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篮球风云 >>正文

无球不欢 篮球就是晋江人的生命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0-08-12 18:10
  

  家家有篮球、村村有球场、天天看比赛……这是如今晋江人最真实的写照。

  晋江素有“篮球之乡”的美誉。20世纪初,旅菲侨胞为晋江带来了先进的篮球技术,从此,篮球就在晋江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长达100年的篮球文化,不断滋养着这片土地,孕育出天生对篮球有着特殊情感的晋江人。

  侨胞助力 群声队引进先进技术

  据记载,篮球最早于19世纪末传入天津,之后通过教会、学校扩大到全国范围。而篮球运动最早是在1910年前后,由大中城市回乡学生和回国华侨传入晋江。当时北马队、天马队和培元队是晋江最具影响力的球队。

  经过20年的发展,晋江篮球开始有了比较巩固的组织,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并一度在厦门一战成名。

  1946年8月,由林珠光率领的菲侨群声篮球队回国访问,他们以新颖的技战术,大比分横扫厦门各球队。晋江队听闻也想前去切磋,不料被群声队打了个95∶32,晋江队铩羽而归。

  今年84岁的张良烈,是晋江少体校前男篮教练,回忆起当时的晋江篮球队,至今还历历在目,“我那时候才十几岁,看这场比赛非常兴奋。受国际形势的影响,那时菲律宾的群声队经常跟美国士兵队交流,所以发展非常迅速。群声队很多球员都非常出名,像蔡文章、蔡文华、蔡连科等,球队中很多都是晋江人。”

  爱拼才会赢,是晋江人的特质。群声队的蔡文章、蔡连科决定留在晋江,为晋江的篮球发展出一份力。群声队那种新颖的技术和战术,对晋江队以后的学习和训练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晋江篮球队提高水平的转折点。

  专业训练 南派打法在晋江队形成

  原群声队队员蔡文章加入晋江队后,将自己在群声队所学到的篮球竞技能力、形成的意识通过4年的时间传递给每一个晋江队球员。经过专业的训练,晋江篮球队的年轻队员也学会了虚晃假动作、篮下“劫球”办法和交叉、重叠掩护配合动作。

  最终,晋江篮球逐渐形成灵活善变、真假动作融为一体的轻巧打法,形成一套独有的风格体系。这套灵活、准确的战术风格从晋江诞生,最终传播至南派中心地——上海。

  1940年到1949年,篮球运动蓬勃发展,晋江人喜爱篮球之风就此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篮球活动更加普遍。这期间,晋江队外出频繁,踏遍福建,远征香港、汕头、台湾所向披靡。

  在这支队伍中,有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黄柏龄。虽然黄柏龄不是晋江人,但从小在晋江长大。他在开元寺安装了个小篮球圈,每天早上坚持练投篮,练出了一手国际闻名的“单手停空跳投”的绝招。

  “黄柏龄发明了‘跳起篮球’的先进技术,对中国和世界篮球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让世界篮球运动得到跨越式的提升。为此,上海体育学院还为这位传奇人物打造了雕塑。”曾是首任晋江体育科科长,现任晋江市农民体育协会秘书长的黄孔融告诉记者,黄柏龄后来成为新中国男子篮球队的首任队长,并获得“篮球国手”称号。

  成立体校 晋江篮球第二次腾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篮球项目已经得到推广,但晋江当时的篮球设施并不完善。“我中学时,学校里打的篮球就是那种内胆是橡胶,外面是牛皮包裹。”黄孔融回忆,每次打球,都要对着橡胶胆里长10厘米左右的打气管打气,然后再用牛筋绳绑紧,最后把打气管和牛筋绳塞回牛皮里面。

  黄孔融表示,尽管篮球没有现在这么圆,场地都是泥土地,但打篮球是当时晋江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

  “1963年,晋江成立少体校,当时的体校只有篮球一个项目。”张良烈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原因,尽管当时晋江体校聘请了多名资深教练,但那时晋江的体育并没有得到大力发展。

  后来,张良烈从省体工队回到家乡,为晋江的篮球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让晋江篮球得到第二次腾飞。

  时任晋江少体校男篮教练的张良烈,把自己在省体工队的所有经验都带回晋江,晋江少体校男篮在正值壮年的张良烈的精心指导下,连续20年始终保持福建少体校男篮的领先地位。此外,在张良烈的带领下,晋江篮球队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农运会篮球比赛,并蝉联“三连冠”。

  “张良烈对晋江篮球发展最突出的贡献,是向省体工队、大专院校、部队等输送了大批人才。”黄孔融介绍,其中就有国家水球队队长王孝天、晋江首位奥运选手李冬英、男篮国家队龚松林、CBA著名教练朱世龙等体育人才。

  晋江市少体校为国家和省体工队输送了大量体育人才,荣获“福建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国家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学校”等美誉。

  无球不欢 篮球就是晋江人的生命

  经过一代又一代晋江篮球人的努力付出,篮球如今已在每个晋江人内心深处扎根。用晋江本地资深篮球裁判施金钻的话来说,“篮球就是晋江人的生命。”

  “敢为天下先”的晋江性格,为晋江篮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上世纪90年代,由一个县级单位的球迷协会承办了CBA联赛;以一个县级企业组建“福建浔兴篮球俱乐部”,并加入CBA联赛……

  “现在晋江大大小小的篮球赛,每天最多有近百场。”从1995年就开始做裁判的施金钻,见证了晋江篮球从草根逐渐走向成熟、专业化的道路。“以前是集中几个月很忙,到现在是常年无休。”施金钻告诉记者。

  在遍地开花的晋江篮球中,英林镇东埔村可谓是目前晋江篮球氛围最为浓厚的地点。这里不仅拥有可容纳近万人的篮球场,还有一场延续了14年的“金榜杯”篮球赛。这一届“金榜杯”篮球赛,单天就吸引了超10000名观众现场观赛,更有不少球迷在场外观看大屏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英林镇东埔村为庆祝本村学子如愿考上理想学府,举全村之力一同创办‘金榜杯’这一篮球赛事,旨在以篮球作为载体,用赛事作为桥梁,为中国民间篮球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东埔村篮球协会秘书长吴辉棋介绍。

  目前,晋江影响最广的篮球赛——晋江市农体协主办的晋江基层村篮球赛也已经举办了12年。黄孔融介绍,基层村篮球赛要求所有运动员都必须是晋江人,所以这个大赛也是本地球员表现的舞台。其中,池店、洋埭、赖厝、林口常年位居四强。

  近年来,借助重大赛事筹办契机,晋江全民健身中心、第二体育中心等大型场馆拔地而起,体育中心、学校等运动场馆也得到改造提升。

  根据晋江市体育局的调查结果,截至2019年12月31日,在晋江3751个体育场地中,室外运动场地3360个,室内运动场地391个。其中,篮球场地多达1313个(不包括正在建设的场馆)。据悉,2020年,晋江将投入500万元,建设40个基层体育设施,其中就包括篮球场。

  草木葳蕤,万物勃发。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晋江篮球独树一帜,这离不开长达100年的深厚底蕴。在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晋江人始终保持着对篮球执着的偏爱,并把“爱拼敢赢”的闽南精神与篮球融会贯通。

  达人 荣获国家体育运动一级奖章 张良烈:执教晋江少体校男篮二十载

  在晋江篮球的发展史上,有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张良烈。作为20世纪70年代晋江篮球的传奇人物,张良烈在40岁时回归故乡,从事晋江篮球的青少年培养,在担任少体校男篮教练的20年时光里,张良烈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现福建女篮主教练龚松林、CBA著名教练朱世龙就是他的得意门生。

  1937年出生的张良烈,最早接触篮球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当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晋江举行小学生篮球赛,我就代表紫峰小学参赛,还拿了第一名。”

  由于底子不错,在进入晋江一中后,张良烈就成为校篮球队的一员。当时,他是晋江唯一一个被县队选中的中学生,并代表当时的晋江县篮球队参加福建省运动会的比赛。当时身高将近1.80米的张良烈因为突破快、投篮准,很快成为球队的主力前锋。

  1958年,高中还没读完的张良烈就被调到福建省体工队。从此,张良烈就跟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的篮球比赛多数在学校举办,社会上的赛事比较少。”张良烈介绍,他小时候打球都是在泥地里面打球,直到后来才有水泥地的球场,“不过水泥地对于篮球比赛还是很危险的,无论训练还是比赛,都容易让球员受伤。总而言之,当时的篮球环境非常差。”

  1977年,回到晋江的篮球人才张良烈身兼数职,其中一个就是少体校男子篮球队的教练。“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全国篮球处于低潮,而晋江的青年篮球更是长期没有发展,少年队打不过周边县的队伍。”张良烈见状,率先从生源方面入手,“虽然那时候篮球苗子不好找,但政府非常重视体育,所以晋江的青年篮球才慢慢发展起来。”

  “我培养青少年篮球,看中的是他们以后的发展,不像其他少体校,从小就给他们进行大力量训练,这样不利于青少年的长期发展。”在张良烈的教导下,晋江青少年的篮球也是以快、准、灵的打法名扬全省。

  回忆起自己的学生,张良烈对朱世龙和龚松林记忆犹新。“朱世龙是1992年进少体校的,那年他才14岁,身高就已经有1.74米了,我们当时预测他至少会长高到1.90米。而龚松林是在中学进来的,当时也有1.80米了。”张良烈告诉记者,朱世龙的父亲是渔民,朱世龙来到少体校后,训练非常刻苦。

  对于张良烈的杰出贡献,上级也给予了很高的荣誉。张良烈被国家体委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工作者,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泉州地区首位被授予国家体育运动一级奖章的人。

  尽管已进入耄耋之年,但张良烈谈起往事的兴奋与自豪溢于言表。“现在我还一直在关注篮球,前几天CBA比赛,辽宁队跟新疆队的最后一场比赛我都有看。”张良烈告诉记者,比赛看到一半,还有球迷打电话来讨论谁能晋级总决赛。

  (记者_林小杰 文图)

标签:篮球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谢飞明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