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共赴“春天之约”聆听“晋江声音”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4-03-07 16:49
  

  编者按:2024年全国两会正在举行。与会的旅居港澳晋江乡贤相聚北京,共赴春天之约。他们关注了哪些热点问题,发出了怎样的“好声音”?让我们一起来聆听。

  陈明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加速横琴粤澳深合区发展

  人物名片

  陈明金,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福建同乡总会会长、澳门金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横琴粤澳深合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琴澳两地民生便利化系列政策加速落地。但是,深合区推动“四新”产业发展的进度相对缓慢,缺乏对产业或企业稳定有力的政策支持。对此,陈明金认为,横琴要加速发展,离不开深合区管理人才和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陈明金建议,首先要统一思想、加速融合,建立同工同酬的管理人员体制,搭建公平公正的晋升渠道,以稳定军心,全心全意促发展。深合区首创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管理体制,来自不同地方的体制内或聘用制的管理人员,虽然工作内容一致,但工作方法、考核标准、酬劳待遇有所不同,需进一步融合。建议按照深合区管委会的架构,设置一套涵盖职级划分、薪酬福利、晋升路径等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采用公务员和员额制两种聘用机制,管理团队人员同职级同工同酬,进一步凝聚团队精神。

  其次,要加大引才政策力度,广纳适合“四新”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陈明金建议,深合区可学习“珠海英才计划”制定引才政策,以产业发展为中心,分类定义不同类型的人才标准,简化人才认证程序,缩短人才补贴兑现周期,提升人才在深合区的获得感,切实有效落实和兑现人才政策,建设一支符合深合区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陈明金认为,应推动横琴和澳门高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作为深合区建设的生力军及人才梯队。本地高校毕业生直接转化为本地生产力,是加速本地人才集聚最快速的路径,也是持续建设人才梯队的有效方法。为更好地对标“四新”产业发展需求,可以加强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根据企业需求、政府人才规划,高校配合培养所需人才。

  施清流:促进青年留学人才回国发展

  人物名片

  施清流,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社团联会主席、香港隆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青年人才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进新时代青年人才工作对于保障国家社会发展薪火相传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我国人才流失较严重,特别是到海外深造的青年留学生,学成以后选择留在当地发展的较多。对此,施清流认为,吸引和集聚更多优秀青年留学生,以及华商子女学成后回归,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工作之一。

  他建议,依托高校成立境外深造人才追踪部门,通过加强学术交流、传达最新人才政策、搭建留学生眷属联络网等方式,关心本校前往境外深造的学生群体,保持密切联系,提供必要的服务和轻松的科研环境,用真情实感、血缘眷属纽带促其学成后回来为国服务。

  同时,聚焦关键领域,设立留学生假期实习和培训计划,为其毕业后找到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定位的创新创业舞台创造条件;通过税收优惠或资金补贴的方式,激励企业招聘海外留学实习生,提前锁定海外留学人才。此外,加强海内外信息沟通,优化海归人才政策宣传方式;及时发布海归人才年度报告,通过案例等形式介绍归国留学人员取得的成就,加快形成回流示范效应。

  施清流还建议,应适当调整高校华侨生招生计划,探索开放更多体制内工作岗位给符合条件的华侨生,并在办理档案、报到证方面给予程序上的简化,促使更多华商子女、“双非”子女通过华侨生考试回乡读书、发挥才能、施展抱负。

  苏清栋:分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标准”

  人物名片

  苏清栋,全国政协委员、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主席、香港中金金融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以下简称“湾区标准”)是为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经大湾区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商议确认的、在大湾区实施的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湾区标准是大湾区规则衔接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大湾区统一市场的重要基础。

  当前,粤港澳三地在湾区标准的技术与制度层面的合作已逐步展开,公布了湾区标准发展指南,确定了三地牵头部门,已发布110项涉及养老、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物流等25个细分行业领域的湾区标准。苏清栋认为,目前,推进“湾区标准”工作面临一些问题与障碍。例如,现有标准仅联通局部合作环节,较难实现某个行业全链条跨境合作;港澳机构难以作为主导参与清单起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港澳相关机构参与制定、执行湾区标准的积极性。

  对此,苏清栋建议,按照先易后难、紧迫性和必要性的需要,分步完善湾区标准。优先考虑涉及民生、技术领域及链条较短行业的标准,优先解决粤港澳三地跨境合作规则衔接突出的问题。此外,对链条较长的产业、生产制造领域,可规划长期清单,使湾区标准逐步覆盖更多行业领域的各个环节。

  苏清栋还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港澳机构参与主导湾区标准的制定。一是由港澳政府部门会同内地有关部门联合审核港澳机构申请,通过审核的港澳机构可作为主导者参与制定湾区标准;二是内地政府可为港澳机构匹配内地机构共同主导湾区标准,建立三地联合主导模式。

  施家伦:加快完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公务员管理机制

  人物名片

  施家伦,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立法会议员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行“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创新管理体制,人事采取组织选派和市场招聘相结合、挂职与任职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广泛汇聚中国境内外优秀人才参与合作区建设。对此,施家伦表示,这衍生了一些新情况和问题,如合作区执委会人员身份复杂、职级不明,常冠以“负责人”头衔,薪酬待遇相差悬殊,影响合作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为加快理顺合作区人事管理机制体制,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施家伦建议,尽快优化完善执委会现有的粤澳公务员管理机制,明确执委会各部门的职级体系、薪资体系,实行各种身份人员统一管理、统一考核,逐步强化“合作区公职人员”的身份认同;同时,建立粤方公务员在合作区的晋升和提拔机制,广东省、珠海市选派单位在绩效考核、人事选拔中对派出的挂职人员予以绩效奖励和优先选拔。

  施家伦建议,加快建立健全激励合作区干部担当作为的工资收入内部分配和福利待遇办法,尽快推动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中有关“创新人事管理”的要求,加快实现各类公务人员薪酬基本一致,建立符合合作区特点、“同工同酬”的公务员队伍薪酬体系。同时,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的原则,在加快招聘员额制人员的同时,做好政务人员和员额制度的有效衔接,给予政务人员同等薪酬待遇。

  李国兴:在内地讲好香港故事

  人物名片

  李国兴,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美亚娱乐资讯集团有限公司主席

  香港回归祖国26年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李国兴建议,加强对内宣传,擦亮香港招牌。他表示,香港在国际交往、人才支撑、社会治理等方面有很大优势,发展潜力较大。如今,随着内地和香港民众互动的增加,因文化和认识的不同,容易产生摩擦和误会。因此,建议通过加大宣传来增进彼此的认识,而且宣传的重点应放在互联网和新媒体。

  近年来,内地拍摄了大量主旋律题材影视剧,但涉及香港的较少。李国兴建议,通过增加香港与内地合拍影视剧,以及香港导演、演员深度参与等方式,更好地讲好香港故事。

  李国兴认为,去年年末热播的电视剧《繁花》里就有香港的影子。黄河路霓虹满街的景象,犹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闻名黄河路的干炒牛河,是港式粤菜招牌;外贸、改革、港乐等关键词,体现着粤港沪三地的交织与融合。他建议,中央宣传部加大对香港宣传的重视,由国家广电总局统筹落实,通过大屏和小屏展现不一样的香港。

  他还提出,在内地选树港人典型,通过典型的力量带动社会面、舆论面,让内地看到一个独一无二的香港,树立香港的正面形象。建议中央宣传部、中央港澳办、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合作遴选一批有代表性、公信力、时代性的香港典型,展现香港特色、香港精神、香港气质。

  施维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人物名片

  施维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晋江社团总会永远荣誉主席、怡高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

  根据调研,涉港澳的口岸服务是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最大“堵点”,问题包括“两地两检”服务极为不便、交通接驳质量参差、现行港澳入境内地携带商品超5000元人民币需缴税等。对此,施维雄建议,以“组合拳”和“微改造”思维打通最大“堵点”。

  他认为,各项措施落实速度要快,要有系统性,更要提供法治保障。建议内地和港澳迅速对接,一项措施成熟就出台一项《合作安排》,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及确定,内地、香港、澳门按需迅速立法。建议参考海南自贸区一年10万元额度标准,把现行“随身携带商品超5000元人民币过关缴税”标准提升至每次3万元,每年累计10万元。

  施维雄建议,应迅速梳理现有香港至内地、澳门至内地口岸的通关流程,对各口岸实施投资少、无须豪华、步行距离应短尽短的“微改造”,全面实现“一地两检”,有条件的口岸参考港珠澳大桥实施“两地一检”。此外,建议各口岸施行24小时通关,通过大数据精准研判调配服务人手,激励满足大湾区内人流、物流及中小企业开展业务的需求。

  “建议各口岸两侧涉粤、涉港、涉澳的出关区域,按‘群众得益、各方营利’的可持续原则,通过大数据调配好轨道交通、夜间公交、营运小客车、包车等接驳服务;建议港澳引入类似于‘滴滴出行’的服务企业,切实改善港澳侧交通服务欠佳的问题。”施维雄表示。

  此外,他还建议中央适时增加“自由行”签注城市数量,恢复深圳居民赴港“一签多行”,探索珠海居民赴澳“一签数行”乃至“一签多行”,最后在大湾区实施赴港澳“一签数行”乃至“一签多行”,推动优质生活圈互动和企业商务交流。

  朱铭泉:拓宽渠道 助推香港企业 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人物名片

  朱铭泉,全国政协委员、亚洲木薯资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通过促进基础设施联通、经济一体化、文化交流和多边机制等方面的合作,为推动沿线国家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国内外广泛赞誉。

  朱铭泉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拥有健全的法律体系、自由开放的经济环境和丰富的国际经验,独特的地理和优势使香港成为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枢纽。多年来,香港企业一直希望参与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香港政府也在积极推动香港企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平台。

  然而,香港企业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相对匮乏。朱铭泉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在香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共建“一带一路”专题会,向香港企业讲解当前可参与投资建设的项目,便于有意向的企业找到投资方向和具体项目信息,明确当前与沿线各国的合作领域与方向。

  朱铭泉建议,国家可以开放一个专门接收香港企业家与华侨反馈信息的窗口,建立联络点,让香港企业家能够及时获取国家需要的投资领域信息,实现互利共赢。

  作为香港企业家,朱铭泉迫切期望提高香港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商务互访中的参与度,获得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港澳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对此,朱铭泉表示,香港企业享受与内地企业同等的优惠待遇和政策,将极大鼓舞和吸引更多香港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把握发展机遇。

  王育民:促进香港大学生到内地观光交流

  人物名片

  王育民,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晋江社团总会永远荣誉主席

  当下,不少境外网络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大多片面或失实,同时香港青少年较少到内地进行交流体验,缺乏全面了解祖国的机会。对此,王育民认为,促进香港大学生到内地观光交流,有助于增进香港青少年对国家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认同感和归属感。

  他建议,向有意向的香港大学生每年免费提供一份往返内地的高铁票,为他们前往内地不同城市和地区提供助力。王育民认为,乘坐高铁出游,既能感受国家优秀的基础建设水平和先进的高铁科技水平,又能沿途欣赏祖国的秀丽河山。以自由行的方式与三五知己共同前往,更贴合如今青少年的旅行方式。

  在赴内地观光交流期间,王育民建议为香港大学生安排一些文化体验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参观当地博物馆、历史遗址,欣赏文化表演等,深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和发展成就。此外,可以对接内地高校,以内地大学生作为香港大学生文化和历史体验活动的向导,有效促进两地青年的交流和互动,让此行更丰富、更有趣。

  “通过向香港大学生提供高铁票,加强香港与内地青少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提高他们对自我身份和国家的认同感,项目具有持续性及话题性。”王育民表示。

  庄紫祥:优化境外来华旅客移动支付服务

  人物名片

  庄紫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道集团董事长

  今年全国两会,庄紫祥准备了一份《关于解决境外旅客来华现金消费中遇到的困难的提案》。

  他介绍,中国的数字支付、移动支付发展迅速,来华的外国客人往往不懂得或难以下载和使用我国移动支付工具;当他们使用现金支付时,习惯了移动支付的中国商户则出现找零难的问题。这成为外国旅客来华的一个痛点。

  “面向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更为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工具作为公共产品,进一步满足国际来华人士的支付需求,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与效率。”庄紫祥表示,数字人民币既具有实物人民币的支付即结算、匿名性等特点,又具有电子支付工具成本低、便携性强、效率高、不易伪造等特点,建议进一步推广数字人民币,创造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

  庄紫祥建议,借助举办国际体育文化盛事的契机,在部分旅游城市率先推广使用数字人民币。扩大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场景,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多个领域。降低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开立标准,优先降低国际来华人士个人钱包及企业钱包的开立标准。

  同时,他建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进一步加强数字人民币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完善,实现在境内外主要地区的使用和兑换。同时,进一步扩大数字人民币App的试点范围,实现境内外主要城市全覆盖;针对国际来华人士,开发无须实名认证的版本,并逐步缩小实名认证的差别待遇。

  此外,为便利国际来华人士通过中国银行海外网络实现货币兑换,庄紫祥建议,联动境内外收单行将收费场景铺开,具体可以联动中国各大银行在各国的分支机构,实现数字人民币找换,让外国客人回到家乡后,可以把手机应用程序内剩余的数字人民币兑换成当地币种。

  (记者 王云霏)

标签: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刘忠琴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