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产业财经 >>正文

利郎2023春夏产品上新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3-05-29 16:26
  

  近日,利郎2023春夏产品上新。

  利郎简约男装春夏新品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及自主研发技术,融入中国非遗文化,以时尚演绎传统艺术,以简约男装设计助推中国非遗文化传承,获得消费者一致好评。与此同时,利郎全新品牌定位“利郎简约男装”,助推品牌在中国男装赛道稳健发展。

  以“中国非遗”为文化底蕴

  2023春夏新品,利郎简约男装持续深耕中国文化,以“中国非遗”为文化底蕴,结合非遗载体——古建、陶瓷、象棋、篆刻,揭开非遗文化的溯与承,呈现传统元素的艺术脉络于利郎视角下的交融与延伸。用现代简约设计手法诠释传统文化的全新演绎,“东承西就”系列产品就此登场。

  在利郎2023春夏非遗建筑系列中,别具一格的江南建筑是主要元素。在利郎设计师看来,江南建筑区别于皇城的华丽璀璨、庄严肃穆,在烟雨故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山水美学。于是,他们提取苏派园林与徽派建筑的古典元素,融汇青瓦白墙水墨色调,焕新演绎花窗、马头墙、瓦片等设计元素,让几何花型的精巧变幻跃然于服装上。利郎希望让消费者切身感受中国古建筑之美,弘扬“非遗”艺术的别样魅力。

  历经火与土的淬炼,即便被时间的流沙所掩埋,陶瓷的璀璨光彩依旧从古亮眼至今。在利郎2023春夏非遗陶瓷系列中,利郎延伸陶瓷纹饰、窑变等拼接组合,裂变出简而不乏的纹路。

  在利郎2023春夏非遗象棋系列中,利郎以象棋为介,通过棋子、棋盘形成特有艺术语言,以摩登复古设计呈现经典国粹与现代风格的交融,展现方圆间的秩序之美。

  郭沫若曾言:“鸟虫篆是汉字书法艺术的起源。”利郎2023春夏非遗篆刻系列与艺术大师崔自默跨界合作。崔自默曾于2012年荣获联合国“文化艺术特别成就奖”;2023年获OLYMP'ARTS 2023国际奥艺大会“科学与艺术大奖”,是首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艺术家。利郎2023春夏非遗篆刻系列选择崔自默的篆刻作品为设计元素,以较为直观的设计展现方寸之间的传统艺术印记。

  解构传统文化 诠释简约之美

  谈及缘何选择非遗文化作为设计元素,利郎方面认为,神秘而又充满力量的东方文化正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不仅中国的文化和艺术风格受到国际品牌和设计师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也被用于商业和时尚设计。

  “在现代科技算法打造的完美商品面前,富有情感的传统手工艺逐渐回到人们视线,以其独特性和稀缺性散发着别样的魅力。而非遗手工艺,是人与工艺造物的链接,有着手艺人对生活的朴素热望,饱含着社会生活中工艺技术方面的匠人智慧,以及中国式美学在视觉上的审美特质。”利郎方面表示,利郎产品秉承非遗匠艺精神,探寻技艺与美的联结,挖掘深藏在简约背后的文化底蕴,希望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文化情感链接。

  事实上,这并非利郎首次将国风元素运用于服饰之上。从“中国日报”到“中国国家地理”,再到2023年“中国非遗”系列,利郎简约男装持续深耕中国文化。

  在利郎看来,产品风格中的中式元素不是传统元素的堆砌,而是要经过重新设计和处理,既传承文化传统、提炼经典元素,又要结合当代时尚元素,以现代的视角重新打开传统技艺和文化,使其具有一种新的独特意象,从而形成利郎独特的简约之美。

  国货不断 国潮澎湃

  随着国货产品对传统文化的不断深入挖掘,一批批让人眼前一亮的国潮IP、中国创造诞生并风靡全球。在这背后,是文化自信为国货品牌注入的不竭动力。

  近几年,中国风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传统元素被广泛运用于多种产品,国潮也慢慢进入大众视野。

  在利郎看来,国人民族自信的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回望和挖掘,让很多本土品牌找到了与消费者沟通的方式。如今的国潮已不仅仅是一个传播的噱头,更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注入了中国匠心和传统文化,成为“中国质造”的代名词。

  “传统文化元素的提取和运用,应该是未来本土品牌产品设计的主要方向。”利郎方面表示,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国民民族意识的提升,国货成了民族自豪的象征。当然,在博大的中国文化之中,如何把“国潮”“国风”用当代的艺术和视觉设计成符合当下审美的产品,依然是品牌和企业的一大挑战,也是产品是否受市场青睐的关键。

  国潮品牌的盛行来自文化的认同,时装的意义在于文化价值的输出和引领。在服装行业整体复苏的大环境下,以利郎简约男装为代表的优质男装品牌始终对产品品质及设计保持高关注度,同时越来越注重精细化运营,内生良性增长和外延扩张恢复并存,持续赋能中国男装行业发展。

  (记者 施珊妹)

标签:利郎|春夏产品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刘忠琴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