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社会民生 >>正文

海上来风 三变万化——八年,晋江长汀山海协作进行曲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0-09-27 08:28
  

   编者按: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之年,今年10月,晋江与长汀的山海协作刚好走过了8个完整春秋。8年来,晋江长汀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晋江经验”与“长汀经验”共创共赢,互促互进,创新体制机制,在产业帮扶、平台建设、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干部互动、企业合作、民间交流等方面收获特别成果,在山海协作中走出一条精准帮扶、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在晋江市党政代表团到长汀县开展帮扶互访活动之际,今起,晋江经济报推出“山海协作三部曲”特别策划,全方位多角度梳理晋江长汀8年来山海协作的典范之路,敬请关注!

  夜幕下的长汀古城,流光溢彩。这个“夜游汀江”项目,正是晋江籍企业七匹狼的策划杰作

  夜幕下的长汀古城,流光溢彩。“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锁济川桥”,登临济川门城楼,汀江上光影变幻,千年古城尽绽现代繁华。

  繁华的背后,闪烁着晋江的影子。这个“夜游汀江”项目,正是晋江籍企业七匹狼的策划杰作。而晋江与长汀作为省里指定的山海协作典范,近年来,一直发挥着山海协作的独特优势,成为福建县域发展耀眼的“双子星”。

  城变 风从海上来

  驱车从厦蓉高速下直达长汀,走在平坦笔直的汀州大道上,很少人会将眼前的景象,与“杂草丛生、没有水泥路、没有红绿灯、没有有线电视,没有高速、没有国道”联想在一起。

  长汀是中央苏区县,革命战争年代,长汀儿女前赴后继,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革命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长汀过去经济基础差、底子薄,面临工业生产形势严峻、财政增收困难等问题。那时的长汀,置业环境艰难,但海上来风,还是吹进了大山里。

  2012年10月,晋江与长汀被确定为山海协作对象。但其实在这之前,就有一大批晋江企业把产业带到了长汀,最早可追溯至2003年前后。

  作为晋江最早一批到长汀设厂的企业家,2003年,蔡天守以已经破产、停产多年的原县人造板厂为基础,进行整修和扩建,成立了长汀第一家引进的纺织企业——天守服装织造发展有限公司。

  在这之后,丁世忠、蔡金垵、王一平、欧阳怡达等晋江企业家,纷纷迈进长汀,投资兴办企业。

  “那个晚上,我这一生都不会忘。”回忆起2006年刚到长汀时的场景,飞驰机械公司总经理、现任闽南商会执行会长的欧阳怡达记忆犹新。“我们是晚上9点半到长汀的,下车后四周一片漆黑。为了填饱肚子,我和同事在坑坑洼洼的街上绕了好几圈,却找不到一家小店。如今,即使到凌晨两点,这里依旧灯火通明。”

  现在,欧阳怡达和大多数长汀人一样,喜欢饭后到古城墙周边散步。欧阳怡达笑言,“几年间,长汀市容市貌变化大。刚来时,当地人习惯穿着拖鞋,将带来的锄头寄放在公司保安亭,下班后再到地里农作。如今,同事们下班的休闲娱乐活动不少,散步、运动、聚会、跳舞等,很是丰富。”

  这种变化,在2012年10月之后尤为凸显。彼时,晋江长汀两地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山海协作的八条意见》,不断完善和丰富山海协作模式,走出了一条新时代精准扶贫、共同富裕之路。8年来,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牵线搭桥下,以产业崛起带动就业平台的扎实搭建,纺织服装、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加工及其配套等企业在长汀聚集。

  截至目前,晋江企业在长汀县投资达184家,年产值84亿元,年纳税额达2.5亿元。长汀县GDP和财政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126.12亿元、10.15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89.75亿元、14.44亿元,分别增长129.7%、42.3%。2017年至2019年,长汀还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智变 拔“穷根”换“新血”

  “着眼长远,对口帮扶不仅要‘输血’,更要注重‘造血’。我们双方要共创共赢,互学互促,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这样说。

  山海协作给长汀带来的变化,在于带动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提升。用长汀盼盼公司总经理盖桂林的话说,“晋江经验”始终坚持的顽强拼搏精神,让淳朴的长汀人唱响“爱拼才会赢”,拔“穷根”换“新血”。

  “在盼盼的11年,我不仅靠自己的双手资助弟弟完成大学学业,还在县里买了房。”长汀县河田镇的刘美强,是个恋家的人,一直想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落户长汀的盼盼,改变了他的一生。

  出生于有5个兄弟姐妹的农民家庭,刘美强是在借钱读书的家庭条件中长大的。但他比任何人明白,一技之长就是“铁饭碗”。从小面包车间工人成长为计划调度经理,刘美强说,自己和妻子林英如今能过上小康生活,受益于“山海协作”。

  去年,泉州轻工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二元制”长汀盼盼班开班,邀请泉州轻工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专家定期到长汀授课。“每一次学习的机会都要抓住,掌握专业技术能力,就是做好工作的底气。”通过学习,林英的个人专业技能提升了不少。

  能力充电,知识补钙,这是晋江产业落地长汀给当地人带来的“智变”。这些年,通过明确的晋升通道,内培外训、学历提升、职称考评等措施,上百名像刘美强一样的盼盼员工走上了管理岗位,42人完成了学历提升,36名员工成为各分公司及集团公司中层管理人员。

  “如果没有山海协作,我恐怕还在田里收稻子、种地瓜。”加入福建华平纺织服装实业有限公司后,长汀县大浦村农民巫二秀“洗脚上岸”,当起了产业工人。从普通的操作工到前纺车间班长,从拿1000元的工资到月薪5000多元。如今的巫二秀钱袋子鼓起来了,还在村里盖起了三层半的小洋房。

  这样的故事,在长汀还有很多。据统计,山海协作结对帮扶以来,晋江累计安排资金约2亿元,帮扶就业4万多人。其中,仅腾飞工业园和晋江(长汀)工业园区,就有近千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企业务工,每月工资收入3000元左右。

  质变 产城融合快步走

  长汀腾飞工业园区,配套中央空调的恒温恒湿无尘天守车间里,数十台全进口德国卡尔迈耶经编设备正高速运转着。透过大屏幕,天守总经理程娟娟可以清楚地看到车间里的作业情况。

  这个历经3年、总投资4亿元的技改项目,实现了增长三倍的产值扩张,而用工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工人的薪资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程娟娟介绍,深化山海合作,天守集团整合自身资源,加强产业配套,对在长汀、晋江的工厂进行同城化产业链全面升级。

  以天守为代表的晋江企业,正以“智变”引“质变”,驱动长汀的纺织服装产业在技术创新带动下迅猛成长。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纺织服装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今年9月18日,福建华平纺织服装实业有限公司却逆势投入5亿元,在长汀扩建10万纱锭产能项目。

  加拿大深造归来的晋江“创二代”王隆元,2017年将科技创新理念带到长汀,启动技改项目促进了企业质的飞跃,实现了业绩大幅度增长。华平纺织2019年总产值达83195万元,较2018年的55078万元,增长51%。“疫情对我们的订单影响不大,优质的产品总有市场需求。稳定的企业发展,是员工的有力依靠,也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据悉,在长汀县的30家亿元级别企业中,有半数来自晋江,其中5亿元以上的晋江企业有7家。这些分布于工贸新城、腾飞工业园、晋江(长汀)工业园等园区的晋江企业,正以产兴城,助力构建宜居、宜业、宜学的“城市生活圈”。

  长汀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蓉对此深有感触:“晋江和长汀的山海协作倾注着深深的真情实意,晋江市委、市政府因时因势对帮扶框架协议进行调整补充,将帮扶落到实处,并不遗余力从经济、政策、项目、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这些质变更是促成了长汀人的‘志变’,如今也有数百名长汀人在晋江办鞋厂,当起了老板,日子更是过得红火。”

  而晋江企业最早集聚的腾飞工业区,如今已是一个产城融合发展的典范,百年老校长汀县中区小学在此建设了新校区,并整体搬迁。在宽敞的腾飞大道旁,一座座商品房拔地而起,书写着新长汀的壮美篇章。

  海上来风,三变万化。而今的长汀早已摆脱昔日的贫穷落后,长汀人正享受着获得感越来越强的小康生活。“近几年,长汀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晋江的倾心助力,晋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的韧性为长汀提供了借鉴和启示。”长汀县委书记廖深洪表示。

  (记者_施珊妹 方锦枞 常励煊 文图)

  □记者手记

  扶贫先扶志

  “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这是“晋江经验”的一条重要法宝。 

  同样没有多少资源秉赋,改革开放前一直顶着“高产穷县”帽子的晋江,为什么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改天换地,一跃成为福建县域经济的排头兵,目前稳居全国县域百强第四,“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不可或缺。 

  晋江人的顽强拼搏其实与长汀人在革命战争年代不怕牺牲是相通的,说到底这都是为寻求命运改变而激发的一种血性。拔“穷根”就是一场思想解放,须激活血液里不等不靠的奋斗基因,从而实现换“新血”的目的,最终用奋斗来实现自己的幸福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晋江与长汀的山海协作,正是一场“扶贫先扶志”的生动实践。晋江以产业扶持破题,就是紧紧抓住了长效扶持的真章。以产业发展为平台,以人的发展为抓手,从而带动一批人,成长一批人,进而改变一大批人……

  “爱拼才会赢,输人不输阵。”这只晋江蝴蝶在闽西老区刮起的旋风,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一座城。而这种改变真真切切,得到了各方的真心认可。 

  (记者_方锦枞)

标签:晋江经验|扛旗领跑|山海协作|长汀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