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正文

中国爱心城市——晋江又一亮丽名片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2-12-19 17:10
  

 

磁灶镇大埔村敬老院免费为老人发放药品。

2011年7月1日,晋江向首批外来务工人员发放居住证。在晋江工作19年的重庆市开县谢先亮领到居住证。

中国爱心城市———晋江又一亮丽名片

【导读】12月17日,晋江市被“中国爱心城市”全国指导委员会授予“中国爱心城市”荣誉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市、福建省第一个爱心城市。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动情地说,晋江获得“中国爱心城市”,实至名归。

2000多年前,孔老夫子毕生倡导“仁爱”。如今,“仁爱”已渗透到晋江的每寸土地,流淌在晋江人的血脉中。这座以品牌之都名闻天下的城市,正致力打造经济发展快、城乡统筹好、民生质量好、人民友善、社会和谐、慈善文化代代传承的幸福之城,爱心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在第二届中国爱心城市大会上,晋江市领导表示,晋江市委、市政府重点实施民生保障提升、困难群体帮扶、慈善救助、关爱百万新晋江人、爱心载体建设、爱心文化传承等“六大工程”,努力打造“幸福晋江”,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个人。

■记者 吴道淼王家煜 文/图

  民生保障提升工程

  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近年来,晋江以每年25%的递增速度大力投入民生事业,全力构建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基层安保、环境建设、社会保障7个民生体系,让群众感受到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如今,晋江市已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的低保制度。1998年以来,晋江市低保标准经过9次提标,由120元/人.月提高到目前的380元/人.月,现有低保对象7836户、21086名,占全市人口总数2%,2011年共发放保障金4766万元,市、镇两级分担比例为9:1。此外,晋江还建立低保家庭基本生活消费价格变动应急预案机制,2011年共发放物价补贴476.916万元。

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题,实现“居者有其屋”,2001年以来,晋江持续打造“安居工程”,市、镇(街)、村(居)三级联合救济,累计建成低保对象、五保户、二女户、特困侨台胞住房2177套,启动建设25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其中,2007年以来,晋江连续五年实施“爱心安居房”建设工程,共投入2460万元为648户低保、五保家庭建设安居房。

就业方面,晋江建立市政村及市级就业服务网络,群众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免费参加政府提供的就业培训。

医疗方面,晋江推动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医保,率先实现医保城乡一体化。

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晋江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民生保障,推动了发展成果全民共享,让群众感受到爱的温暖。

  困难群体帮助工程

  重点帮助7类对象

所谓“富市有穷村,富村有穷人”,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眼里,只有困难群众的生活都得到改善,才能体现社会公平,体现城市爱心。在晋江,包括孤寡老人,残疾人、孤残儿童、低保五保、特困避灾群体、贫困学生、失足青少年在内的7类对象常年得到重点帮助。

为了让爱的阳光照耀更多困难群众,晋江市政府设立专项帮助资金,每年集中开展“四帮四扶”制度,即帮就医、帮就业、帮就学、帮安居,扶贫困、扶老幼、扶伤残、扶志气,让困难群众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近日,晋江市政府将“四帮四扶”定为201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投入2000万元对200户特困家庭实施帮助,同时拿出1000万元用于加大贫困家庭救助力度。此外,以青阳、梅岭部分社区为试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50户重度残疾人提供日常照料、生活护理和健康体检等居家养护家政服务;新建30个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成2个廉租房项目,安排3100个以上危房翻建指标。

  慈善救助工程

  惠及群众13万人

晋江人豪爽大气,乐善好义 ,骨子里都想着做好事,帮助人。2002年,晋江创立了全国首家县级慈善总会,至今已募集善款近17亿元,投入近8亿元,常年实施15项慈善爱心工程,惠及13万多人次。恒安集团首席执行官许连捷先生的父亲许书典先生捐资9999万元人民币,成立“许书典家族慈善基金”;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捐资1亿元人民币,成立“安踏和木爱心基金”。在晋江,先后涌现出14个慈善世家、50位慈善家、19位慈善大使。

依托社区义工协会、村级爱心援助站、镇级慈善联络组、镇级慈善协会、市级慈善总会及红十字会,晋江构建了“企、村、镇、市”四级慈善网络,通过组建各级慈善组织,发动更多人、更多企业参与慈善捐助,让仁爱之心、慈善义举成为社会新风尚。如今,晋江已形成浓厚的慈善氛围,很多人借父母生日、子女结婚捐助礼金设立慈善基金,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晋江是著名侨乡,海内外华侨华人情怀故乡,泽恩桑梓,他们慷慨解囊,建桥铺路、赈灾济贫、兴办教育。侨捐侨汇为晋江的经济发展及爱心公益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旅菲华侨陈祖昌先生独资捐建祖昌体育馆,印尼华侨郭文梯先生独资捐建季延中学。在晋江,几乎所有的村落、学校、医疗机构等社会公益事业都不同程度接受过海外侨亲的捐赠,都镌刻着晋江海内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的拳拳爱心。自建市以来,海外华侨华人每年捐款1亿元,62人次受到省政府立碑表彰。

  百万新晋江人关爱工程

  外来人员享有市民待遇

爱心,不仅针对晋江本地人,更让百万新晋江人感受到温暖。

2006年,晋江创全国之先对外来工实行 “三不”承诺,即不让任何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因企业恶意欠薪而蒙受损失;不让任何一名在晋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不让任何一名在晋务工人员维不了权。去年,晋江又在全省率先推进“居住证”制度,赋予外来人员22项市民待遇。目前晋江有外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275所(其中外来人员子弟学校11所),有19.07万名外来子弟与晋江学生同等待遇,占在校学生58.21%。今年春季,晋江率先在全省实施公办高中免学费,比省定目标早了5年,4590名农民工子女受益。今年秋季,晋江市又率先在全省实现中职免学费,3965名农民工子女受益。

长期以来,百万外来人员推动了晋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他们已成为“新晋江人”。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让他们享受到与本地人一样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晋江市还专门出台政策,鼓励外来人员在晋江购房入住,保障百万外来人员在晋江稳定工作,安心生活。

  爱心载体建设工程

  爱心服务网络全覆盖

晋江市高度重视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实施孤老供养救助工程,新建了养老院、育婴院等一批爱心载体工程,构建起市、镇、村三级爱心服务网络。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近年来,晋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福利事业发展,不断加大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力度,创新养老建设模式,完善五保供养机制,全面提升五保供养水平。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晋江市在养老机构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晋江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22所,其中已建成投入使用10所,在建12所,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46个,总床位2386张(含日间照料床位),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20张。2012年,晋江市被民政部评为第四批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

在龙湖湖畔的尚善养老院,93岁的高龄的张志诚老人正享受着祥和、舒适的晚年生活;在育婴院,无依无靠的孤儿在爱心人士的悉心呵护下健康成长。目前,晋江正加大投入,整合养老院老年人专科医院,救助管理站及救灾、支前等多种功能,建设一个占地90多亩的综合市级社会福利中心。此外,晋江389个村、社区都组建了村级爱心救助站、社区义工协会和志愿服务组织,真正实现爱心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爱心文化传承工程

  让爱的种子薪火相传

晋江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爱心文化源远流长,爱心已成为晋江大地一道最亮丽的风景。为了延续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多年来,晋江持续开展“点、线、面”爱心创建活动。“点”就是评选爱心单位、爱心企业、爱心家庭、爱心企业家、爱心典范人物;“线”就是发展壮大爱心志愿者队伍;“面”就是创建爱心镇街、爱心村(社区)。通过这些创建活动,引导更多人奉献爱心,参与爱心行动,营造全社会参与、互帮互助的爱心城市氛围。

此外,晋江还大力弘扬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将爱心文化向外拓展延伸。晋江慈善总会先后6次发动紧急募捐,募集2.4亿元款物支援灾区,不仅送去了善款,更传播了晋江的爱心文化、爱的种子。

许嘉璐:

晋江的大爱

是一种历史传承

12月17日,在第二届中国爱心城市大会上,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说,在晋江,整个城市处处洋溢着晋江人的大爱,这种大爱是一种历史传承。

结合晋江申报爱心城市短片以及走访晋江育婴院等地,许嘉璐说,晋江的“大爱”体现在,数百万海外晋江人无论走到哪里都爱乡,由爱乡扩展到爱国,他们对家乡的人民也充满了爱心,这种“大爱”是一种历史传承。晋江不仅慈善事业发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始终在爱的光环下。

对于晋江育婴院,许嘉璐印象深刻。他说,100多年前,晋江人就把小小的育婴堂作为普救天下困苦人的举动。今天也是这样,在育婴堂的客厅公布着捐赠者的名字和金额,少则几十元、一百元,多则一千、几千元,每一笔都清清楚楚地列在那儿,这是对爱心人的回报,也是对接受爱心者的熏陶,让他们知恩、感恩。知恩、感恩也是一种爱。在育婴堂里,从院史展览到每个房间,对残疾、智障儿童的看护、服务、教育,从每一个导育员的脸上和会谈的语气上,以及做义工的老师给孩子上课的情景里,自己与孩子们的问答中,都能感受到在这个小楼里处处洋溢着是晋江人的大爱。

标签: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