾媒体嗅到政治讯号,他们开始不断找蔡博艺,问题的核心只有一个:“陆生有没有资格参选台湾学生会会长?”有学籍便可参选,学校早已讲明。“我当时很傻眼。”蔡博艺依然有些愤愤不平。但当她和父母说起此事,他们却觉得这“很无聊”。

  蔡博艺的脸书被台湾的网民洗版,“你要选怎么不回大陆选?”面对这样情绪化的提问,蔡博艺甚至觉得有些好笑。“我在这里念书,当然在这里选。”脸书上出现了名为“无限期反对陆生蔡博艺参选”的专页,专页的头像是一个红色的叉,打在蔡博艺的脸上。还有人给她送来两副挽联,上面重重写着:“痛失英楷”。蔡博艺回忆起来却很平静,只是带着台湾腔说:“他们好幼稚哦。”

  由于台湾对陆生的“三限六不”政策,2014年之前,只有私立大学可以招收大陆本科生。据陆生联招会的资料显示,淡江大学在校陆生260人,仅次于陆生人数最多的铭传大学。淡江大学共有27487位在校生,陆生不到百分之一。“他们可以做台湾的学生会会长吗?”“他们是不是大陆的统战棋子?”这样的疑问在脸书上比比皆是。

  8月9日(国旗事件第二天),钟孟轩哽咽着在脸书上写下很多字,他为蔡博艺辩驳:“她都比我们更爱台湾,我不懂你们有什么资格污蔑她。”他不明白全台2300万人,为什么害怕6254个陆生。但学生会代理会长庄棋诚却称,如此轩然大波“完全是因为蔡博艺、钟孟轩恶意炒作,博取同情。”

  其他学校的陆生见蔡博艺此状,也觉得心寒。余泽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蔡博艺很勇敢,有些台湾人对陆生的看法很过分,但我们无能为力。”他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陆生联谊会会长,亦是首批赴台求学的陆生之一。

  不过,蔡博艺始终认为自己不会当选。“选委会掌握大量人脉,甚至可以决定这场竞争的细节。”在她看来,这场选举并不公平。庄棋诚承认选制确有不足,但并未刻意针对蔡博艺。不过,国旗事件后,选委会又提出新选案:候选人不但要得到最高票,而且得票数必须超过15%。蔡博艺迅速指出,新规程序不合法。9月15日,选委会召开记者会,以“法规争议”为由,宣布推迟选举。

  蔡博艺和团队同学试图拉住迅速离场的选委会成员,拉扯中对方叫来警察,她流着眼泪,摔倒在地。“推迟选举意味着之前的准备白费了。”她的竞选团队已经为此花费了一万台币(约1973元人民币)。庄棋诚则表示:“选举引用的法规确有瑕疵,为保证公信力,才决定暂停选举,并未针对某人。”

  蔡博艺很困惑,她似乎已不是在与其他候选人竞争,而是和选举主办方纠缠不清。选委会甚至找到余泽霖,希望他不要公开支持蔡博艺,余泽霖反问:“你们已经这样攻击她,还想要做什么?这样抹黑她有意义吗?”

  10月16日,一直坚持“学生事务,自行解决”的淡江大学,终于介入其中。新选委会成立,选举重开。但此时,另外两位候选人却决定弃选,陶子璿坚称蔡博艺“不具备参选资格”,谢志健则表示“不愿卷入舆论的漩涡。”

  本是三人的竞选,最后只剩蔡博艺一个。为保中立,选委会不再宣传投票日,更不像以往一样送面包、送饮料,吸引学生投票。蔡博艺决定只身继续,她依靠11人的竞选团队,号召全校两万多位同学投票,以期获得15%的投票率。

  一向对选举冷感的同学们,对这场负面消息迭出的选战更加排斥,他们开始认为蔡博艺“爱上新闻”“破坏校誉”。

  “选举到最后是烂尾的。”蔡博艺有些失望。

  “你们好像不都是我想的那样”

  2011年被台湾称为“陆生元年”。

  三年前,蔡博艺拖着两个行李箱,只身来到淡江大学,成为第一届去台湾读本科的928名大陆学生之一。“来这里读书,只是因为喜欢五月天。”蔡博艺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台湾共有164所大学,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2008年更曾经达到百分之百的升学率。当时有台湾专家预测10年内,将有三分之一的台湾大学因生源不足倒闭,私立学校首当其冲。

  在这种背景下,招收陆生成为台湾私立学校的“最后一根稻草”。“开放陆生就学”作为马英九竞选“总统”时提出的施政理念,最终在2011年实施。而今年5月,台湾49所公立大学也首次面向陆生招生。

  在台湾媒体的渲染下,陆生是“需要小心的间谍”,是“大陆对台的统战”。在这种误会中作自我介绍,让她有些不安。“浙江”从一堆台湾本土地名中跳脱出来,好奇的目光投向她,愚蠢的问题抛给她:“大陆有没有超过10层的楼?”“你们的课是不是全在洗脑?”

  台湾学生的偏见,出乎她的意料。她指责媒体:“台湾媒体愧对他们享受的新闻自由。他们描述的大陆人不是土豪,就是极度贫穷,非常片面。”而此前,蔡博艺对台湾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郑成功、《马关条约》和1949年的国民党。

  大一这年,台湾的风景和历史在她眼前不断展开,她渐渐明白了本地人的心情。现在,她回复脸书远比微信快,原本稍嫌生硬的普通话,也渐渐有了这座海岛柔软的尾音,她却认为自己“还是有家乡口音”,普通话在这里成了一种毫无吸引力的方言。只是,当同学再称她是“中国人”时,她已不再反问:“难道你不是吗?”

  “她已经不算陆生了。”余泽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虽然两岸学生并不会刻意避开彼此,但陆生一般有自己的圈子,不少人仅限于此,更不会找台湾人恋爱。但22岁的蔡博艺正和一位30岁的台湾人谈着恋爱。

  钟孟轩曾经见到大陆人就骂“四二六”(谐音“死阿陆”),直到他认识蔡博艺。相识几个月后,他突然对蔡博艺坦白了之前的偏见,“我不应该随便给别人贴标签,‘中国人’好像不都是原来我想的那样。”蔡博艺当场就红了眼圈,这让这位台湾男孩有些不知所措。

  “她比大多数台湾人更关心台湾。”钟孟轩这样评价她。2012年,反媒体垄断大游行是蔡博艺第一次参加的台湾社会运动。“很多人彻夜守在‘行政院’门口,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景,很好奇。”之后,反核运动、同志游行,几乎台湾大大小小的社会运动,她都没有错过。

  而更多的陆生对台湾社会运动甚至有些冷感,他们更看重成绩和前途。他们在意自己的“大陆味”,一言一行小心翼翼。他们更克制自己的观点,尽力避免和台湾学生正面交锋,在这个自由社会里,陆生有时过得并不自由。

  但蔡博艺从不讳言,无论批评台湾,还是抨击大陆。但这也让蔡博艺觉得自己“里外不是人”。她苦笑了一下说:“在天涯社区看大陆人骂台湾,就像在脸书上看台湾人骂大陆一样难过。”

  四年前她对民主的认知只是投票

  3月18日晚,当200多名学生冲入“立法院”时,蔡博艺就在门外,她见到上万台湾民众挡住警察。就连那些学生也没有想到,“他们原本以为自己很快就会被抬出来,根本没有想到外面的人多到可以挡住警察。”

  但她很快就回到自己的生活轨道,事件持续的23天里,蔡博艺有空就会去现场看一看。“我是学新闻的,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不去?”蔡博艺看到有些“逢中必反”的台湾人举着歧视性的标语,也看到有些大陆人对台湾高高在上的心态,这都让蔡博艺很不舒服。

  对太阳花事件,蔡博艺并不愿意多谈看法,因为事件太过复杂,社运者内部也有很多分歧,而她“还没有沉淀过”。

  但她坦承,备受诟病的社运问题,在太阳花事件中一览无余。“台湾已有很多社运观光客,也有不少社运最后变成了嘉年华。太阳花事件中,不少人去现场只是为了拍张照片、上传脸书显得自己很潮,或者是(随众)大家都去我不好意思不去。他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也被大陆网友讽刺为“台式民主”。

  但蔡博艺依然对民主深信不疑,“这次校园选举引发轩然大波,是因为学校的选制不完善(造成的),所以完善制度最重要。西方完善的民主用了两三百年摸索,而台湾30年的民主还需要时间和积累。”

  在蔡博艺看来,台湾民主的最大不足在于:框限在统独、蓝绿中。“每次大选辩论时,最终都围绕在两岸议题,没有办法讨论实质政策。如果台湾还困在蓝和绿里,就很难有出路。”

  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台湾的社运团体出现“倒闭潮”,他们认为把体制外的政党送进体制内已经成功,即使发现问题,他们也希望“给民进党时间”。最终,民进党却因贪腐下台。“后来公民社会开始讨论,究竟是监督政府还是政党?现在他们已经知道,不能只监督单一政党,无论哪个党执政,最重要是公民社会对政府的监督。”蔡博艺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

  四年前,她对民主的认知只是投票,但现在这座小岛告诉她:“投票只是民主的形式,公民社会才是民主的延续。”谈起这些,蔡博艺开始滔滔不绝。“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中惨败,就是因为太多的公共议题当局没有好好应对,最终民意反映在选票上。”

  11月29日,台湾九合一选举开票,22个县市长中,国民党仅获6席。她分析说,“这一两年来,国光石化案、反核游行、洪仲丘案、太阳花事件,让上万人走上街头。这些事件累积下的情绪,在九合一选举中爆发了。”

  今次九合一选举焦点落在台北市市长,无党派人士柯文哲最终超过国民党候选人连胜文20万票,入主台北市。“他太特别了。”蔡博艺说,“柯文哲是知识分子,是医学博士,很多想法跟传统政客不一样。因为他没有党派,这次选举后,有调查显示61%选民愿意此后考虑无党籍的候选人。”同样,蔡博艺不蓝也不绿不红,她觉得:“把颜色抹在别人身上是一件简单粗暴的事。”

  这个早熟的22岁女孩不知道自己在台湾的言行,会不会阻碍她在大陆的前途。父母早是多次规劝她“谨言慎行”。她反问记者:“我做错什么吗?如果有阻碍,那是谁的错呢?”

  在蔡博艺眼中,两岸青年似乎生活在平行的两个世界。台湾年轻人终于开始关心政治,“以往台湾选举总是年轻人投票率最低,但这一年集中爆发社会运动,让他们开始意识到,要用选票改变身边的问题。”九合一选举中,年轻人的选票成了最大变数。柯文哲的胜利可以看出,中间选民正在带领台湾逐渐走出蓝绿。

  而大陆青年则埋头生计、规划前途,无暇顾及对岸的一举一动,“同学都在谈结婚、工作、买房子,我们好像活在两个世界。”22岁的蔡博艺已有两个初中同学为人妻母。大陆社会的隐形压力,让年轻人不敢走慢一步。但她感觉在台湾,允许年轻人彷徨,允许他们花很多时间寻找未来的路。“有人工作到30多岁,又重回学校读本科。也有人读两年书,便休学去工作。”这样的随性生活,让她觉得“台湾人生活很幸福”。

  四年岛民生活,蔡博艺虽然不喜欢被“陆生”标签化,但也正因这个身份,她看待台湾,比大陆游客更包容,比台湾人更超然。这座海岛改变她最多的是,“更有同理心,去理解和自己立场不一样的人,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她对记者多次这么说到。

  就在12月,另一位陆生、台湾大学博士生董梦杭宣布参选台大学生代表,参选消息一经公布,这位本硕都毕业于重庆大学的在读博士,再次在学校引发质疑。

  延伸阅读:

  蔡博艺政见:

  学生会不能沦为橡皮图章。要打破黑箱会议,将民调纳入决策,至于学生会会刊,“不应当是宣扬学生会政绩的一张纸,只有垫便当的功能”。

  学运领袖陈为廷:

  大陆学生有没有资格参选学生会长?陈为廷说,“答案是不证自明的”;每个有学籍的学生,都有资格参选会长。他认为,该采取的做法不是禁止或歧视大陆学生的参选,而是设法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学生会选举、挑起更深入的辩论。

  陈为廷表示,他认识蔡博艺是因为,蔡博艺来台湾念大学第一年就出版了《我在台湾,我正青春》;书中除了她在台湾的“小确幸”旅游见闻,还有许多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思辨,及反服贸现场纪实,令他印象深刻。陈为廷称,“她(蔡博艺)在台湾、在淡江的公共参与,比很多台湾人、淡江学生,都要来得多”。(编者注:“小确幸”一词的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出自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

  “陆委会”早前表态:

  两岸人民身份以户籍区分,蔡博艺参选,展现对校园事务的关心与投入,并亲身参与校园自治活动、体验民主精神,对此乐观其成。

  事件回顾:

  5月初,淡江大学学生会选举因投票率未达15%当选门槛,举办补选,

  8月8日,选举公报公布,参选者包括蔡博艺率领的大陆生团队,公报新增候选人国籍(大陆、台湾地区)栏。

  8月中下旬,学运领袖陈为廷、民进党中常委游锡堃等人纷纷发表意见,引发社会关注。

  9月4日,另一候选团队未一句选举规则提前宣传,蔡查询时获回复,称中选会有权解释选举。

  9月13日,蔡博艺团队之一新颁布的未公告的选举规则,要求个别候选人的得票率超过15%才算当选,前所未见,为史上最高。

  9月15日,中选会宣布停止学生会选举。

标签:台湾|大陆|中国人
稿源: 中国新闻周刊   编辑: 周玲娥周玲娥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