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聚焦泉州——生态环境“高颜值” 经济发展“高素质”
采访团参观福建蓝深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融媒体记者陈小阳 摄)
8月7日—9日,中宣部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泉州。来自中央、省级和市级媒体的记者走进泉州台商投资区、丰泽区、晋江市,深入挖掘泉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采访中,泉州坚持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取得的新成果,引起了媒体记者的广泛关注。
绿意回归民众
文化融入生活
让绿意回归民众,让文化融入生活,把生态文明实践融入市民日常生活。走进泉州海丝生态公园,中间由百崎湖水系贯穿而过,这座总面积达4600多亩的城市公园在依托原有自然山水脉络的基础上,将水体、湿地、田园串联起来,形成了相互贯通、连绵成片的生态系统。“整合现有资源,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农则农”理念贯穿公园建设发展,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海丝生态公园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引领产业转型,让环境更美了,居民收益增加了,还有效减少植物资源的破坏,守住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蟳埔民俗文化村里游客攒动,商铺里面簪花,蚵壳厝旁拍照,“以美赋能”让乡村发展踏上快车道。而这份“美”是基于生态文明和乡村文化沉淀的内在吸引力。蟳埔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向东说:“我们以微改造为原则,注重历史建筑保护,从整洁环境、规整空间等角度切入,结合‘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纵深推进民俗文化村整体改造提升。”现在蟳埔民俗文化村日均接待游客超2万人,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5倍。
“文旅经济的魅力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整体性文化保护等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形成的生态文化也将助力蟳埔文化旅游进一步创新与产业链延伸。”光明日报记者张诗瑶深有感受。
节能降碳转型
企业向“新”逐“绿”
“双碳”目标下,企业绿色转型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里,“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正推动产业智造向绿发展、园区发展向绿而行。作为省内首家自主开发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企业,福建省蓝深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深大脑”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实现农村污水治理数字化,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目前蓝深环保为福建省内提供了新的污水处理方案,在省内已建设上千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很高兴看到像蓝深环保、大河数智(泉州)等企业落户到数字经济产业园,园区助力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引领高质量发展,企业也为园区甚至地区注入澎湃的发展动力。”央广网记者龚雯说道。
在晋江经开区的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这座“三星级”绿色厂房屋顶上都覆盖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屋面覆盖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年均发电量约700万千瓦时,90%以上可用于我们生产用电,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00吨。”凤竹纺织行政副总经理叶炜刚说,“纺织行业是用水大户,企业的新厂房在设计时便充分实现高效余热回收和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目前,凤竹在生产过程中的热水回用率可达95%。
融媒体记者 高慧子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