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元素与冬奥“一起向未来”
“冬奥会凝聚全球目光,泉州多元文化和开放创新的精神为开幕式烟花燃放提供了强有力的创意支撑。”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盛大开幕,泉籍著名艺术家、冬奥会开闭幕式视觉艺术总设计蔡国强用烟花燃放表达中国人的冰雪之梦。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烟花的燃放总量仅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10%,在“简约、安全、精彩”的创作原则下绽放精彩。
不只是蔡国强。本届冬奥会泉州元素大放异彩,与冬奥“一起向未来”——泉州企业安踏集团、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舒华体育股份有限公司等携手赞助本届冬奥会,其中安踏集团全面助力赛时制服装备、火炬手服装和本届冬奥会15大分项中的12支中国国家队比赛装备等的生产和服务,德化陶瓷界的能工巧匠生产制作了陶瓷类吉祥物“冰墩墩”和特许商品“文君瓶”。
蔡国强再次照“靓”开幕式
本届冬奥会开幕式刚开始,鸟巢上空蒲公英化为漫天烟花,随后打出中英文“立春”和“SPRING”。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自古以来,就象征着欣欣向荣,艺术家以绿色为基调给本届盛会献上美好祝愿。
一朵雪花、奥运五环、蒲公英……“奥运盛会烟花燃放都是五彩缤纷的,艺术家每一次放烟花时恨不得把各个品种和各种颜色都用上。这次冬奥会主题与众不同,所以烟花燃放几乎都是银白色的,营造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蔡国强说。
蔡国强也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师,在首都上空创作的烟花“大脚印”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此次冬奥会开幕式他再次与张艺谋搭档,用独具匠心的烟花为开幕式增光添彩。
此前的2020年12月,“远行与归来”蔡国强艺术展在故宫博物院举办。此次活动是本届冬奥会倒计时系列活动之一。蔡国强以故宫博物院馆藏《冰嬉图》为灵感,联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题,创作了《银河嬉冰》,呈现在银河中溜冰的想象,为冬奥会加油,成为该展览的亮点。
冬奥运动装备泉企生产
闪亮冬奥会开幕式的,有泉籍大咖,也有响当当的泉州“装备”。
本届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身穿安踏服装接受采访,讲述冬奥盛会中国式浪漫背后的故事,备受关注。而这只是安踏这一泉州品牌在冬奥会上的诸多精彩亮相之一。
连日来,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活动如火如荼举行,其中的火炬手服装由安踏集团打造。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也加入北京冬奥会火炬首日传递阵营。“作为中国人特别骄傲,北京是全球唯一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北京加油,中国加油。”丁世忠在完成火炬传递后说。
作为国际奥委会青年领袖项目成员,咱厝女孩林诗凌昨日也在北京颐和园参加火炬传递。“我此前曾在安踏工作,负责NBA代言人赞助对接,安踏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大公司。”林诗凌说,能参加火炬传递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骄傲,穿着家乡企业生产的服装倍感温暖。
在本届冬奥会上,安踏成为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伙伴,全面助力冬奥会赛时制服装备,为技术官员、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群体的冬奥工作带去温暖。同时,安踏还助力了本届冬奥会15大分项中的12支中国国家队比赛装备等生产。
此外,同样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赞助商,盼盼集团已向北京冬奥村、各比赛场馆、冬奥酒店等提供了32个品种2000多万包食品,为来自全球的运动员、教练员、志愿者提供健康营养美味;舒华体育则为三大冬奥村健身中心量身定制专业、科学的健身训练解决方案,并提供了跑步机、动感单车、椭圆机等上千件产品。
陶瓷类吉祥物德化造
备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陶瓷类吉祥物“冰墩墩”,每一件都是德化陶瓷师傅纯手工打造的。北京冬残奥会陶瓷类吉祥物“雪容融”也是世界瓷都德化造。
据介绍,自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于2019年公布以来,为充分确保质量和外观符合原稿设计,德化方面仅设计样稿就来来回回打样数十次。要将冬奥元素、体育精神融入陶瓷,不管是造型、色彩、花纸,还是包装等每一个环节都需反复确认。此外,由于陶瓷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物理作用的影响,在成型阶段,“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头和脚容易出现断裂或开裂。经过反复沟通和实验,最终吉祥物的样品通过奥委会的审核,进入到规范化生产。
“泉州市作为工艺美术之都,艺种达30余种,数量为全国之最。过去一年,全市工艺美术销售产值达1300多亿元,位列全国设区市第一。”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副主任蔡文雄说,本届冬奥会陶瓷类吉祥物“冰墩墩”产自德化,特许商品“文君瓶”也产自德化,再次让海内外工艺美术界将目光聚焦世界陶瓷之都,有助于德化陶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记者 陈智勇 孙灿芬 吴泽华)
-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的泉州元素2021/06/27
- 央视特别节目《今日中国》福建篇播出 泉州元素闪亮吸睛 爱拼敢赢深入人心2021/05/27
- 《航拍中国》第二季明晚首播 泉州元素将亮相央视《航拍中国》2019/03/07
- 电影《无问西东》的泉州元素 沈光耀祖上曾任清代晋江总兵2018/01/2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