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台海资讯 >>正文

瓷都老街变夜市 “台湾景德镇”陶瓷没跑赢牛肉面

www.ijjnews.com   台海网  2014-05-02 14:46
  

台海网5月2日讯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莺歌,台湾的瓷都,自清朝末年起便是陶瓷生产重镇,有过“制瓷如印钞”的繁华。2000年起,莺歌开放陶瓷步行街,俗称老街,将制瓷转型为文创和旅游业。

近日,台湾媒体报道,莺歌陶瓷老街上小吃店越来越多,到此一游的访客往往吃一碗牛肉面或一份刨冰就走,陶瓷店却生意惨淡……

莺歌购物体验

台湾媒体的报道令笔者忆起自己的莺歌之行,颇有同感。笔者三赴莺歌,两次都是吃了喝了就离开,只有一次受友人之托买茶具,才转了一圈又一圈后买了一壶三碗。

一位香港游客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说,慕名到莺歌,但家家的产品都差不多,而且在日本和中国大陆都能看到买到,没有什么特别的,所以转了转,吃了点东西就离开了。

除了缺乏个性之外,笔者的观感是难以找到性价比合适的产品。只以茶具举例,一类仿汝窑、龙泉的瓷器,每件都要一二千新台币,一套小壶小碗都是上万台币,如果是名窑名师的,每件就要上万,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难以判定其高价的合理性,对于大陆游客来说,甚至难以判定是“台湾制造”还是“景德镇制造”。如果价格适中的,一壶四碗一二千新台币,游客也能接受,但由于胎质、色釉、造型百款一面,店店都差不多,而且也看不出与其他陶瓷产地的差别,再加上陶瓷制品不易携带,游客往往看看就算了。

但这条老街也给笔者留下愉悦的记忆,一是你进店就可细观慢赏,店员不会围着你聒噪推销;二是我要买一壶二碗时,店家问:“两个人用吗?可是如果碎了一只碗,那只就不好配了,我建议你多买一只。”当我决定多买一只时,他轻言慢语说:“因为这只是我要你买的,所以这只打九折。”钱不多,但这种态度很温暖。还有一次买了十几件琉璃摆件,店员都为我包装好了,听说我是要分送朋友的,他二话不说拆开包装,又一件一件分装,每件都包得妥贴漂亮,忙得满头大汗。

台湾景德镇

莺歌位于新北市,这个美丽的名字来源于其北面山坡上有巨石如敛翅之鸟。清朝末年,此地发现陶土,再加上是煤的产区,烧窑方便,又有水利铁路运输之便,于是莺歌的制陶业开始兴起,鼎盛时期厂家上千,成为台湾制陶业的领航者,有“台湾景德镇”的美名。

现在,台湾的陶瓷博物馆和陶瓷专业的高职就设在莺歌,莺歌通过参加国际展览、举办陶瓷嘉年华、开辟步行街等,以陶瓷带动地方发展。走在陶瓷老街上,既有日用瓷、建筑用瓷,也有从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艺术瓷,还有传统的燃煤窑址被保存下来供人遥想往昔。

只可惜,到老街一游和买陶瓷的人逐年减少。去年到莺歌陶瓷博物馆参观的游客有130万人,其中只有一半到了邻近的陶瓷老街。据莺歌陶瓷艺术发展协会统计,老街的游客只有二成会买陶瓷,不少店家撑不下去,歇业转行。老街上的老字号嘉隆精品,从日据时期就在此地制陶售陶,传承几代的家族事业却于去年关门大吉,老板说:“廉价品充斥老街,精品怎么拼?”

此时,作为配套服务的小吃店却风生水起,连连开业,葱油饼、臭豆腐、猪血糕、牛肉面……台湾媒体形容:游客吃东西比赏陶艺认真。

陶瓷街为何变夜市

“特色不见了”、“老街变夜市了”,不少人对于莺歌陶瓷特色的虚化感到忧虑。为何不买?“太贵的买不起,不贵的哪都能买。”“家家都一样,看腻了,不想买。”这是游客的说法。

而店家说,“店面租金连年涨,外来商家涌入,当地的陶艺工作者和商家退出,特色当然没有了。”“没人管,任凭削价竞争,市场竞争陷入恶性循环。”“如果老街只剩下商业,产品又没有创意,游客当然只能吃东西。”

也有在困境中转型成功的店家,有一对陶艺夫妻连续几年店面亏损,“不如去卖牛肉面”。后来他们在“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概念下探讨做仿古陶瓷,并融合进漆器、琉璃等元素,产品赢得了一席之地。还有一对姐妹为了挽救爸爸的制陶事业,通过网络为客人定制陶瓷礼品,市场成绩不俗。

传统产业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光是一个大命题,现在新北市正在想办法振兴莺歌的陶瓷,包括组织国际采购会、吸引年轻人加入陶瓷产业、把莺歌的制陶区规划为产业园区、成立研发联盟等。此外,利用博物馆展示个人工作室和老街店家的产品,将更多游客的目光引向陶瓷,也是努力的方向。(邰文欣文\图)

 

标签:老街|夜市|台湾|景德镇|牛肉面
稿源: 台海网  编辑: 王华峰王华峰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