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型城镇化的“探路人”
晋江新闻网讯 新型城镇化,泉州在探索。在泉州61.5%城镇化率的大背景下,泉州市委、市政府以环湾为题,不仅在经济领域持续创新转型,更以同样的姿态和精神,开启一场城乡一体、人人共享的城镇化发展“转型升级”。
晋江无疑是这幕大戏的先行者。2002年,习近平同志曾到晋江调研,把“晋江模式”总结概括为“晋江经验”。作为县域经济的领军人,今天的晋江,又有了新的角色——新型城镇化的“探路人”。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上,晋江正在缔造新的“晋江经验”。
产城联动 看得见的互动提升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题中之意。对接环泉州湾城市群,结合城市改造,近年来,晋江先后有126家优质企业退城入园,229家低效污染企业淘汰出局;布局了8大专业市场、3大文化创意园区、1个金融聚集区和一大批高端商业综合体。
与产业集约集聚、新型业态生长相呼应的,是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大幅提升。如今,晋江城市框架不断拉大,2013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64%。为深化产城乡融合,晋江还将投入28.7亿元,构筑“152030”快速交通圈,即明年要实现市域内任一地点15分钟内上高速,城市中心城区20分钟内通达任一镇街,各镇街和外来人口集中的工业园区之间30分钟内通达。
待遇同享 享得到的市民福利
城镇化的终极目的是让生活其间的人们舒适、便捷。在晋江,关于“人的城镇化”,被清楚阐释为外来人口本地化和进城农村人口市民化。
为了让新晋江人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晋江全省率先实行“居住证”制度,推行“无房落户”政策,并出台政策、搭建平台、简化手续,想方设法让外来工有条件购买安置房。晋江还在全省率先作出“三不”承诺:决不让一名务工人员子女失去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决不让一名务工人员因恶意欠薪领不到工资、决不让一名务工人员维不了权。
三年来,晋江有9万多人在片区改造中由农民就地转为市民。在晋江,最好的地块不作他用,而是用来建安置房、建公园、建绿地、建设施。与此同时,晋江市相继实施352个重点城建项目,推进16条道路功能完善、景观提升和立面综合整治,基本建成晋阳湖、八仙山公园、绿洲公园、竹树下公园等几大城市公园,以及一大批教育、医疗、环卫等民生与文化设施。
以文兴城 触得到的精神底蕴
新型城镇化建设,只有“享得到”的福利还不够,“触得到”的底蕴同样重要。
在晋江市区黄金宝地,错落有致的五店市传统街区成为晋江文化兴城的诚意之作。在梅岭组团规划中,晋江在地价高达10亿元的地段建设起这片传统街区,只为保留闽南元素,守住文化之魂。
文化兴城的另一层重要内涵,是以文“化”人。今天的晋江百姓,不仅花上10-30元就能观赏到世界经典歌剧、英国24合唱团、俄罗斯国家明星芭蕾舞剧院等高层次演出,还享有“15分钟文化生活圈”,沿世纪大道上一路行走,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戏剧中心……无不是市民最佳的文化伴侣。
环湾同城 更美好的宜居幸福城
于百姓而言,新型城镇化是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于城市而言,新型城镇化意味着泉州朝着环湾、向湾,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城的步步跨越。
放眼泉州市,2014年,环湾、向湾、同城化发展,泉州起点更高。今年,泉州拉开“环湾规划建设年”大幕,更加注重从源头上提升泉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品位和水平。而在广大农村,泉州更因地制宜,早早探索“美丽乡村”建设,并将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并重,视为合力构筑“美丽泉州”的两大基石。
作别城市发展的千篇一律,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尝试,我市13个方阵各具主题。其中,石狮正开展省级全域城市化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实现外来人口100%办理居住证;德化在做强城关统筹城乡,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试点方面不断开拓,接连出台了进城务工人员安居工程住房供应实施方案、非德化籍外来务工人员配偶及子女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意见等;以“全域规划、产城融合”为理念,泉港加快中心城区、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三位一体、同步推进”;以官桥镇、水头镇和石井镇强大的区域联动效应为支撑,南安开启了沿海三镇全域一体的大幕……“一县一主题”,将让泉州的新型城镇化更富有特色、充满活力。(记者 叶舒雯)
- 【新型城镇化】晋江启动文化遗迹普查2014/07/17
- 三个大型新闻策划将助力晋江新型城镇化2014/07/16
- 【新型城镇化】购房有补助 升初中可免费择校2014/07/12
- 【新型城镇化】让更多流动人口成为“新晋江人”2014/07/11
- 【新型城镇化】晋江强化“五大中心一个基础”建设2014/07/1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