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符合预期 多品牌运营潜力巨大 多家评级机构给予安踏正向评级
上周,安踏体育(股票代码:02020.HK)发布2020第四季度及全年最新营运表现,包括主品牌在内的旗下所有品牌第四季度实现正增长。随即,包括中金、瑞信、高盛、野村等多家国际金融评级机构也发布针对安踏的最新评级信息,给予其“增持”“买入”等正向评级,并大幅提高安踏体育目标价。
品牌表现符合预期
认可安踏运营水平
根据安踏公告,安踏集团第四季度安踏、FILA等品牌产品的零售额均取得同比正增长。其中,安踏品牌产品的零售额与2019年同期相比,取得低单位数的正增长;FILA品牌产品的零售额与2019年同期相比,取得25%~30%的正增长;其他品牌产品的零售额与2019年同期相比,取得55%~60%的正增长。
对此,高盛认为,安踏凭借其多品牌战略来把握不同的消费需求,并在中国拥有出色的持续业绩表现。旗下FILA品牌也已展现出强大的零售能力。
摩根大通则对安踏上一年度“踏实的执行能力”“行业整合能力”表示了肯定,并认为,安踏目前优于行业的库存水平可以让安踏在2021年有一个好的开始。为此,给予安踏“增持”评级,目标价142.8港元。
麦格理重申安踏“跑赢大市”评级,并将目标价提高至惊人的179港元。该行发表研报指出,安踏库存水平有所改善,预料有助推动今年收入恢复增长。2020年第四季零售销售取得低单位数增幅,相信部分原因是疫情下折扣增加、订单减少导致冬季产品供应短缺,预计经营溢利率将恢复到2019财年水平,因此重申“跑赢大市”评级。
国盛认为安踏品牌Q4流水低单位数增长,运营健康,估算安踏已经完成原计划中超过80%的店铺DTC转型。同时,门店结构优化、零售平台搭建工作持续,为2021年的增长奠定良好基础。为此,给予安踏“买入”评级。
对此,有业内从业人士认为,2020年,对体育用品品牌而言,更多的是考验其应对突发性变化的能力,安踏表现出的强大执行力和最终呈现的业绩结果基本符合预期,这也是不少评级机构和股票市场持续看好安踏的一个基础,也展现出安踏在品牌运营方面的足够韧性。
看好品牌合力潜力
大幅提升目标价
多家投资机构发布报告称,安踏集团多品牌矩阵已形成强大合力,旗下多品牌拥有快速增长空间,长期看好其作为行业龙头的发展韧性和竞争力。
瑞信认为,受惠行业复苏等,加上消费者对健康关注增加,长远而言AMER SPORTS旗下品牌具备潜力。同时,安踏将2100家安踏品牌店铺转为DTC(Direct to Consumer)模式直面消费者,从长远而言对店效有正面影响,可带动利润表现。为此,该行不仅将安踏评级由“中性”升至“跑赢大市”,还将目标价由114元大幅提升至164元,增幅高达45.6%。
美银美林则认为安踏集团DTC策略的转变对品牌和运营产生了长期的积极影响。同时,AMER SPORTS是中期增长动力,目前其潜力尚未体现在安踏股价中。
高盛相信就中长期而言,中国运动服装和户外细分行业的前景乐观,安踏开发了多个户外品牌,例如DESCENTE、ARC'TERYX和SALOMON,可以从中受益。
摩根史丹利同样看好AMER SPORTS旗下主要品牌SALOMON、ARC'TERYX和WILSON在中国的潜力,认为从长远来看,和安踏会产生协同效应。
里昂也给予安踏“跑赢大市”评级。该行认为,由于安踏积极主动地库存清理和供应链控制,其库存正在正常化,有助于其对其他品牌的进一步整合运营。该行将安踏的目标价格从90.50港元提高到143.50港元,增幅高达58.7%。
野村指出,安踏去年第四季业绩显示其库存水平已正常化,安踏已具备良好定位及拥有多元品牌,在长线能提升市场份额。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50.6港元。
上述行业从业人士认为,相比于其他国内品牌,安踏现有的品牌矩阵给予了更多想象空间,并且这些品牌在2020年的表现也展现出足够的潜力。前有FILA的成功经验,后有新品牌运营的良好势头,相较于国内其他品牌在多品牌运营方面的成功概率,资本市场在评级、研报中也集中表达了足够的信心。
(记者_柯国笠)
- 安踏体育股价再创历史新高2020/12/24
- 全国工商联:安踏、七匹狼、盼盼、鸿星尔克等获评抗疫先进民营企业2020/12/25
- 股价连创新高 安踏总市值破3500亿港元2021/01/07
- 安踏上榜2020胡润世界500强2021/01/14
- 安踏2020年第四季度全品牌录得正增长 FILA第四季度零售额比增25%~30%2021/01/1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